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兰大二院首次联合TEE和Fustar可调弯鞘封堵瓣周漏

2018年09月04日 728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日,我院心脏外1科为一位心脏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后6年二尖瓣瓣周漏患者,在食道超声(TEE)引导下,采用Fustar可调弯鞘辅助,成功完成二尖瓣机械瓣瓣周漏微创外科介入封堵治疗。

患者武先生,55岁。6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在外院行主动脉瓣和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术后短期恢复良好。术后数月再次出现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瓣周漏、心功能下降。因为瓣周漏导致心功能下降、胸闷、气短、夜不能寐、体重减轻等,患者术后每年必须住院数次,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但随着心脏的左心系统进行性扩大,心功能下降明显,症状逐渐加重并数次晕厥,药物治疗已很难缓解病情。患者身心受到了重创,生活质量大大降低,痛苦不堪。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外科柳德斌

经患者家属多方打听,得知我院能够微创外科介入治疗瓣周漏,连夜从外地赶来,联系到心脏外1科柳德斌主任。经过柳主任耐心解释,患者和家属初步明白瓣周漏手术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可怕,可以不用传统开刀体外循环下修补,而是可以在微创下封堵瓣周漏。

经科室每周例会讨论,制定手术方案:食道超声TEE能全程监视封堵过程,可以保障手术安全;Fustar可调弯鞘的头端能拐弯,可以协助建立路径。两者结合,不需要射线,术者就可以巧妙建立介入路径,完成瓣周漏封堵。

手术当天,心脏外1科联合超声科、麻醉科和体外循环的同事,在他们的保障与和协助下,柳德斌主任带领团队为该患者实施微创外科介入封堵瓣周漏手术,成功堵闭瓣周漏,不影响机械瓣膜,无残余分流,患者心功能不全症状明显改善,痊愈出院。

目前,国内外治疗瓣周漏的方法主要有2种:一种是外科再次开刀体外循环下修补瓣周漏。另一种是X射线照射下介入封堵瓣周漏。前者再次开刀体外循环手术风险高、创伤巨大。后者须全程X射线照射、多次注射造影剂,射线下建立路径困难,有射线伤害和造影剂并发症。我院结合食道超声TEE和Fustar可调弯鞘的优点,不仅避免了开刀体外循环、大大减少手术创伤;而且不用射线,在食道超声TEE全程监视下Fustar可调弯鞘易于建立路径,避免射线伤害,降低了介入手术难度。

我院此次手术成功,为瓣周漏患者提供了一种新选择。此例应该是国内外首次联合食道超声TEE和Fustar可调弯鞘微创外科介入封堵二尖瓣机械瓣瓣周漏。

相关链接:人工瓣膜置换术已成为外科治疗器质性心脏瓣膜疾病成熟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原发疾病性质和严重程度的不同、现有人工瓣膜的固有缺陷以及外科技术的差异等原因,约2%~17%的患者出瓣周漏,也是最常见的再手术原因之一。随着换瓣手术例数增加,瓣周漏的病人也逐渐增多。由瓣周漏导致瓣膜反流明显时患者可以表现乏力、头晕、发热等,在相应的听诊区有特有的杂音。另外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溶血性贫血及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因此瓣周漏常常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有外科开刀手术治疗与X线下内科介入封堵治疗。其外科二次开刀手术治疗风险高、对患者身心创伤大、费用高、恢复慢。介入治疗具有射线伤害、路径长、对技术条件要求较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