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话气说血

2017年02月16日 504人阅读

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在生理上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因而病理上,脏腑发生病变,是不能离开脏腑而存在的。
气:中医中所说的气,其含义有二:
一: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等。
二: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功能表现。人体的气,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五脏之气。元气是先天精所化生,发源于肾,借三焦之道通达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聚集于胸中,其功能主要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营气与卫气皆由水谷之气化生,但营气运行于脉中,内注五脏六腑,外营四肢。卫气运行于脉外,其主要的功能是保卫体表,抗御外邪入侵。五脏之气,也就是五脏功能的具体表现。气根本在肾,来源于肺、脾,升发疏泄于肝,帅血贯脉而周行于心。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的作用。人体的生长发育,各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都要靠气的激发和推动,如气虚则推动作用减弱,生长发育迟缓,脏腑、经脉的功能减退,或发生血行淤滞,或发生水液停留等各种病变。人体的体温调节依靠气的温煦作用,如气的温煦作用不正常,可出现畏寒怯冷、四肢不温等症状。气能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若气虚则外邪易于侵袭。气的固摄作用,表现在对血液、精液、尿液的控制。如气虚而固摄作用减退,可导致出血、遗精、遗尿等。
气化作用的意义有一,指精气之间的相互化生;
二,指脏腑的某种功能活动。气的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而气的升降出入,具体体现于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以及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如肺主呼吸,有宣有降,吐故纳新;肺主呼气,肾主纳气;心火下降,肾水升腾;以及脾升胃降等。如气的运行阻滞,或运行逆乱,或升降失调,出入不利,便是影响五脏六腑、上下内外的协调统一,而发生种种病变。
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阴阳相随、互为资生、互为依存的关系。气之于血,有温煦、化生、推动、统摄的作用。故气虚无以生化,血必因之而虚少;气寒无以温煦,血必因之而凝滞;气衰无以推动,血必因之而淤阻;气虚而不能统摄,则血常因之而外溢。血之于气,则有濡养、运载等作用。故血虚无以载气,则气亦随之而少;血脱则气无以附,可导致气脱、亡阳。
气血的病变是互相影响的。气血病变的辨证应分清虚实,虚证有气血亏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
实证有气滞血淤。血来源于水谷的精气,通过脾胃的生化输布,注之于脉,化而为血。血由心所主,藏于肝,统于脾,遁形于脉中,充润营养全身的脏腑组织。
目之视,足之步,掌之握,指之摄,五脏六腑功能之协调,无不赖血之濡养。
血病的表现、一般分为出血、淤血、血虚。
出血为血不循经,溢于络外,从九窍而出;
瘀血为离经之血不能及时排出消散而停滞体内,或血液运行受阻,淤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
血虚为体内血液虚少;
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出血是血虚的病因,又可能是淤血的病机,血淤可使出血不止,淤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又可导致血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