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4条结果

  • 泸医附院新生儿科的前身即儿科新生儿病房,成立于1983年。作为当时川南地区唯一的儿科新生儿病房,是川南地区新生儿医学专业的先驱者。由于历史的原因,新生儿室的条件很差,一间病房,几台暖箱。作为儿科病房的一部分,医生护士也不固定,轮流到新生儿室上班,由于病儿不多,医生常常是既要管新生儿病床,还要管普儿科病床。我们的病房在80年代的当时,还算是不错的了,并不落后,冬天取暖有天然气红外烤火炉,夏天防署病房安了一台窗式空调。那是医院仅有的几台空调之一。那年夏天酷暑难熬,热得值班医生护士在值班室根本不能睡觉,于是大家都把席子拉到新生儿室,睡在新生儿室的地板上,能在有空调的房间睡觉,那真是幸福啊
    李清平 主任医师 2018-09-03 19:31:14
  • 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教育部科技评价与评审、湖南省医药卫生科技评审、医药卫生职称评审、法医学鉴定、医疗事故鉴定、预防接种鉴定专家。从事儿科临床及科研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解除患儿病痛为目标,注重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深获广大患儿家长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医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医德医风标兵及湖南省卫生厅立功嘉奖。擅长普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病、儿童营养保健、小儿急症处理、小儿呼吸神经系统疾病、家庭健康指导及消化内镜技术等。具体病种如便秘、便血、腹痛查因、呕吐查因、黄疸查因、发热查因、食物不耐受、食物过敏
    微医小秘书 2018-06-28 10:55:54
  • 医师对ASD早期行为表现识别不足。为此,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专业委员会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行业专项儿童孤独症诊断与防治技术和标准研究项目专家组,按照科学性、科普性、操作性原则首次制定我国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共识[2]。共识制定过程中邀请康复学组、消化学组有关专家参加讨论,以基层儿童保健医师、普儿科医师、全科医师为对象,参考美国、英国等儿科学会指南,并结合我国实际发展水平,同期还发表4篇反映我国ASD共患病研究进展的论文[3,4,5,6]。一、ASD发病率的变化迫切需要中国指南近20多年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
    黄懿钖 主治医师 2018-02-12 10:36:11
  • 患儿;门脉高压等严重肝病的患儿;存在体循环到肺循环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对于上述高危人群需定期进行PH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PH患者[4]。 2  对疑诊患者进行PH筛查和血流动力学评估,明确是否存在PH 儿童PH相对较成人PH少见,但这些患者分散在心血管、呼吸、风湿免疫、血液、消化、新生儿、重症监护等儿科的各个亚专业之中,普儿科医师对PH相关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因此建议所有疑诊为PH的患儿都应该接受专科医生的诊治,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功能评价[5]。 2.1  超声心动图检查  如果病史、体格检查、胸片、心电图或危险因素分析等方面提示有PH的可能,这类患者都应该通过无创性检查来初步确定是否可能存在
    傅立军 主任医师 2021-03-06 09:31:54
