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渝西地区首次实施左心耳夹闭术

2021年05月21日 970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渝西地区首次实施左心耳夹闭术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李超副主任带领团队,成功为一位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重度反流伴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了房间隔缺损修补术+三尖瓣成形术+左心耳夹闭术解决了患者多年的疾患,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63岁的黄阿姨,在5年前体检时发现了房间隔缺损,由于当时未察觉有明显不适,便没有进行特殊处理。但近月,黄阿姨慢慢发现自己稍加活动后就会感到心累、气促,并且症状持续加重,甚至有时还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影响黄阿姨的日常生活,于是她再次到医院就诊,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重度反流伴心房颤动。该房间隔缺损很大,加上三尖瓣的重度反流以及房颤,黄阿姨随时有可能出现栓塞、脑梗,严重威胁着黄阿姨的生命健康。所以,在经过科室讨论之后,以李超副主任、郑伟、何刚主治医师为主的医师团队决定,在进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三尖瓣成形术的同时,为患者进行左心耳夹闭术,预防血栓形成。

  术中取胸骨正中切口,劈开胸骨,切开心包。首先建立体外循环,剪开右房约3cm,探查三尖瓣,见三尖瓣瓣环扩张,重度反流,房间隔下静脉型缺损约3*3cm。再探查左房无血栓形成,遂用左心耳闭合系统闭合左心耳。再用心包补片严密修补房间隔缺损。之后充分暴露三尖瓣,安上三尖瓣成形环(C型硬环)。最后撤除体外循环,逐渐复温恢复心脏循环,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患者感觉心累、气促等症状明显好转。检查左心耳夹闭完全,房水平未见残余分流,三尖瓣无反流。

 

                         房颤

房颤为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其严重并发症为血栓栓塞事件,轻者影响生存质量,重者可致残、致死。因此,在该病的防治策略中,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系重要的防治策略。

近年来,采用左心耳干预预防血栓栓塞事件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循证医学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有效干预左心耳预防血栓栓塞的效果不亚于口服抗凝药物的抗凝效果。并且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使用不便,使用率低下,并不能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且抗凝用药增加了患者的出血风险。特别是高龄、有出血倾向、依从性差、对抗凝药物不耐受的患者,药物使用上更加受限

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替代抗凝药物的作用。所以,通过干预左心耳来预防栓塞已经成为了临床上至关重要的一项新的治疗方法。

                    为什么要干预左心耳

左心耳是房颤患者血栓的主要形成部位,57%的瓣膜性房颤血栓和90%的非瓣膜性房颤血栓均来自左心耳。它是胚胎时期原始左心房的残余附属结构,位于左上肺静脉与左心室游离壁之间,多呈长管钩状结构,形态变异较大。与发育成熟的左心房不同,左心耳内有丰富的梳状肌及肌小梁,表面不光滑,易使血流产生漩涡和流速减慢,其解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左心耳为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

                    为什么选择左心耳夹闭术

传统干预左心耳预防房颤血栓栓塞的方法主要包括切除左心耳、缝合左心耳和左心耳封堵。由于左心耳质地较脆,所以切除或缝合左心耳时,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甚至形成血栓。左心耳封堵术后也可能存在有左心耳渗漏现象,并且术后仍需进行抗栓治疗。

而近来随着左心耳夹的出现,使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心耳夹采取夹闭而不是切除的方式,避免了出血,它简化了左心耳的处理,术中只需测量左心耳根部长度,选择合适大小的左心耳夹,再释放心耳夹。在最终释放前可以依据超声的结果多次更换夹闭位置,可以很好地避免了夹闭心耳不完全的情况发生。左心耳夹闭术可通过胸腔镜行微创手术单独完成,也可与搭桥或瓣膜等其他心外科手术同时实施,在心脏停跳或不停跳状态均可操作。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进行左心耳夹闭后可以考虑停用口服抗凝药,并且近来有报道左心耳夹闭术后可降低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术后血压,主要有原因可能与心房的内分泌和神经调节功能有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