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癌症可防可治,重在早发现,盘点常见九大恶性肿瘤筛查方法

2021年09月04日 817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2020年全球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中国为300万例,结果显示:中国新发癌症人数位于全球第一,中国癌症死亡人数位居全球第一,可见,中国癌症负担非常沉重。要想减少癌症死亡人数,早诊早治才是最关键的环节,而要想让肿瘤在极早期被发现,必须主动的去体检,主动的进行癌症筛查。

今天重点盘点常见九大恶性肿瘤的筛查方法。

1.肺癌—低剂量螺旋CT

以前不少单位体检选择胸透或胸片,包括现在仍有很多相对偏远的地区仍然会通过拍胸片来检查肺部情况。实际上,胸片是一种二维图像,分辨率低,如果胸部X光片都能发现肺癌,患者大多数已经是肺癌晚期了。

用X光片查肺癌,完全是在假装防癌!

低剂量螺旋CT是指南推荐的首选肺癌筛查方式,对于45岁以上,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

2.食管癌—内镜检查

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很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及广大农村,食管癌发生率高于城市。专家建议:推荐对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内镜检查并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电子染色内镜等精查,如内镜下没有发现可疑病灶,咋定期随访?如果内镜下发现可疑病灶,则进行活检病理,根据不同的病理结果,采取相应的随访,复查和处理方案,比如轻度异型增生,建议3年随访一次。

 

3.胃癌—胃镜检查

胃癌的筛查主要是通过胃镜检查,其他的检查方法检出率都很低。对于胃癌高危人群,需要进行胃镜筛查。胃癌高危人群:1)患有癌前病变的人群,例如胃息肉、慢性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部分切除患者。2)长期吸烟酗酒的人群。3)有食道癌以及胃癌的家族史,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4)长期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人群。5)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例如吃饭过快、饮食不规律、高盐、过烫的食物。

4.乳腺癌—钼靶片

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首先建议通过乳腺钼靶来判断,比乳腺CT、乳腺磁共振检查效果要更好,一般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首选钼靶筛查乳腺癌。虽然乳腺B超作为体检的一个项目,但是B超分辨率不高,容易漏诊。有一些地方会用红外线检测乳腺情况,这个并不推荐,因为红外线检测不是按国际标准,机器的性能和灵敏度都比较差,引起的误差比较大,现在大医院一般不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

 

5.宫颈癌—TCT

提到宫颈癌,很多人想的是HPV检查,实际上,HPV只是对病因的一种检查,即人乳头瘤病毒,对宫颈癌真正有效的检查是TCT检查。

TCT即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目前已普遍用于临床。TCT宫颈防癌筛查对宫颈癌细胞的检出率能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发现癌前病变以及一些微生物的感染,比如滴虫、霉菌、衣原体等等。

6.结直肠癌—肠镜

肠癌的筛查常见的方法包括粪便的隐血检测以及现在比较新的粪便的DNA检测。同时更直观的一个检查方法是通过肠镜的检查,可以明确了解肠壁里面有没有一些炎症、息肉或者肿块,对可疑的病灶,可以结合肠镜下的组织活检做病理检测,来明确诊断有没有肠癌的情况。

7.前列腺癌—PSA

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项目来排查前列腺癌,PSA检查是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特异性的最方便、最敏感的方法。

 

8.肝癌—AFP及B超

针对肝癌高危人群,建议40岁以后,每半年查一次上腹部B超+甲胎蛋白AFP,肝癌高危人群包括: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非酒精脂肪性肝炎、食用被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肝癌家族史等。

9.甲状腺癌—B超

甲状腺癌的筛查还是B超为主,进行BI-RADS分级,不少医院有弹力B超,怀疑是恶性或者基本肯定是恶性,有时会根据情况建议病人做细胞学的穿刺检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