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基本信息

概述

下颌骨是颌面部体积最大、位置较突出的骨骼,容易遭受损伤,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其损伤的发生率均较高,居颌面骨骨折的首位。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下颌骨骨折的发生率占颌面损伤总数的25%~28%,而占颌面骨骨折的55%~72%。
下颌骨骨折的常见部位:下颌骨位于面下1/3,位置突出,易于受伤。是颌面部损伤最常见的骨损伤。下颌骨各部位骨折发生的几率因各家学者的统计资料不同,有些差别。按华西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310例颌面部骨折的分析,下颌骨折占60%。该科对最近10年收治的413例下颌骨骨折部位的分析,颏部(29%),体部(23%),髁突(21%),角部(17%),牙槽突(5%),升支(3%),喙突(2%)。据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348例下颌骨骨折的分析,好发部位依次是:颏部(41%),下颌体部(37%),髁突颈部(16%),下颌升部最少,而口腔颌面外科学高校教材中提供的资料为:下颌骨骨折以髁突颈骨折多见占36%,其次是下颌体部(21%)、下颌角区(20%)、颏部(14%),下颌升支和牙槽突骨折较少见,各占3%,偶尔可见喙突骨折(2%)。
虽然各家的资料显示的比例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下颌骨骨折常为多发性骨折。特别是下颌颏部和下颌体部受到暴力打击时,常伴发对侧或双侧髁突颈骨折。该处骨折多系外力经下颌骨传导后间接损伤,伤处隐蔽,容易漏诊。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有颏部、尖牙部、颏孔部、髁状突颈部、下颌角部和升支部。其中以颏部、尖牙部最多;颏孔部、髁状突颈部次之;磨牙区和升支部相对较少;骨折仅限于喙突和牙槽突者更为少见(图1)。

下颌骨骨折的部位常与受打击的部位有关。如大多数髁状突颈部骨折是由于颏部受打撞引起的;而下颌骨体部和角部骨折,则常为该部直接受外力所致。
火器性下颌骨损伤的部位与弹丸、弹片击中的部位关系更为密切,不一定与下颌骨本身的薄弱部位有关。
下颌骨骨折的伤因,平时以交通事故和工伤为多,其他还有跌伤、打击伤等。战时则以弹片伤和枪弹伤为主,也有一些非火器伤。
下颌骨骨折的伤型与伤因有关,下颌骨非火器性骨折以线型骨折为主,单发骨折多于双发或多发骨折;火器性下颌骨折则以粉碎性骨折为主,也有洞穿型骨折和线型骨折(图2)。
[收起]
下颌骨是颌面部体积最大、位置较突出的骨骼,容易遭受损伤,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其损伤的发生率均较高,居颌面骨骨折的首位。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下颌骨骨折的发生率占颌面损伤总数的25%~28%,而占颌面骨骨折的55%~72%。
下颌骨骨折的常见部位:下颌骨位于面下1/3,位置突出,易于受伤。是颌面部损伤最常见的骨损伤。下颌骨各部位骨折发生的几率因各家学者的统计资料不同,有些差别。按华西医科大学口腔颌面外科310例颌面部骨折的分析,下颌骨折占60%。该科对最近10年收治的413例下颌骨骨折部位的分析,颏部(29%),体部(23%),髁突(21%),角部(17%),牙槽突(5%),升支(3%...[详细]

病因

下颌骨骨折的伤因,平时以交通事故和工伤为多,其他还有跌伤、打击伤等。战时则以弹片伤和枪弹伤为主,也有一些非火器伤。
下颌骨骨折的伤型与伤因有关,下颌骨非火器性骨折以线型骨折为主,单发骨折多于双发或多发骨折;火器性下颌骨折则以粉碎性骨折为主,也有洞穿型骨折和线型骨折。

