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刘建仁的发布

  • 丁香园----- 头痛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总的来说,头痛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病因明确的头痛,如头部外伤、脑出血、肿瘤等引起的头痛,即继发性头痛;另一类头痛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即原发性头痛。目前,虽然没有找到原发性头痛的明确病因,但它和其他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头痛与癫痫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对就诊于该院神经内科门诊的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与普通人群相比癫痫患者的头痛患病率增高。且癫痫患者头痛患病的高峰时期提前,普通人群的头痛患病率 40-49 岁达到高峰,而癫痫患者头痛的患病率 18-29 岁达到高峰。 癫痫患者偏头痛的患病率也较高,患病率高峰明显提前。癫痫患者癫痫发作间隙期头痛中 60.2% 为偏头痛,30.3% 为紧张型头痛。所有癫痫类型中,枕叶癫痫发作后头痛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癫痫。 偏头痛与特发性震颤 解放军总医院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偏头痛与特发性震颤也有一定的联系,原发性震颤患者偏头痛的发病率较高。但对多巴胺受体的基因水平的研究并未得到阳性结果。 头痛与卵圆孔未闭 偏头痛特别是有先兆的患者卵圆孔未闭发生率比非偏头痛患者发病率高,关于治疗上是否需要封堵,目前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有待研究结果给出明确答案。 头痛与抑郁 头痛与抑郁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牵头对三家大型医院就诊的患者进行研究,显示头痛的患者抑郁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同时有抑郁倾向的患者头痛患病率明显增高。 临床上发现,阿米替林治疗原发性头痛有效,但其作用机制尚存在争议:阿米替林是因为缓解了抑郁而缓解头痛,还是直接缓解头痛?对此,欧洲和美国的指南关于是否推荐阿米替林作为偏头痛的治疗用药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于生元教授带领的团队对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对头痛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发现黛力新在改善焦虑抑郁的同时可缩短头痛持续发作时间,显著减少偏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减轻头痛程度。 为探索抗抑郁药治疗头痛的作用机制,于生元教授团队又进行了一系列基础研究。通过切除大鼠嗅球诱导抑郁,通过电刺激上矢状窦诱导血管源性头痛,发现头痛的行为学与抑郁的行为学呈正相关。对与头痛相关的两个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 P 物质进行测量,发现阿米替林可减少嗅球切除后引起的 P 物质的下降。但切除嗅球及阿米替林干预均对 CGRP 无明显影响。 对行为学的观察发现,阿米替林对嗅球切除后大鼠的抑郁行为有改善作用;有意思的是,对于未切除嗅球的大鼠的抑郁行为,阿米替林同样有抑制作用。 于是,于生元教授团队又用另一种抑郁模型——慢性应激模型重复了以上实验,得出了相似的结果。 那么阿米替林是否对痛觉本身有作用呢?用阿米替林干预培养三叉神经结神经元,采用膜片钳技术记录钠通道电流。发现阿米替林对 Nav1.8 电流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影响 Nav1.8 通道激活、失活动力学和增强使用依赖性抑制来发挥作用;阿米替林对 Nav1.9 电流也具有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影响 Nav1.9 通道失活动力学来发挥作用,但无使用依赖性抑制。阿米替林对 Nav1.8 、Nav1.9 电流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伤害性疼痛作用包括偏头痛的主要机制之一。这为临床使用阿米替林防治包括偏头痛在内的慢性疼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证据。 编辑: shiyunhui

