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大动脉炎患者合并妊娠

2020年02月26日 871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卫生部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程永静
和肺动脉、肾动脉等,从而造成一系列缺血及高血压的临床
表现。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或器官血管的逐渐狭窄或闭
塞。TA 呈世界性分布,多见于日本,亚洲东南部及印度等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程永静
地。每年新发病率为 0. 026/万,绝大多数为女性患者,男
女发病比例为 1∶ 4,发病和确诊年龄平均 <35 岁[1-2]。在妊
娠期间可能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胎死宫
内等,所以妊娠期应及时诊治,应根据孕周及具体病情,确定诊治方案。
1 TA 的病因
TA 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考虑与遗传及免疫因素密切
相关。有研究证明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 与 TA 存在明显
的相关性,尤其是 HLA-A9,HLA-A10,HLA-B5,HLA-BW40,
HLA-BW52,HLA-DQW1,HLA-DR2,HLA-DR4,HLA-DR7,
HLA-DW3 和 HLA-DW12 存在时,TA 的预后较差[3]。亚洲
国家 TA 患者主要与 HLA B5 相关。意大利学者研究发现,
TA 与 HLA DRB1 和 HLA A32 相关,提示种族遗传可能与
TA 相关[4]。
另外,感染可能也是 TA 的一种发病因素。如在亚洲
等结核病高发地区 TA 发病率较高,可能与结核杆菌作为
慢性抗原刺激,从而诱发免疫反应有关[3]。TA 好发于育龄
期妇女,是否与激素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2 TA 的组织学变化
TA 的主要组织学变化为全层性动脉炎。病变的血管
呈灰白色,管壁僵硬、皱缩,与周围组织明显粘连,管腔狭窄
或闭塞。在少数情况下,病变血管壁被广泛破坏,而结缔组
织修复不足,出现动脉扩张,甚至动脉瘤形成[4]。病变早
期时出现动脉周围炎及动脉外膜炎,可见肉芽肿样炎症改
变,有不同程度的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并随着病程的
进展,向血管中层及内膜发展。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细胞可
出现断裂、坏死,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外弹力层增厚、分
层,伴内、中、外膜纤维化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血管
腔变细,后期全层血管壁均可被破坏,管腔内可有血栓形
成,闭塞后出现机化。
3 TA 的病理生理改变
TA 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病变的远端缺血,近端血压
升高。TA 所累及动脉的都是含弹性纤维的大、中动脉,主
要好发部位是主动脉及其分支和肺动脉。肢体的中小动脉
极少发生病变,发病后可同时或先后累及数处血管,受累的
部位大多局限在动脉的起始部,也可累及整个胸、腹主动脉
和无名动脉。本病常反复发作,并有节段受累之特点。病
程超过 5 年者,血管壁可发生钙化。
4 TA 的临床表现
TA 的临床表现和疾病的轻重与血管阻塞的部位和程度有关。
可表现为四肢末端脉搏减弱或消失,间歇性肢体
运动障碍。高血压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其他症状有头痛、头昏等。
5 TA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Sharma 等[5]于
1996 年在原有诊断基础上提出改良的诊断标准: ( 1) 左锁
骨下动脉中段病变。( 2) 右锁骨下动脉中段病变。次要诊
断标准: ( 1) 血沉升高。( 2) 颈动脉压痛。( 3) 主动脉瓣关
闭不全。( 4) 主动脉环扩张。( 5) 肺动脉病变。( 6) 左颈总
动脉中段病变。( 7) 胸主动脉病变。( 8) 腹主动脉病变。
( 9) 冠状动脉病变。符合诊断要求: 2 项主要标准; 或 1 项
主要标准 +2 项次要标准; 或 4 项次要标准。
临床辅助检查有血流图、超声、磁共振、超高速 CT、数
字减影血管造影等[6]。判断 TA 是否处于活动期主要依靠
动脉造影和血沉[7]。
TA 需与梅毒性主动脉炎、先天性主动脉狭窄、动脉纤
维肌营养不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Buerger 病) 、动脉粥样
硬化闭塞症、风湿性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疾病相鉴
别。如果出现由于脏器缺血导致缺血性急腹症,应与内脏
急性扭转导致缺血相鉴别。由于本病常伴随高血压病史,
应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多
囊肾、肾动脉狭窄等继发性高血压疾病相鉴别。
6 TA 与妊娠的相互影响
目前普遍认为,妊娠期间 TA 未见明显加重,妊娠本身
可能不影响 TA 的发展。但妊娠可增加高血压失代偿的风
险,造成患者全身性动脉高血压,大脑血管意外,肾衰竭,间
歇性跛行,充血性心衰等并发症加重。虽然妊娠期间 TA
的发生率很低,可是一旦妊娠合并 TA,由于妊娠期血容量
增加,血压( 动脉压) 会进一步升高,血管狭窄使后负荷降
低,将有一半的病例导致胎儿结局不良。如引起妊娠期高
血压疾病,慢性全身性或肾血管性高血压限制胎盘血流,可
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甚至胎死宫内。
7 妊娠合并 TA 的处理
妊娠合并 TA 的治疗同时需要妇产科和免疫科共同治
疗。妊娠早期 TA 的严重程度及晚期血压升高的程度是影