  • 一般,在孩子六岁左右的时候进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换牙期。那时候的还是乳牙逐渐脱落,恒牙开始长出来。但是,有很多孩子在此时期出现了很多问题。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解决吧。  1.恒牙胚错位  出现这种问题一般是因为孩子的恒牙胚发生错位,和乳牙没有充分接触,这样的话就不能压迫乳牙,从而影响乳牙根吸收,导致乳牙滞留的情况。  2.局部炎症  孩子因为感染而导致恒牙坯损害,或者是因为炎症导致乳牙根与牙槽骨没发生粘连,使得乳牙根吸收受到影响,进而造成乳牙脱落。  3.恒牙坯缺失  这主要是受先天影响,使得乳牙根无法被压迫,进而被吸收,所以乳牙自然就滞留了。这种非正常乳牙并不是一无是处,有一定咀嚼能力。其一般可以残存很久,甚至到孩子30-40岁的时候才会脱落。  提醒大家,如果孩子在换牙期中出现了乳牙不掉的情况,家长应该及时带着孩子去医院诊治。如果孩子出现了恒牙长出但乳牙未脱落的情况,一般需要做拔除处理,否则可致恒压错位。如果孩子年龄本应该进入换牙期,但是出现了的恒牙尚未长出,乳牙也尚未脱落的情况,那么不建议急于把乳牙拔掉。如果孩子患有先天性恒牙坯缺失,最好保持乳牙。  现在孩子不少出现牙齿错位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食物太精细,乳牙未受到充分的生理性刺激,所以无法正常脱落,所以乳牙就滞留了。所以建议平时让孩子适量吃些粗粮,让汝阳得到必要的咀嚼锻炼,促进乳牙压根吸收和乳牙自然脱落。  为了孩子的牙齿健康,家长一定要重视其口腔清洁,不要让他吃太多的甜品、冷饮,多给孩子吃些富含蛋白、纤维的食物。另外,如果孩子出现了乳牙龋坏情况,家长最好及时带其就医,以免影响恒压正常萌出。
    邓腾兰 主任医师 2019-12-23 14:13:25
  • 呼吸系统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体验,其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肺结核等疾病往往反复发作,从而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影响人们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同时还会合并其它系统的功能异常,严重时导致残疾。运动疗法是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十分有效的方法。本文从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入手,讲解运动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各种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具体方案,帮助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简便易行的自我锻炼和康复治疗。  一、呼吸基础知识  1、什么是呼吸?多数人知道“呼”是指肺的气体排出,主要是为了排出二氧化碳;“吸”指将新鲜空气吸入肺的过程,主要是为了从空气中摄取氧气。呼吸的过程周而复始,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从表面上,呼吸器官主要是肺。但是吸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不是肺所产生,也不是肺所消耗的。人体细胞的活动无时不刻需要消耗能量,氧气直接参与了能源物质的“燃烧”,而“燃烧”的重要产物是二氧化碳,这种能量燃烧和气体转化过程在生理上称之为气体代谢。机体的能量代谢就象煤的燃烧,缺乏氧气时煤火不旺,没有氧气火就会熄灭,而氧气充足时煤才能充分燃烧,产生最大的热量。人体代谢的能源物质不是煤,而是糖原、糖、脂肪等。他们的“燃烧”必须要有氧的参与。呼吸停止,氧气不能吸入,二氧化碳不能排出,生命也就停止了。人不吃饭可以存活若干天,而如果没有氧气,只能存活若干分钟。由于氧气的消耗与能量代谢的程度相关,因此人体吸收氧气的能力就与能量代谢的水平直接关联。医学上可以通过呼吸气体的测定,确定人体的吸氧量,来评估呼吸、循环和运动功能。  人体从外界“进口”的氧气和“出口”的二氧化碳保持平衡状态。如果“进口”的氧气不足,机体就会出现缺氧症状,如胸闷、呼吸困难、头晕、脸色青紫等。进口氧气的管制很严格。氧气在机体内不能储备,如果机体不缺氧,“进口”氧气不可能增加,即使吸氧也无济于事。因此在不缺氧的情况下,吸氧对机体没有价值。正常人和轻度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在安静状态下不会出现缺氧,此时吸氧不会有益,反而可能增加出现其它问题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如果“出口”的二氧化碳不足,机体的酸积累,可以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出口”二氧化碳过多的情况见于过度通气,见于精神紧张,臆症发作等情况,可以导致呼吸性硷中毒,表现为肢体发麻、头晕等。呼吸以平衡为好,过多或不足对机体都没有好处。  2、运动能力与呼吸的关系:运动需要消耗能量,也就需要消耗氧气。运动中的吸氧量代表运动消耗的能量,可以作为人体运动水平的指标。人体运动时最大吸氧量越高,运动能力就越强。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明显高于普通人。