发病机制

下颌骨是构成面部下1/3的主要骨骼,也是头面部惟一能活动的骨骼。
下颌骨的骨质较致密,骨密质厚而坚硬,尤其是体部的下缘更厚,是下颌骨最坚实的部分。体部在正中处形成颏正中联合。
下颌骨髁状突是下颌骨主要的生长中心,该部如在儿童期受到损伤或破坏,将导致下颌骨的发育障碍。髁状突颈部是髁状突头部下方较细的部分,在下颌骨外伤中,常被间接力量的冲击而发生骨折。
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经下颌孔进入下颌骨内,沿下颌管向下前延伸。下颌骨因骨质致密,血运比上颌骨差,因此损伤后并发骨髓炎的机会比上颌骨多,而且严重;骨折的愈合也较慢。
下颌骨上附着的肌较多,主要有两组强大的咀嚼肌附着。咬肌、颞肌和翼内肌构成升颌肌群;颏舌骨肌、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构成降颌肌群。当下颌骨发生骨折时,各肌的牵引力,失去相互平衡状态,骨折段将循着所附着肌的牵引方向而发生移位,造成牙咬合错乱和咀嚼障碍,甚至阻塞呼吸道,发生呼吸困难。下颌骨正常位置的维持依赖于升颌肌群和降颌肌群的肌力平衡,而这种平衡,又依赖于下颌骨的完整性。一个完整的下颌骨,就像一根杠杆,升、降肌群作用于杠杆的不同部位而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使下颌骨能行使正常的开、闭口及侧方运动等功能。一旦杠杆折断,力的平衡破坏,骨折片移位将不可避免。
升颌肌群包括咬肌、翼内肌、颞肌。附着于下颌升支,收缩时使下颌骨上移。降颌肌群主要是:颏舌骨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附着于下颌体部,收缩时下降下颌。各肌在下颌骨上的附着及走行方向(图3,4)。


下颌骨呈马蹄形,有一弯曲的水平部(下颌体部)和两侧的垂直部(升支部)两骨段之间的角度大,当下颌骨体部外侧受到打击,容易造成下颌体与下颌角同时骨折。
马蹄形的下颌骨,也使其受力后容易产生过度的屈曲而折断。
下颌髁突颈是下颌骨最薄弱的部位。髁状突位于颅底关节窝内,再加上髁突颈以上包裹于关节囊内,使髁突相对固定。当下颌骨颏部正中受到向后上方的外力打击,升支向后上方移位,而髁突因颅底阻挡位置相对恒定,造成髁突与升支之间的非同步移位而致髁颈折断。当下颌颏孔区或升支部遭受侧向暴力后,升支将沿侧向力方向水平移位而髁突受关节窝阻挡,不能随之移动而折断。
下颌骨是颌面部惟一能活动的骨骼,当遭受外力后,容易沿外力方向移位,而髁突受关节窝限制移位小,一个较小的打击力也容易间接造成一侧甚至双侧髁突颈的骨折。髁突颈骨折是下颌骨骨折最常见的部位之一。
髁突颈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有时,下颌骨遭受直接暴力打击的部位并未造成骨折,却因力的传导造成髁突骨折。
下颌骨骨折时直接损伤与间接损伤并存,呈多发性骨折,容易漏诊。
下颌骨体上的牙,在骨折后绝大多数均随骨折段移位而致程度不同的咬合紊乱,大多数错将严重影响伤者的咀嚼效率。部分伤者因后牙早接触,前牙开而不能闭口,因此语言、吞咽均受影响。
下颌骨骨折的部位常与受打击的部位有关。如大多数髁状突颈部骨折是由于颏部受打撞引起的;而下颌骨体部和角部骨折,则常为该部直接受外力所致。
火器性下颌骨损伤的部位与弹丸、弹片击中的部位关系更为密切,不一定与下颌骨本身的薄弱部位有关。[收起]
下颌骨是构成面部下1/3的主要骨骼,也是头面部惟一能活动的骨骼。
下颌骨的骨质较致密,骨密质厚而坚硬,尤其是体部的下缘更厚,是下颌骨最坚实的部分。体部在正中处形成颏正中联合。
下颌骨髁状突是下颌骨主要的生长中心,该部如在儿童期受到损伤或破坏,将导致下颌骨的发育障碍。髁状突颈部是髁状突头部下方较细的部分,在下颌骨外伤中,常被间接力量的冲击而发生骨折。
下牙槽神经、血管束经下颌孔进入下颌骨内,沿下颌管向下前延伸。下颌骨因骨质致密,血运比上颌骨差,因此损伤后并发骨髓炎的机会比上颌骨多,而且严重;骨折的愈合也较慢。
下颌骨上附着的肌较多,主要有两组强大的...[详细]