    2015-12-01

  • 北京市医改办原主任 韩晓芳 分级诊疗所对应的整个医疗资源配置应该是金字塔型,包括患者和供给结构。而目前的情况恰恰相反——所有资源都是倒金字塔型。 首先是人,优质专家基本垄断在大医院体系内。这并不难理解,我们的管理模式使得医院级别越高,薪酬待遇越高,中高级职称比例越高,各方资源都向大医院倾斜。看病要靠人,患者自然会选择专家云集的大医院。 其次是药,基层医疗机构只有基本药物。取消基层医疗机构的非基本药物处方权导致了患者无药可开,看病要靠药,患者的服务需求是多层次的,他们必然要到大医院去看病。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数据显示,去大医院看病的患者有三成以上只是去开药的。 再看财政、价格等因素,三级医院管理制度与服务准入挂钩,与规模挂钩,客观上鼓励了医院的扩张。规模越大,能开展的项目越多,医保资金收入越多,大家自然要“往上使劲”,为了升级,有的医院甚至不惜虚报床位数。 韩晓芳说:“‘屁股决定脑袋’,如果我是一家医院的院长,我也会去扩规模、抢患者,因为要养员工,要有发展,就必须争取各个方面的资源。” 韩晓芳认为,目前局面的造成,主要是体制机制出了问题,责任主要在政府。她说,分级诊疗的前提是,要“重新梳理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设计和相关的政策、制度。” 首先应明确分级诊疗的分法,“不是按医院分级,而应按服务功能分级,不是级别,而是分工”。 最底层的基层医疗机构要做健康守门人,绝对不能医院化。应该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逐步进行从健康、公共卫生预防、健康促进、常见病的诊疗到大病的康复的一体化、人性化的体系设计。基层应该是“大底座”,80%的患者都应该在基层解决就医问题。 然后是区域医疗中心,应该做到资源分布均衡化、医生培养均质化。不要让民众都跑到北京、上海去看病,这样永远解决不了看病难和医患纠纷的问题。“这当然不是医院能解决的事情,而应该是政府去做。” 再往上是金字塔的塔尖,国家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应该把重点放在科技攻关、技术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而不是跟小医院争抢患者。 在财政投入上,政府也应该根据职能分工进行分配,而不是按规模和人头。对于不符合功能定位的行为,财政不能支持。 打造真正的自由执业 韩晓芳认为资源的配置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尤其是人,解放医务人员,使其真正能做到自由执业。“能够双向选择,能够通过市场发现人才市场价值,医生才能真正得到职业尊严,才能真正到老百姓需要他去的地方。” 韩晓芳认为,只有责权利对应的、双向选择的、依法依规的多点执业才是真正的多点执业。她预测,接下来必定会有一大批医生走出大医院,走向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等各个领域。当然这也有待单位制度的打破和灵活就业制度的出现。 “只有人才流动起来,医生才能充实起来,医生得到相应的收入,患者得到相应的医疗,才有可能做到分级诊疗。”韩晓芳说。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 廖新波 国家要推分级诊疗、公立医院瘦身、医生多点执业、医生福利社会化,类似种种都逼着公立医院要去适应“互联网+”政策,所以互联网会带来很多就诊模式的转变,其实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带来医生管理者的观念转变,由于“互联网+”之后,或者互联网成为医院管理的工具之后,医院对市场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作为公立医院将来在市场上怎么留住病人,而不是现在粗犷的扩张?如何把下面的病人吸引过来或者医生吸引过来,这就是市场竞争。对人才,由过去的由里向外的思维变更为从外向内的思维。未来院长应该从医院管理、企业管理、服务营销的角度去思考。 也因此,公立医院改革最主要是看院长,院长要有开明、开放、开窍的互联网思维,才能够配合、支持国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未来任何医院目前都处于市场竞争的状态之中,一切以市场为导向。而互联网会将市场变得透明,所以不管是县级医院还是三级医院,都必须要以医生为中心,医生在哪里,病人在哪里,它将来争夺的就是医生。 如果医生运用互联网很好,它就有一大群客户群,而且客户群是相对比较固定,只要医生能更好为自己的客户群服务,它就会核裂变。 我认为分级诊疗,最大的考验是政治。互联网+全科医生+医生自由职业化+医院支付改革,给县级医院的建议是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发展你的全科医生,尤其是网络全科医生。

    2015-12-01

  • 急性意识障碍的病因及诊断流程 2015-10-11 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9月25日,“医生站”中播出了由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杜铁宽老师关于《急性意识障碍诊治》的课程直播。课后,小编将课程内容精华一 一给大家总结分享。 编辑:FP 来源: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对于意识障碍的病人,想要确认病因采取准确的处理往往并不容易,需要临床医生细致反复地进行评估。 急性意识障碍的病因分类   按脑血管病性局灶性损害和弥漫性损害两大类来分   为大家介绍一个帮助记忆常见病因的口诀   AEIOU+TIPS   A alcohol(酒精相关)   E electrolytes(电解质相关)   I insulin(胰岛素相关低血糖表现)   O opiates(阿片类药物)   U uremia(尿毒症相关)   T trauma(创伤相关)   I insulin(胰岛素)   P psychogenic(神经精神性相关的)   S seizure   然而想要更好的了解意识障碍的病因,还需要更加清晰的整理。前述的内源性毒素和离子环境相关的问题,比如尿毒症,高钠,低钠,高钙等这些情况都属于代谢性脑病的范畴。   代谢性脑病的特点:是脑细胞的内环境变化导致的功能性改变;这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大类意识障碍病因;临床进展过程具有渐进性,逐渐加重的特点;意识状态的波动性变化(如进行内环境干预则会出现相应变化)。这些可与器质性病变(脑出血、脑梗、外伤等) 进行鉴别。   按危急情况分类,将最关键的情况整理出来