而长期不运动时,肌肉代谢障碍,吸氧量就明显下降。患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吸氧量均下降,缺乏体力运动者也下降。大肌群动力性运动训练是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锻炼方法。呼吸康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机体代谢,提高机体运动能力。因此有氧训练对呼吸康复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  3、吸入的氧气如何到达组织:肺和支气管是第一个环节:将空气通过气管吸入到肺,然后和肺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之前的血液是暗红色的静脉血,而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成为鲜红的动脉血。循环系统是第二个环节:血液起着气体运载工具的作用,而心脏就是血泵,将血液驱动到动脉,传输到组织;组织进行气体交换后,通过静脉返回心脏。如此周而复始。因此心血管和血液功能也直接影响气体代谢的过程。人体组织的能量消耗和氧气摄取能力是第三个环节。如果机体组织的能量消耗水平低,或者是摄取氧气的能力低,则呼吸要受到影响。显然呼吸不是一个简单的肺的功能。生理学将呼吸归纳为内呼吸和外呼吸两个过程。外呼吸的过程是外界空气进入机体的过程。内呼吸是指气体进入体内后,在体内交换、运输和代谢的过程。两者互相关联,共同影响人体的呼吸过程。从生理功能的角度,内呼吸过程与外呼吸过程同等重要,但往往被忽视。
    邓腾兰 主任医师 2019-12-19 10:07:28
  • 新生命的降临,给家庭带来了无法言语的幸福和喜悦:天真的笑容,稚嫩的啼哭,亲密的相依,还有日新月异的成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宝宝从刚出生到一周岁的成长史,每一天,每一周,每一个月,都在发生着微妙或巨大的变化,带给父母不一样的惊喜。第一周宝宝刚出生时,身长50厘米左右,体重3.2千克左右,但是存在个体差异。在刚出生的几天里,宝宝吃奶少,而且会因为大小便等丢失水分,因此可能出现体重减少的现象。一般减少0.2~0.25千克,不会超过他出生体重的8%。7~10天后,宝宝体重会明显增加,发育步入正常的轨道。出生一周新生儿的体重下降属于正常第二周这一周,随着宝宝吃奶量的增加,他的体重也开始明显增加。宝宝的脐带已经脱落,生理性黄疸也基本消退了,皮肤开始变得白嫩起来,看上去越发可爱了。父母可能会发现,宝宝有时候会突然一惊,睡觉的时候也会如此。这是因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以遇到强光、大声、震动等容易发生惊跳,这些是正常现象。随着宝宝大脑的发育,这种惊跳到三四个月时就会慢慢消失。妈妈在,宝宝少惊跳第三周现在,宝宝的胃容量有所增大,消化能力也有所增强,而妈妈的乳汁也渐渐增加,给宝宝提供越来越多的营养,帮助宝宝健康地发育、成长。妈妈可能会发现,宝宝时常会打嗝,这对新生儿来说是很常见的。宝宝是以腹式呼吸为主的,如果吃奶过快或吸入冷空气,会刺激神经,使膈肌发生突然收缩,引起打嗝。不过一会儿就会好,妈妈不用担心。第四周宝宝满月了!这一个月里,他每周体重约增长0.23~0.27千克,身长约增长0.9~1厘米,头围约增长0.5厘米。宝宝一天天的变化令人欣喜。现在,宝宝的脖子有些力气了,抱着时他的头能竖立一小会儿了。他也渐渐适应了子宫外的环境,正在进行这一生最快速的发展冲刺。宝宝头部可竖立了2个月这个月宝宝的生长速度仍然很快,体重增长约1~1.17千克,身长约增长3.7~3.9厘米,头围约增长2厘米。这个月开始,宝宝的生活渐渐开始形成规律。吃奶:母乳喂养次数天可能会达到8~12次,其中夜间1~2次。睡眠:一天约睡6~7次,睡眠时间约16~18个小时,一次睡眠的最长时间约6小时。小便:纯母乳摄入充足情况下,宝宝每天一般小便6~7次。大便:一般纯母乳喂养宝宝每天2~4次。3个月出生后的第3个月,宝宝体重约增长0.9~1千克,身长约增长3.2厘米,头围约增长1.5厘米。满3个月的宝宝身体明显硬朗了,也变得比较活跃,趴着的时候能够抬起头来,而且开始越来越多地练习第一个自己移动身体的动作——翻身。宝宝会抬头了4个月4个月的宝宝比出生时长高10厘米左右,体重为出生时的2倍左右。到了这个月,宝宝的后囟门一般会闭合。现在,宝宝的头看起来仍然较大,头围和胸围大致相等,这是因为这个阶段头部的生长速度比身体其他部位快。5个月从第5个月开始,宝宝体重增长速度开始下降了。但总体说来,仍然处于快速生长期。到了这个月,很多宝宝可以熟练地翻身,有些可能会急不可耐地要坐起来了。能够翻身和坐起后,宝宝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周围的环境,这对他的身心发展十分重要。拿着脚脚翻身6个月宝宝半岁了!与出生时相比,宝宝已经长大了许多,骨骼变得结实,肌肉力量也大了。这个月,很多宝宝开始萌出乳牙。