临床表现

1.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类
(1)按骨折性质分类:
①青枝骨折:骨质弯曲折裂,但仍保持其连续性。小儿下颌骨损伤有时发生此类骨折。
②闭合性骨折:单纯线状骨折且无皮肤、软组织伤口与其相通者。
③开放性骨折:骨折同时有皮肤、软组织伤口,并与骨折处相通。
④复杂性骨折:多方向骨折,同时与周围软组织伤口相通。
⑤粉碎性骨折:骨折部骨质断裂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碎片。
⑥嵌叠性骨折:骨折断端移位后,互相重叠、嵌塞。
⑦洞穿性骨折:骨折部骨质有洞穿性缺损(图5)。

(2)按骨折发生部位分类:下颌骨骨折可按其发生的部位分类,如颏中缝区骨折、尖牙区骨折、颏孔区骨折、下颌角区骨折、升支部骨折、髁突颈部骨折和喙状突骨折等。
(3)按骨折段有无牙存留分类:
①骨折线两侧骨折段上均有牙存留,可以利用牙作结扎固定,恢复咬合关系者。
②骨折线两侧骨折段上,仅一侧有牙存留,另一侧无牙。这一类型骨折可以利用一侧牙作颌间固定,或利用一侧牙作夹板,以固定无牙侧的骨折段。
③骨折线两侧都无牙存留(图6)。

2.下颌骨骨折时除会发生一般外伤骨折所具有软组织肿胀、疼痛、出血和功能障碍等症状和体征外,由于下颌骨的解剖生理特点,骨折时又有一些特殊的临床表现。
(1)骨折段移位:下颌骨骨折后,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骨折段的移位,其中以咀嚼肌对颌骨的牵拉为主要原因,其他因素还有外力的方向、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方向和骨折段上是否有牙存留等。不同部位骨折后的移位情况是不相同的。
①颏部骨折:下颌骨正中颏部骨折,可以是单发的、双发的线形骨折或粉碎性骨折。在单发的正中颏部线形骨折时,由于骨折线两侧肌的牵拉力量相等,方向相对,常无明显移位或不发生移位(图7)。

如为颏部双发骨折,两骨折线之间的颏骨折段可因颏舌骨肌、颏舌肌、下颌舌骨肌和二腹肌前腹的牵拉,而向后下移位(图8)。

如为颏部粉碎性骨折或伴有骨质缺损,则两侧骨折段由于下颌舌骨肌的牵引,而向中线方向移位,使下颌骨前端变窄(图9)。

后两种情况,都可使舌后退,有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的可能,应特别注意。
②颏孔区骨折:颏孔区骨折后,相当于将下颌骨分成大小不等的前后两段。前段骨折段与健侧下颌骨保持连续性,由于受降颌肌群的牵拉,向下、后方移位,同时也受对侧翼外肌的作用而微偏向患侧;后骨折段因受所附升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上移位,同时也受翼外肌的作用而稍向内偏移,如上、下颌都有牙,则向上移位至上、下牙接触为止。这样,在临床上就表现出咬合错乱(图10)。

但是,骨折段的移位有时还与骨折线的方向和倾斜度有关,如骨折线方向与肌牵拉方向相抵触,则骨折段移位受阻,而不发生移位(图11)。

上述颏孔区骨折的移位特点,可以代表尖牙区、前磨牙区和磨牙区下颌骨体部骨折后两骨折段的移位情况。
如为双侧颏孔区骨折,两侧后骨折段因受升颌肌群牵拉,向上方移位,而两骨折线之间的前骨折段则受降颌肌群的牵拉,而向下后方移位,使颏部明显后缩,舌体也随之后退而影响呼吸。
③下颌角部骨折:下颌角部骨折也是使下颌骨分成前长后短的两个骨折段。如果骨折线在下颌角或其稍上方,前后两骨折段都有咬肌和翼内肌附着,则可不发生移位。如骨折线在升颌肌群附着处之前,则前骨折段受降颌肌群的牵拉,向下后移位;而后骨折段因升颌肌群的牵拉,向上内侧移位(图12)。

