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抑郁、焦虑状态与血栓形成

2018年01月31日 894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心脏病患者由于心理应激及存在较重的心理负担常伴发焦虑、紧张及抑郁等精神心理问题,而后者反过来又会增加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精神心理异常(如抑郁、焦虑状态)与冠心病(CHD)的高发病率与死亡率密切相关。

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在《循环》上发布的声明中将抑郁状态纳入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约50%的患者并发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或)抑郁状态,其中女性和老年患者是高发人群。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我国目前每年完成的PCI例数约为50万且仍逐年递增,已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介入国家。但PCI术后患者常常并发抑郁、焦虑等精神心理障碍,二者互相影响,严重影响了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预后。

前期学者已发现一些与精神心理异常相关基因(如血清素、大麻素受体-1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等)的多态性可能在心血管病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继发血栓形成、破裂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重要的病理机制,探寻抑郁、焦虑状态与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及其病理生理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热点之一。

证据

2015年12月24日,在线发表于《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篇题为“BDNFVal66met基因多态性:抑郁状态导致血栓形成的一座可能桥梁”的研究论文对抑郁状态导致血栓形成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既往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上第196位核苷酸出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使第66位密码子编码的缬氨酸(Val)转变为蛋氨酸(Met)进而对BDNF的分泌效率产生影响并与人群抑郁状态的形成密切相关。

另外,研究发现,BDNFVal66Met的SNP被认为是心血管病发生的重要的遗传危险因素。该研究通过建立携带BDNFVal66Met等位基因的具有人类精神异常相关症状的小鼠模型,在体观察这种异常基因SNP对其血栓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BDNFMet/Met基因小鼠具有临床抑郁样表型,同时发现其血液呈高凝及血小板高度活化状态;对BDNFMet/Met基因小鼠及野生型小鼠(WT)的主动脉进行蛋白质组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主动脉的差异蛋白质主要涉及血栓及炎症通路的相关因子,且发现若将BDNFMet等位基因转染至WT细胞可诱发其促炎/促栓表型的出现。应用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或CAY10591干预后能够明显激活SIRT1的表达,对BDNFMet/Met小鼠及由其转染的WT细胞的血栓形成及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指标具有较好的调控效应。相反地,若抑制SIRT1的激活可诱导WT鼠或细胞的促炎/促栓表型的出现。该研究还通过临床观察发现BDNFMet纯合子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的升高密切相关。

综上可知,该研究发现具有焦虑/抑郁状态的BDNFMet/Met基因小鼠出现血小板活化、致血栓形成通路及血管相关蛋白表达的异常变化的特征,此外,临床研究数据表明BDNFVal66Met基因多态性对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的血栓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思考
精神心理异常合并心血管病属于“双心医学”的研究范畴,为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了较为直接的实证证据,亦为中医“情志致瘀”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医药学历来重视情志致病因素,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形成了“心主神明论”、“五脏情志论”、“七情致病论”、“营卫睡眠论”等情志医学的理论观点,具有内容丰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中医学认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激会成为致病因素。“瘀证”贯穿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现代研究表明,“血瘀”状态与血小板活化、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关系密切。血瘀证的成因与多种因素相关,笔者曾将其归纳为慢瘀(久病多瘀)、热瘀(湿热病重必瘀)、伤瘀(创伤外证多瘀)、急证多瘀(急瘀、毒瘀)、老年多瘀(老瘀)、寒凝致瘀(寒瘀)等多个方面,“情志致瘀”无疑也在冠心病血瘀证的成因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传统中医采用疏肝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体现了冠心病“情志致瘀”的病因病机。未来应关注合并精神心理异常的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及辨治药物的研究,探索疏肝活血中药及复方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为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促进心脏康复作出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贡献。

            

转载于2016-03-28 陈可冀,刘玥《医师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