由于长牙,他现在更喜欢啃咬东西了。半岁的宝宝可以自己坐一会儿了。虽然他还坐不稳,而且要用手撑着身体,但是这个姿势带给他的视角,已经使他可以更好地观察这个世界。7个月半岁以后,宝宝长得没有以前快了,但是越来越活跃和好动。现在,宝宝能坐直和稳定了,甚至还能扭转身体。他的腹背肌肉得到了锻炼,上身的平衡能力也增强了。可以坐稳的宝宝不过,这时宝宝从母体带来的抗体基本消耗殆尽,而他自己的免疫系统还没有成熟。宝宝现在进入了容易生病的时期,要注意保证宝宝营养的摄取。8个月现在,宝宝不仅能轻松地保持坐姿的平衡,而且可以向前倾身,抓前面不远处的玩具。如果玩具离得再远些,宝宝会尝试挪动自己的身体去拿,这就是爬的开端。宝宝的双手解放后,会更多地摆弄东西,这对精细动作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都是有利的。此外,随着乳牙长出,咀嚼能力的增强和消化能力的提高,宝宝已经能从更多的食物中摄取更充足、丰富的营养,来支持他的生长发育。9个月宝宝添加辅食后,食量增加,大小便次数减少,因而能有一个较长的睡眠时段,这对于宝宝的发育是非常有益的。经过不懈的练习,宝宝可能已经爬得很好了。学会爬,意味着宝宝开始可以自主移动,探索的范围扩大了,探索的主动性增强了,这些都会促进他的认知和自主性的发展。宝宝学会了爬行10个月经过一段时间的爬,宝宝锻炼了腿部力量和协调性,为学习站立和行走准备了条件。现在,宝宝已经能扶着东西站起来了,下一步,他要开始试着迈步。同时,经过一段时间把玩东西的锻炼,宝宝的小手也更灵活了。他用自己不断增长的本领去开拓着新的世界。11个月快满周岁的宝宝消化能力更强了,一般的食物几乎都能吃,甚至还可以吃成人的饭菜。当然,他的饭菜仍然需要切得细一些、煮得烂一些。现在宝宝已经能站得很好了,甚至能不扶东西站住了。站立锻炼了宝宝的平衡能力,为下一步学习独立行走打下了基础。这个月,宝宝走的愿望很强烈,他喜欢扶着东西走来走去,当没有东西可扶的时候,他会蹲下来,改为爬行。试着站立起来的宝宝12个月宝宝1周岁了!现在,他已经能熟练地站立和扶着东西走,并且即将迈开独立行走的第一步,开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几个月里,宝宝身长增长的速度渐渐超过体重增加的速度,所以看上去感觉比以前苗条了。宝宝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宝宝一周岁内的成长是非常迅速的。父母在这段时期,要了解宝宝成长的规律,关注和满足宝宝的心理需求,多抱抱宝宝,多陪他玩耍、聊天、读书,并给他创造出自由探索的环境,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此,曾医生也提醒父母们,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发育情况也会存在个体差异,但只要宝宝吃得好、睡得香就是正常的,父母无需过多忧虑和担心。若宝宝出现2~3个月以上的发育延迟,父母就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
    邓腾兰 主任医师 2019-12-13 17:24:49
  • 【导读】在流感肆虐的季节里,很多人都会不幸“中招”。每当流感开始流传时,感冒发烧的患者都会在医院里排起长队。但是也有很多人总以为这只是普通的感冒不会对其加以重视。但是有很多人却会因为“感冒”而危及生命,这其中有不少人就会因为感冒而并发严重的心肌炎。那么心肌炎应该注意什么呢?心肌炎应该注意什么人的心脏在发生病变时,由于病变的范围大小不同很容易引起心肌炎。心肌炎的轻症患者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是严重的患者却会引起猝死。当然如果能及时诊断正确治疗,大部分患者基本都可痊愈。那么当患上心肌炎之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心肌炎患者首先应该注意休息。因为心肌炎会引起心脏扩大,部分患者还会因此心功能不全,所以患者的活动量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在患病的过程中,患者应该卧床休息,当心脏的病变被控制后,心脏功能和形态正常后,才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果在此后,患者依然有胸闷胸痛,情绪烦躁的症状应该咨询医生,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患者的饮食应该以高热量,高蛋白为主,同时不能忽视了维生素的补充,尤其应该注意补充维生素c。患者每天应进行体温及脉搏的测量,并注意呼吸的节奏。如果患者发生高热,应及时帮助患者降温,进行口腔和皮肤的护理。患者的心排血量会因为心肌收缩无力而迅速下降,这个问题非常容易引起患者心源性休克,所以血压脉搏的测量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发现患者脉搏微弱,血压下降,面色及情绪有改变时必须立即送医。