响妊娠合并 TA 处理方式的决定性因素。处于 TA 的急性
期时不宜妊娠。孕期应尽早发现该疾病及其可能的并发
症,加强监护,给予足够的休息和有效的解痉、降压及对症
治疗,并根据孕周及胎儿宫内情况选择适当的分娩时机及
方式。Ishikawa 等[8]认为肾病、继发性高血压、主动脉回流及
动脉瘤的严重程度是影响母亲结局的重要因素,按以上并
发症可将 TA 分为四期,Ⅰ期无以上并发症,Ⅱa 期伴一种
轻度并发症,Ⅱb 期伴一种严重并发症,Ⅲ期伴一种以上并
发症。对于Ⅰ期、Ⅱa 期患者可经阴道分娩,通过器械助产
缩短第二产程,尤其并发高血压者可缩短心脏负荷时间。
对于Ⅱb 期及Ⅲ期患者应行剖宫产术,可避免心脏失代偿
的风险。但对病情不太严重者,若无剖宫产指征仍可经阴道试产。
目前普遍认为高血压是影响 TA 患者剖宫产麻醉的主
要因素,因此,应选择尽量避免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的麻
醉方法。麻醉期间应严密监测血压,积极维持血压的平
稳,避免血压发生大的波动。现多主张采用适当的低位硬
膜外麻醉,以尽量减少局部麻醉药的应用,此麻醉方式由于
逐渐阻滞交感神经,局麻药缓慢注入可避免血压急剧下降,
血压过度降低时可增加补液量,而脑功能由于患者清醒容
易监测。此麻醉方式也可用于镇痛分娩和产后镇痛[9]。
术中缩宫素应给予宫体直接注射,避免静脉给药,同
时避免使用对血管收缩影响大的药物。由于该类患者受累
动脉内膜常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变硬和僵直,管腔有
不同程度的狭窄,在病变的基础上有新鲜或机化的血栓附
着,而且在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容易形成
血栓发生栓塞,可予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溶栓药物以及扩血
管和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另外,并发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易发生产后肺水肿。术
后进液量应限制在 1000mL 左右,并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以预防心内膜炎及产褥感染,酌情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
等对症处理。TA 孕妇死亡率约为 4. 8%,Ⅱb 期及Ⅲ期患
者应尽量避免再次妊娠[10]。
参 考 文 献
[1] Lucena AJ,Carvalho AC,Souza JA. et al. Pregnancy follow-up
and 0utcome in a patient with takayau’s arteritis[J]. Arq Bras
Cardiol,2008,90: e33-35.
[2] Vanoli M,Bacchiani G,Origg L,et al. Takayasu’s arteritis : a
changing disease [J]. J Nephrol,2001,14( 6) : 497-505.
[3] Mwipatayi BP,Jeffery PC,Beningfield SJ,et al. Takayasu arte-
ritis: clinical features and management: report of 272 cases[J].
ANZ J Surq,2005,75: 110-117.
[4] Johnston SL,Lock RJ,Gompels MM. Takayasu arteritis: a re-
view [ J]. J Clin Pathol,2002,55: 481-486.
[5] Sharma BK,Jain S,Suri S,et 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akaya-
su arteritis[ J]. Int J Cardiol,1996,54 Suppl: S141-147.
[6] Anqeli E,Vanzulli A,Venturini M,et al. The role of radiology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Takayasu 's arteritis[J]. J
Nephrol,2001,14: 514-524.
[7] Giordano JM. Surgical treatment of Takayasu’s arteritis[J]. Int
J Cardiol,2000,75( Suppl1) : S123-128.
[8] Ishikawa K,Maetani S. Long - term outcome for 120 Japanese
patients with Takayasu's disease. Clinical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related prognostic factors[J]. Circulation,1994,90: 1855-
1860.
[9] Kathirvel S,Chavan S,Arya VK,et al. Anesthetic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Takayasu 's arteritis: a case series and review
[J]. Anesth Analg,2001,93: 60-65.
[10] Henderson K,Fludder P. Epidural anaesthesia for caesarean
section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Takayasu 's disease[J]. Br J
Anaesth,1999,83: 956-959.
( 2011 -06 -02 收稿 2011 -06 -28
· 74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 年 10 月 第 27 卷 第 10 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