    2015-10-12

  • NEJM 综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视频】 作者:zhoulindandy 2015-07-03 一位 58 岁的女性患者,某天早上起床时突然感到眩晕和身体不平衡感,伴恶心呕吐,为此向她的主治医师寻求诊治。当时眩晕持续时间不超过 1 分钟,该患者躺下、翻身、或爬起时,均再次出现眩晕症状,否认耳鸣及听力下降。对此情况,我们该如何诊断和治疗? 临床上的难题 到目前为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缩写为 BPPV)是所有眩晕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有报道显示,BPPV 的年患病率为 10.7-64.0/100000 人,终生患病率为 2.4%。该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短暂的旋转样感觉,持续时间通常不超过 1 分钟,一般在头位改变后诱发,如躺下或起床,在床上翻身,头向后仰或前倾。 虽然有少部分患者描述为较持久的眩晕和不平衡感,但医生通过详尽的病史采集最终都能获悉这些患者在头位改变后眩晕症状通常会加重。眩晕发作时,很多患者伴有恶心,有时伴呕吐。BPPV 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头部外伤、长期斜卧及各种内耳疾病有关。频繁的自发缓解与复发,一年内复发的概率约 15%。在日常活动中,患者容易摔倒和受伤。 在老年人群和女性人群中,BPPV 的患病率明显增高,50-60 岁为高发年龄段,男女比例为 1:2-3。有报道显示,BPPV 与骨质疏松、血清维生素 D 水平下降有关,当然,首先排除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引起的骨质疏松和血清维生素 D 水平下降。其实,BPPV 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是,从椭圆囊脱落的耳石掉入半规管。 当患者头位突然改变,可引起半规管内耳石碎屑的移位,从而产生某种旋转样的位置错觉。由于后半规管最容易受重力影响,所以后半规管耳石引起的 BPPV 最为常见,可占全部病例的 60%-90%。然而,我们可能低估了水平半规管型患者的比例,因为该型患者的耳石比后半规管型更容易自发复位。由于前半规管位置高,耳石碎屑较难进入而很少受累,故前半规管型 BPPV 患者相对少见。 临床要点: 1. BPPV 是目前所有眩晕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短暂的旋转样感觉,由头位改变诱发。 2. 诊断后半规管型 BPPV 须根据眼震激发试验:对患者行 Dix–Hallpike 试验时,当头部侧向一旁,可见向上旋转性眼震,眼震快相朝向地面。 3. 水平半规管型 BPPV 患者行 Dix–Hallpike 试验时,当患者平躺,头转向一侧时,可见向地性眼震或背地性眼震。 4. 耳石手法复位对 BPPV 疗效显著(如 Epley 手法复位对后半规管型 BPPV 有效)。

    2015-10-11

  • 位置性眩晕 耳石症介绍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综述 http://neuro.dxy.cn/article/71096?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2015-10-11