如果心肌炎反复发作,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用激素。激素有一定的副作用,容易引起患者高血压,胃肠道等一些问题,所以应该注意观察患者在服药之后的各种表现。患者在静脉滴注或者是推注时,应注意对其血管加强保护,控制好注射的速度,避免肺水肿的发生。心肌炎需要做手术吗心肌炎是生活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对患者的危害比较大。那么心肌炎应该怎样治疗?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呢?心肌炎的治疗必须和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相结合,一旦发现心肌炎,必须尽早治疗,治疗心肌炎一般不需要手术,除非病情危重的患者。如果延误治疗,会造成患者中毒性心肌炎,甚至是猝死。治疗心肌炎主要是通过药物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在治疗的同时,患者必须注意休息,活动量必须严格控制,这样才能减少心脏的负担,很多患者还需要随身带一个氧气瓶,满足某些情况下吸氧的需要。有少数急危重症的心肌炎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失衡,为了帮助心脏能够正常的跳动和泵血,有时还需要在心脏置入专用的装置。如果病情发展到更严重的地步,有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移植,不过这种现象非常少见。心肌炎患者应该禁止饮酒,因为饮酒会使病情加重。患者必须遵照医嘱定期复查,一定是症状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好转,也不能忽视复查工作。在康复之后,如果需要做某些竞技性运动,必须事先进行运动测试,只有测试通过,在医生的允许下,才能够进行这类运动。一般情况下,心肌炎患者在彻底康复的六个月之内仍应限制体育活动。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青壮年比幼儿及中老年人身体强壮,抵抗力强,但青壮年却一直都是心肌炎的高发人群。引起心肌源的原因比较多,但是针对每个患者患病的具体原因,却难以鉴定。高强度的体育活动,过度劳动会加剧病毒在心肌内的复制,造成心肌症以及坏死,不良的情绪也会导致心肌病变。在生活中还有各种会诱发心肌炎的因素,最常见的就是长期营养不良,冷热的突然变化,人体缺氧,大量饮酒,这些因素如果不能尽早控制,都会对心肌的健康造成损害。当人体被细菌以及病毒混合感染后,这两种致病因素同时作用就非常容易引起心肌炎。另外,女性妊娠也可以增强病毒于心肌的繁殖,在围产期有不少孕妇都会患上心肌病,这和病毒感染有很大的关系。呼吸道及消化系统的感染也是心肌炎的一大病因,很多患者在发病前1到2周都曾有过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现象。这两大系统的感染会引起心脏不适,这种情况下就非常容易造成心肌炎。心肌炎有哪些症状感冒会引发心肌炎,也会使心肌炎加重,本身已经康复的心肌炎患者,如果突然间感冒,就容易造成心肌炎复发。那么患上心肌炎后都会有哪些症状呢?一、心率改变。如果体温及心率增速发生异常,或是心率突然减缓,这时要警惕心肌炎的发生。二、心脏扩大。轻症心肌炎患者不会有心脏扩大的症状,即使是扩大也是暂时性的,很快可以恢复。但重症患者则不同,如果心脏扩大没有恢复的迹象,这表示心肌炎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三、胸痛。心肌炎所引起的胸痛十分剧烈,很多患者都难以忍受,很多患者甚至有频死的感觉。部分患者胸痛的症状可以很快恢复,但是也有的患者会持续几天。这种疼痛即使服药也无法有效缓解。四、杂音。心肌炎患者的心尖区在收缩及舒张时会产生杂音。收缩期时的杂音是因为患者贫血发热以及心腔扩大而引起的。舒张期的杂音则是因为左室扩大使二尖瓣狭窄所造成的。杂音量一般在三级以下,病情好转后杂音也随之消失。五、发热咳嗽。在心肌炎病发的1到3周前,患者通常都会产生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等这些类似感冒的症状。六、恶心。恶心的症状可伴心肌炎的发病而发生,也可在心肌炎发病之前出现恶心这一现象,同时会伴有头晕,流口水,脉象很弱,血压降低等这些症状。心肌炎属于重大疾病吗心肌炎在发病后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恶劣的后果。这也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内心造成恐慌。那么心肌炎是属于重大疾病吗?心肌炎患者如果能及时诊断治疗,病情完全可以康复,所以心肌炎并不属于重大的疾病。