帮你快速找医生

高热、颈背剧痛、卧床不起——警惕化脓性脊椎炎

2023年10月25日 39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化脓性脊椎炎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包括椎体化脓性骨髓炎和椎间隙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茵和绿脓杆菌等。感染途径为:①血源性感染,最多见,来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如疖、痈、上呼吸道、泌尿生殖系或全身性感染;②脊椎手术、腰椎穿刺、局部开放性损伤等直接引起脊椎感染;③邻近脊椎的感染病灶,如脓肿、外伤感染、褥疮等直接蔓延到脊椎。由于脊椎病变部位深,急性期常为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所掩盖而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X线改变不明显,容易延误治疗。慢性期形成窦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疗效不佳。因此,提高疗效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患处剧痛,肿胀,活劲障碍,叩、压痛明显;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血和脓培养可阳性。起病缓慢,中毒症状不明显者,需与脊柱结核相鉴别。
患者多为20~40岁的青壮年,儿童和老人较少见。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4倍。身体其他部位多有化脓性感染病灶。发病部位以腰椎最多,其次是胸椎和颈椎。病变多数首先侵犯椎体中心或边缘,向椎间盘及上下椎体扩散,也可向椎弓扩散,仅少数开始即侵犯椎弓。
起病多急骤,有持续高热、寒战、脉快、烦躁、神志模糊等严重中毒症状。患处剧痛、椎旁肌痉挛、脊柱活动受限、棘突叩击痛和压痛明显。因疼痛严重,患者多卧床不起。病变累及脊神经根或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反射痛。有的可表现为髋关节痛,髋关节屈曲畸形,不能伸直,Thomas征阳性;也可有急腹痛和腹胀;有的表现坐骨神经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病变严重者,特别是椎弓受累容易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起病数天后即发生瘫痪,甚至完全截瘫;有的出现脑膜剌激症状。部分病例形成软组织脓肿,脓肿穿破皮肤,形成窦道。急性期可有明显的脓毒败血症。
少数病例发病可呈亚急性或慢性,全身与局部症状均较轻微,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主要表现为腰痛,椎旁肌痉挛,脊柱僵硬,活动受限,棘突叩痛和压痛轻。
早期白细胞计数增加,可达20×109~4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加快,血培养可为阳性,穿刺脓液可培养出致病菌。
化脓性脊椎炎的典型病变是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同时进行,早期以破坏为主,后期以增生为主。起病一月内X线片无异常发现,应在短期内复查,有时需断层摄影或CT扫描,以早期发现骨破坏。一月后可出现局部骨质疏松,骨质可见斑点状或虫蛀状破坏,软骨板破坏后椎体边缘模糊而呈毛刷状,同时有小骨赘增生,椎旁有软组织肿胀。随后椎体上下缘模糊,椎间隙变窄,椎体密度增加,逐渐硬化,一般椎体很少楔形变和后凸畸形。增生范围可波及几个椎体,但破坏多局限在1~2个椎体。后期椎旁大量新生骨形成骨桥及椎体间融合。MRI可早期发现炎性病灶,并能观察病灶的范围,炎性水肿的程度和有无脓肿形成,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对化脓性脊椎炎的治疗应越早越好,但早期诊断仍存在一定困难,因其常与脓毒败血症、腰部软组织化脓性感染不易分辨。故凡疑有化脓性脊椎炎者,应早期按本病治疗。同时积极进行检查,以免延误有效的治疗时机。
全身治疗,包括:①早期联合运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有可能控制病变发展,使之痊愈。由于化脓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比例逐渐增加,单用一种抗生素常不能控制其发展,而需要根据不同细菌选用不同的抗生素联合运用,并根据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随时予以调整。疗程需维持到体温正常后2周左右,应防止抗生素使用时间过短而转为慢性,增加后期治疗的难度。②全身支持疗法。在早期联合运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的同时,需加强营养、输液、输血等全身支持疗法,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中毒症状严重者需在有效抗生素治疗下配合激素治疗。
局部治疗,包括:①早期局部制动,严格卧床休息。②诊断明确后,立即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治疗3~4天不能控制症状时,应行诊断性穿刺。若在椎旁穿刺抽得脓液或抽得混浊血性液体查见脓细胞,应及时行椎旁脓肿引流术,以迅速控制病变发展,减轻症状。③有脊髓受压症状时,应尽早行椎板切除硬膜外脓肿引流术,防止截瘫发生。一旦出现截瘫的早期征兆,如下肢无力、感觉改变或尿潴留等,应紧急行椎板切除硬膜外脓肿引流术,否则截瘫加重难以恢复。因为化脓性感染不同于结核性感染,它易发生脊髓营养动脉栓塞,致脊髓坏死、软化,造成水久性截瘫。④全身情况及局部炎症好转后,窦道有自行闭合的可能。若窦道长期不愈,可行窦道切除病灶清除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