  • 误区六:药物有毒,保健品更安全 有人说药物说明书上写的副作用多,发生副作用的机会也多,西药治标,中药治本。而事实是,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性与说明书写的多少没有关系。预防脑卒中的药,很多人担心长期吃对肝脏有损害,我可以说,现在全世界没有一例因为使用他汀类药物出现身体损害的,因此不要被说明书吓到了。 保健品的安全性未接受科学评价,有确切疗效的一定不是保健品,而且保健品很贵,所以大家一定不要盲目相信保健品,而放弃安全性更好的药物,从而贻误病情。 误区七:我病情轻,不用住院治疗 我们很多人得了中风,说自己症状很轻,不需要住院,在门诊输液就能好,这是错误的。其实,即便是小中风,预后也常常不如人意,死亡率和复发率都较高,因此出现小中风一定要重视。 从社会角度来讲,短暂的和轻微的中风治疗价值更大。小中风治好了就是正常人,不治疗的话可能就变成真正的中风了。 误区八:输液比吃药更为有效 很多病人认为输液比吃药更为有效,而我说吃药更管用。目前,中国已成为一个输液大国,所有的医院都有输液室,但对于预防中风,输液有多少效果呢? 其实在中风早期,输液有明显效果的并不多。在我们国家的指南里,几乎也没有输液这一条,主要还是以他汀类、抗血小板和降压类药物为主,只有融栓才需要静脉输液。门诊中我们几乎从来不开输液,不恰当的输液只会使病情更重,而且研究发现,每天输液的病人致残率更高。 误区九:活血=疏通血管=防治中风 我经常听病人说:“我现在每天吃三七、野生银杏茶,每天吃活血补品,就活了血了,就可以溶解血栓了。”这也是错误的。现在的溶栓药物品种很少,也都有治疗的最佳时间段,溶栓风险会很大,有害无益。迄今为止还没有口服的溶栓药物,而且活血药物不能溶栓,不能疏通血管。 误区十:我病好了,不用吃药了 要知道,中风的复发率是很高的,5年复发率是30%,1/3的人因为复发而再住院。做过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的患者,得分越高的人越要坚持吃药。还有的人因为腿、脚能动了就不吃药了,实际上中风后即使肢体康复了,血管也不一定好转

    2015-09-24

  • 你了解脑卒中吗?从来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脑卒中一样,瞬间就可能让人失去生活的尊严:口眼歪斜,四肢麻木,甚至瘫痪在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阐述了脑卒中防治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我不会得中风 很多人觉得,脑中风是老年病,我年轻,祖上又没有这样的病,我血压也不高,生活很注意,每年都体检,所以我肯定不会中风。其实,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将在此生遭遇卒中,每2秒钟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残。 在人的一生中,任何年龄都会得卒中,它的发病不分性别和年龄。中国卒中的发病平均年龄是66岁,比美国白人早10年。其中,小于45岁的患者已接近全部患者的1/5。而且,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发病前都毫无征兆,不到1/3的患者有短暂性缺血发作的历史。 误区二:颈动脉筛查=脑卒中筛查 经常在门诊听到患者说,颈动脉检查等于脑卒中筛查,颈动脉有斑块就会发生脑卒中。 脑卒中筛查是一个综合过程。在此过程中,脑血管、颈动脉等检查只是其中一部分,是否发病还要看它具不具有危险因素,一类是行为因素,最大的危险是吸烟,第二个是精神压力,第三个是运动减少,这是三大危险。疾病因素则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当然还包括血脂异常和其他。所以即使有颈动脉斑块也不要紧张,它不一定就意味着卒中。 误区三:脑血管检查正常,就不会患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中,血管因素只是原因之一。比如,有统计显示,1/5的脑血管病其实来自心脏,先有房颤,和血管毫无关系。所以脑血管筛查正常,并不意味着你不会患脑血管病。 误区四:有些食物或动作是防止卒中的灵丹妙药 经常有人跟我说,他有防病绝招,吃特殊的食物,每天还用犀牛角梳子梳头,每天运动等。有一个老先生说他每天在公园里倒走1万步,预防中风。还有的人每天都吃纳豆、卵磷脂、健身茶。这些真的能预防中风吗? 对于养生保健来说,有时候规律生活甚至超过科学本身。任何食物,包括我们常说的纳豆、卵磷脂等,真正有效的不多,最好的食物还是我们每天吃的这些蔬菜水果。预防中风最有证据的运动就是快走。但来自美国健康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剧烈运动会增加脑出血,因此运动也是要有限度的。 误区五:阿司匹林可以预防任何卒中 中国的阿司匹林使用量远远低于国外,目前普通人是14%,美国是50%。临床大夫推荐的阿司匹林是因人而异的,肯定不是任何人都能吃。美国的研究指出,一是已经发生过心脏病的人,二是45岁以上的女性,三是有多重危险因素,未来发生心血管病风险高的人才适用。不过,下列人员最好不用阿司匹林:血压很高不易控制的人;有出血性疾病的人;有脑出血家族史的人。 美国的国家指南也表示,卒中的防控措施是综合的,阿司匹林只是预防中的一环。尽管阿司匹林很重要,但你不要忘了遵医嘱服用降压、调脂、降血糖的药物,这些也是重要的措施。