不过,即便不是重大的疾病,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注意对心肌炎加以防范。预防心肌炎首先应该注意预防感染。有很多心肌炎患者是因为感染病毒之后而引起发病,所以提前防范病毒入侵人体,这是预防心肌炎很重要的一点,在生活中尤其应该注意预防呼吸道以及肠道的感染。体质弱,易感冒的人群应通过增加营养,增加活动量来提高身体素质。在外出时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把控好自己的情绪。过度的体力劳动,突然变化的情绪会使人体的抗病能力减弱。多加休息,对心肌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心肌炎给患者留下后遗症,生活上虽然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长时间看书,工作、熬夜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邓腾兰 主任医师 2019-12-08 11:50:14
  • 如果我们经常一日三餐不合理就会出现消化系统的疾病,例如消化不良和阑尾炎等都是消化系统的疾病,一旦发作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困扰。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有哪些?看看你是否也经常发生呢?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1、吞咽困难多见于神经系统病变,如球麻痹,以及咽、食管或食管周围疾病如:咽部脓肿,食管癌,腐蚀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裂孔疝,贲门失迟缓症,组织细胞病,如系统性硬皮症,皮肤炎等累及食管,以及纵膈肿瘤,主动脉瘤等,甚至明显扩大的心脏压迫食管。2、烧心是一种胸骨后和剑突后的烧灼感,主要是由于酸性或碱性返流物刺激有炎症的食管粘膜而引起,多提示胃食管反流。常见于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疾病)、消化性溃疡病等。3、嗳气是胃腔内气体溢出口腔的现象,多提示胃腔内气体较多,或食管括约肌松弛,可见于食管反流病,或胃十二指肠,胆道疾病,而频繁的嗳气多因精神,神经因素,吞气或饮食习惯不良引起。4、胸痛也常常是胃食管反流病或食管裂孔疝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剂非心源性胸痛。5、厌食和食欲不振与惧食不同,是由于神经肌肉病变,胃肠道梗阻性病变,或消化酶缺乏等所致,多见于消化道肿瘤,肝炎,胰腺炎,胰腺癌及功能性消化不良。如何预防消化系统疾病1、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2、注意劳逸结合。3、经常参加体育活动。4、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合理。消化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相信大家已经看明白了,烧心、食欲不振、吞咽困难等都是其最常见的症状。如何预防消化系统疾病?首先要吃好早餐,多参加运动,一日三餐之后最好能够多走走,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吃生冷刺激性食物。
    邓腾兰 主任医师 2019-12-05 14:59:35
  • 1、 大叶性肺炎:  是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通常累及肺大叶的全部或大部。  2、 小叶性肺炎:  主要由化脓菌引起,以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常以细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  3、 透明膜:  肺泡腔渗出的浆液性渗出物常浓缩成薄层红染的膜状物附着于肺泡内表面。可导致肺通气障碍和肺泡塌陷。  4、 COPD:  是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  5、 ARDS:  全身遭严重创伤、感染、肺内严重疾患时出现的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衰竭综合症。  6、 NRDS:  新生儿出生后仅几分钟或几小时的短暂自然呼吸便发生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等急性呼吸窘迫症状和呼吸衰竭症状。
    邓腾兰 主任医师 2019-12-01 15:24:4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