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脾虚的尽头是肿瘤

2023年07月10日 309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中医药保健养生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很多人知道“春养肝、夏护心、秋润肺、冬补肾”。但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脏器——脾,它需要四季小心对待,脾容易发“脾气”、“出情况”,变虚、生湿、痰瘀、成瘤,中医认为:脾虚生百病,虚到最后就是瘤。
现代医学的脾,是淋巴器官,可制造免疫物质,贮存和调节血液,吞掉和处理血液中的杂物。中医讲的脾,是“消化系统总成”,通常称为后天之本、仓廪之官、生化气血之源。
由于脾位居身体中焦,和胃腑互为表里,只要说到脾,就要联系胃,脾胃密不可分,好像“同穿一条裤子”。
中医里“脾”的作用,通常概括为“三大功能、三大联系”:
功能之一:主运化,包括运化水液和水分,运化水谷精微,没有脾的吸收、消化和运输,进食的物质无法生成气、血、津液;没有水液运化,则生痰湿、出现水肿、疾病。
功能之二:主统血,固摄血液,循血脉运行,否则就会有气虚问题,如纳少、便溏、腹胀等,以及便血、月经异常、崩漏等出血证。
功能之三:主升清,是运化功能的延伸,不仅将生化的气血水液布输全身,还保持五脏六腑不乱动、不下坠,否则会出现头晕、腹泻、内脏下垂等问题。
联系之一:脾与心理活动和情志相关,在志为“思”,不正常会让脾胃受损、气结、消瘦。
联系之二:脾与生长情况相关,在体合“肉”,不正常会肌肉干枯、四肢无力,减肥过度或营养不良的人一定会脾虚。
联系之三:脾与脸色相关,其华在“唇”,开窍于“口”,不正常会口感甜腻或淡薄,嘴唇发白,脱皮。
有意思的是,脾与胃是同进退的密切关系,它们的生性刚好相反:
脾是“喜燥恶湿”,一旦脾虚,很快就会有湿气,慢慢有痰浊,形成内湿,出现“湿困脾”,或者体外环境潮湿,外湿入体,也会出现“湿困脾”。胃是“喜润恶燥”,没有水液帮助磨碎食物,很容易引起胃部不适。
中医诊断很多患者都有脾虚问题,基本的常见病,不是脾虚引起,就是脾虚打底,或脾虚参与,或诱发脾虚,或脾虚为助推,所以有“脾虚百病生”的说法。有的中医更是认为“脾虚的尽头是肿瘤”。
肿瘤是人体的“累赘”,有良性和恶性两种,良性肿瘤会引起不适,要重视和处理,恶性肿瘤会威胁生命,早检查早排除。身体不同部位的肿瘤、病机不同:
如皮肤囊肿描述水湿受阻诱发;颈部、咽部肿瘤,是气郁痰阻引起;乳腺、卵巢等肿瘤,与肝郁湿阻有关;肝脏、肺部肿瘤,与湿热火郁有关;肠胃、肾脏、膀胱肿瘤,与湿热痰阻有关。这些病症里,都有“脾虚”的影子。
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从轻到重的,脾虚也是一样,它有6个发展阶段,最后到肿瘤。
1、脾虚第一步是伤气,原因是思虑太多,劳累太过,饮食不节,症见精神不振、四肢懒动、面色不好,舌象可见舌淡苔白,脉象缓而无力。
这是脾气虚,可用四物汤、六君子丸等调理。
2、缺气久了,就会伤阳,导致脾阳虚,症见腹痛腹胀,四肢发冷,大便清稀,小便频繁,而且有浮肿现象。舌象可见苔白滑腻,脉象沉迟乏力。
脾阳虚,用小建中汤、理中丸等调理。
3、脾阳虚会引起阴阳失衡,接着脾阴虚来了,症见咽干咽痛、虚火旺盛,胸胁胀满等问题,舌象可见舌质红、苔黄腻,脉细。
脾阴虚,可用健脾丸、二陈汤等调理。
4、阴阳失调,气血不断蒸耗,会出现眩晕、气短、盗汗等问题,症见小便浑浊、便溏、腹部坠胀等,舌象可见舌红、舌中间干,少苔,脉象细数。
这是中气下陷,可用补中益气丸。
5、病情进一步发展,脾不统血,干扰运化,出现湿滞。其实湿气从脾气虚就开始了,不过在本阶段突飞猛进,症见头重身困,厌食,大便沾马桶,舌象可见舌苔厚腻、有齿痕,脉沉。此时体内湿阻成瘀,比较重了。
这是脾虚湿蕴,可用参苓白术散。
6、脾虚生湿、生滞,再下去就是瘀堵,痰瘀互结,堵塞脉络,这个过程时间比较长,但逐步会出现胸痹心痛、内出血、肿块,从舌象看,舌暗,有瘀斑,脉象弱。
脾虚或瘀滞早期,可用血府逐瘀丸调理,已经确诊肿瘤的,要判定肿瘤的性质,综合施策。
通常发展到第四阶段“中气下陷”,就要重视了,及时介入和阻断脾虚紧张,要遵医嘱用药和调理,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