    2015-09-24

  • 中国癫痫诊疗指南.2015年修订版 2015-09-08 癫痫周刊 根据癫痫综合征的选药原则 1.儿童失神癫痫、青少年失神癫痫与其他失神癫痫综合征 对于失神综合征的患者推荐使用乙琥胺或丙戊酸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如果患者有发生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的风险,应该首选丙戊酸,除非存在不适合的因素。如果乙琥胺和丙戊酸均不适合选用、无效或者不能耐受,可以考虑选用拉莫三嗪。如果两种一线药物治疗均无效,可以考虑选择乙琥胺、丙戊酸和拉莫三嗪中的两药或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在育龄期女性,上述选药过程中均应警惕丙戊酸对胎儿的致畸性风险。 如果联合治疗仍无效或者不能耐受,可以考虑应用氯巴占、氯硝西泮、左乙拉西坦、托吡酯或者唑尼沙胺。 不推荐使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奥卡西平、苯妥英钠、普瑞巴林、替加宾或氨己烯酸。 2.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ME) 对于新诊断的JME患者,除部分不适合的患者外,均考虑给予丙戊酸作为首选治疗。要警惕丙戊酸的致畸性风险。如果丙戊酸不适合或不耐受,考虑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或者托吡酯进行治疗。需要注意托吡酯出现难以耐受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与丙戊酸高,而拉莫三嗪可能会加重肌阵挛性发作。在育龄期女性,上述选药过程中均应警惕丙戊酸对胎儿的致畸性风险。 如果首选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可以给予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丙戊酸或者托吡酯作为添加治疗。如果添加治疗无效或者不能耐受,可以考虑应用氯硝西泮、唑尼沙胺、苯巴比妥或氯巴占治疗。 不推荐应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奥卡西平、苯妥英钠、普瑞巴林、替加宾或氨己烯酸治疗。 3.仅有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的癫痫 对于仅有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癫痫患者推荐应用丙戊酸或者拉莫三嗪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也可以用苯巴比妥。如果患者存在可疑的肌阵挛发作,或者怀疑为JME,则首先推荐丙戊酸,除非患者不适合应用丙戊酸。在育龄期女性,上述选药过程中均应警惕丙戊酸对胎儿的致畸性风险。可以考虑选用卡马西平与奥卡西平,但应当注意其加重与恶化肌阵挛或失神发作的风险。 如果一线治疗无效或者不能耐受,建议使用氯巴占、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丙戊酸、苯巴比妥或者托吡酯作为添加治疗。 4.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GE) 对于新诊断的IGE患者,给予丙戊酸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特别是当脑电图存在光敏性反应时。如果丙戊酸不合适或不耐受,可以考虑应用拉莫三嗪。应当注意拉莫三嗪可能会加重肌阵挛发作。也可以考虑应用托吡酯治疗,但应当注意其出现耐受不良的风险较丙戊酸与拉莫三嗪高。 如果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或者不能耐受,可以给予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丙戊酸或者托吡酯作为添加治疗。如果添加治疗无效或者不能耐受,可考虑应用氯硝西泮、氯巴占、苯巴比妥或者唑尼沙胺治疗。 不推荐应用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奥卡西平、苯妥英钠、普瑞巴林、替加宾或氨己烯酸治疗。 阅读 191010 举报