④髁状突骨折:髁状突骨折多发生于它的颈部。骨折后的髁状突,常因其所附着的翼外肌的牵拉而向前内方移位。同时,下颌升支部受咬肌、翼内肌和颞肌的牵拉而向上移位,使健侧牙及前牙形成开(图13)。

双侧髁状突发生骨折时,两侧同时有骨折段移位,开更为明显(图14)。

⑤多发骨折:下颌骨发生多发骨折时,骨折段的移位常无一定的规律。有肌附着的骨折段一般向肌牵拉方向发生移位;无肌附着或原附着的肌也损伤断裂,则骨折段常随外力方向或重力发生移位,尤其在火器性损伤造成粉碎性骨折时更是如此。
(2)咬合错乱 咬合错乱是颌骨骨折中最常见和最有特点的体征。下颌骨骨折后,骨折段多有移位,有时即使只有轻度移位,也可出现咬合错乱。在正常情况下,人们的上、下颌牙,都有一定的咬合关系。而在颌骨骨折的病人则失去了原有的咬合关系,自觉症状是牙咬不上,咬合无力或咬合疼痛。客观检查则发现咬合错乱,多数牙无接触关系或咬不住置于上下牙间的压舌板。
(3)牙龈及黏膜撕裂 下颌体部的骨折常致骨折处的牙龈和黏膜撕裂,而成为开放性骨折,并可伴发牙折、牙挫伤、牙脱位或牙缺失。骨折线两侧的牙常发生移位。
(4)骨折附近软组织出血或肿胀 骨折时均伴有局部出血,血液可从与骨折相通的面部伤口或口内牙龈撕裂处流出,也可积聚在组织内形成血肿。下牙槽血管如发生断裂,血液可渗至口底组织内,形成口底血肿。
(5)感觉异常 下颌骨骨折后,可因骨折端活动或摩擦,发生疼痛。如伴发下牙槽神经损伤或断裂,则出现同侧下唇麻木。
(6)骨折段异常动度 下颌骨虽是可以活动的骨骼,但在正常情况下,是全下颌骨整体和协调的生理运动。当下颌骨骨折后,则可出现分段的不协调的异常动度,尤其在检查时容易发现。同时可能检查出骨折端间的异常摩擦感、摩擦音或骨断端形成的台阶。
(7)功能障碍 下颌骨骨折病人可出现张口受限,影响咀嚼、吞咽和呼吸等功能。由于疼痛、骨折段移位和咬合错乱,限制了正常的下颌骨运动,影响咀嚼、进食和吞咽。再因局部水肿、血肿和涎液增多等,可影响正常呼吸,严重者可发生呼吸道梗阻。[收起]
1.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分类
(1)按骨折性质分类:
①青枝骨折:骨质弯曲折裂,但仍保持其连续性。小儿下颌骨损伤有时发生此类骨折。
②闭合性骨折:单纯线状骨折且无皮肤、软组织伤口与其相通者。
③开放性骨折:骨折同时有皮肤、软组织伤口,并与骨折处相通。
④复杂性骨折:多方向骨折,同时与周围软组织伤口相通。
⑤粉碎性骨折:骨折部骨质断裂成许多大小不等的碎片。
⑥嵌叠性骨折:骨折断端移位后,互相重叠、嵌塞。
⑦洞穿性骨折:骨折部骨质有洞穿性缺损(图5)。

(2)按骨折发生部位分类:下颌骨骨折...[详细]

并发症

如为颏部双发骨折或颏部粉碎性骨折或伴有骨质缺损,都可使舌后退,有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的可能,应特别注意。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目。

其他辅助检查

X线照片可明确有无骨折线及骨折线的数目、方向、部位、类型、范围及骨折段移位情况,同时注意有无其他颅面骨骨折。

诊断

应首先采集病史,了解受伤的伤因、时间、部位及预后等。然后检查病人的全身情况和局部情况。观察颌面部有无创口、肿胀、出血和瘀血的部位。检查有无牙列移位、咬合错乱、开、闭口障碍、下唇麻木、牙龈撕裂、局部压痛、台阶状移位和下颌骨异常动度等。X线摄片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有无骨折线及骨折线的数目、方向、部位、类型、范围及骨折段移位情况,同时注意有无其他颅面骨损伤。
下颌骨骨折的病人中约有半数合并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应全面细致地检查,防止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