    2015-09-09

  • 有人会说,1000万人算什么,中国糖尿病患者就已经一个亿了。是,痴呆的流行不会明天就到来,但是它终究会来的,并且还会压倒我们所有人,除非我们有所准备。 中国的痴呆患者有很多不去医院看病——城市患者的就诊率不足20%,农村就更别提了。开设记忆障碍门诊的医院都集中在可数的中心大城市,有能力提供早期鉴别诊断的医学专家全国加起来只有几百人。 现有公立的养老院要排队等,大多数的养老机构无法为痴呆老人提供妥善的照顾。放在家里,家人被拖累,保姆不愿伺候,社区服务也跟不上。绝大多数人都缺乏痴呆的照护知识和技巧。 我的外婆就是一个例子。她刚开始发病的时候我们都还不懂这个病,有时会笑她糊涂,有时会和她争论。现在想起来那段时间她的无助、窘迫和迷糊,心里都很痛。保姆也不明白外婆为什么晚上会闹,有时会训斥她。如果我们早一点懂得这种病该多好。 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大家。这样,千万个家庭不会有遗憾。 第一,我们应该鼓励人民保持身体健康,让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得到治疗和控制。这样,至少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不会增长得那么迅速。 第二,及时诊断,及早治疗,能够延长患者自理生活的时间,而且家人还可以学习照料知识,做好长期的准备。早期诊断并不容易,必须由熟悉痴呆的专业医师去做。 第三,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玩拼图、打牌、画画、听音乐等方法保持思维活跃,这将会推迟痴呆的发作和发展。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它就是真的! 第四,我们有网站提供全面的痴呆知识和专业资源;我们希望单位、社区组织相关的健康讲座,而我们可以去和更多的人分享知识。 第五,我们呼吁大家关心那些正在照料患病亲人的家属,还有护理员。他们承担的压力超乎你我想象。要让他们有机会喘口气,歇一歇。中国很多城市已经规划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我们愿意提供相关的培训。痴呆患者就生活在身边。他们需要帮助。 第六,我们希望人民了解痴呆的风险因素和防治策略。那些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生活习惯不良、以及家族中有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人们,要特别注意降低罹患痴呆的风险。增长知识可以减少无知,可以减轻我们束手无策之感。 第七,如果您看到这篇文章,请您转发。每个人都有提升他人生命品质的力量,您也不例外。谢谢!

    2015-09-09

  • 把握“黄金时间”+介入治疗,中风将不再可怕!家里有老人的一定要看看! 2015-07-28 jieruxt 介入家园 中风,是中医的叫法,现代医学称之为脑卒中。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中风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相对于出血性中风而言,缺血性中风的发生概率、所导致的后遗症明显更高,所以这篇文章介绍的是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又叫急性脑梗死,是指因各种原因使脑血管发生堵塞,从而导致该血管供血区域的脑组织缺血,最终会使脑组织发生坏死。而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如果缺血的脑组织能够在6个小时内恢复供血,脑组织就会恢复正常,而如果超过6个小时,那缺血的脑组织就会发生永久性的坏死,即使以后再恢复供血,脑组织也没有功能了!用通俗的话说,如果能够在6个小时之内,把堵塞的血管打通,那它们也有可能完全恢复功能!所以说,中风之后需要把握的“黄金时间”,就是发病后的6个小时! 当然,在原来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可能尽管及时送到医院了,但是对一些比较严重的患者,比如说大血管堵塞的患者,在医院治疗的效果也不太好,很难把血管打通。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可以有很大的改观了,介入治疗将彻底改变这种中风而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了!正如我国著名神经介入专家姜卫剑教授所说“神经介入的春天来了”,急性脑梗死在黄金时间内结合介入治疗,效果较以前提升了很多,今年国内外医疗界均出台了治疗指南,明确强调了介入治疗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的地位,对于能够在黄金时间内赶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有很大的机率能够打通堵塞的血管,降低中风后遗症的严重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哪怕是以前很棘手的大血管闭塞的患者。 那么介入治疗有哪些方法呢?小编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非常简单易懂!方法有: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或碎栓以及支架治疗。动脉溶栓是指医生直接把导管放到堵塞的血管里,对着堵塞的血管注射药物,效果可想而知!机械碎栓是指医生把堵塞血管的栓子用一些器械弄碎,配合溶栓使血管通开的概率更高。机械取栓也很好理解,就是从事神经介入的医生可以把堵塞血管的栓子用器械取出来!血管自然就通开了!如果遇到取不出来的或是发现堵塞的血管虽然通了,但是有很严重的狭窄,医生还可以放支架血管扩开。怎么样?想想都很神奇吧?而这些操作都是通过在腿上开一个小小的口子就可以完成!完全微创!! 中国现在已步入了老年化社会,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而这些疾病都是缺血性中风的好发因素!所以很多家庭都可能会碰到“中风”的情况了,那一定要记住:把握黄金时间!只要把握住了黄金时间,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结合包括介入治疗在内的现代治疗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血管再通成功,恢复部分甚至全部脑组织功能,给患者一个全面康复的机会! 阅读原文阅读 503819 举报

    2015-08-09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