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暴盲(十五)

2019年05月29日 909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十三、暴盲从肝论治的体会             

 凡外观端好,视力突然丧失的内眼病,都属“暴盲”范畴。它包括现代医学的视网膜动脉阻塞、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脱离、急性视神经炎等。其病因病机,多与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有关。故从肝论治本病,有其特殊意义。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明亮

 1.疏肝解郁法                          

 肝郁气滞,多由情志不畅,气郁不舒,以致气血郁结阻滞。宗《内经》“木郁达之”的治则,采用“郁者舒之,结则散之”,使其条达舒畅。      

 案例 视网膜脱离                        

 冷某,男,46岁。197946日就诊。右眼前出现黑影、闪光、视力突然下降15天,左眼“视网膜脱离”,失明20多年。检查:视力:右眼手动/眼前/上方,左眼无光感。右眼外观端好,眼底可见玻璃体轻度混浊,+6D见上方网膜部分呈球形灰白色隆起,血管随网膜的皱襞起伏,未见裂孔,指测眼压稍低。患者素有情志不舒,胸胁胀闷,心烦易怒;舌质红,舌苔薄黄,脉弦数。证属肝郁气滞,气血郁闭,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治法:疏肝解郁。方剂:舒肝明目汤(经验方)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20g,白术10g,牡丹皮10g,女贞子30g,桑椹30g,决明子10g,桑寄生10g,首乌藤10g,丝瓜络5g,甘草5g。                        

 50%葡萄糖60ml加维生素C0.5g,静脉注射,每日2次。嘱卧床休息。治疗10天。右眼视力0.3。原方加丹参10g,又服23剂,右眼视力0.8,眼底可见玻璃体内仍有点状混浊物随眼球活动而飘动,视神经乳头正常,网膜平复,黄斑部较暗。嘱服逍遥丸2个月,静养2个月,以巩固疗效。        

 2.平肝潜阳法                         

 肝体阴而用阳,其性刚强,主动主升,如谋虑太过,或忧郁恼怒,致肝阴暗耗,肝阳偏亢,治疗应“高者抑之”。《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凡肝阳有余,必须介类以潜之,柔静以摄之,味取酸收,或佐咸降,务清其营络之热,则升者伏矣”。治宜抑肝、镇肝、平肝潜阳。                   

 案例:高血压动脉硬化性眼底出血                 

 李某,女,61岁。1977412日就诊。右眼突然失明4天。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0.2。双眼外观正常,右眼玻璃体积血,眼底无法窥及。左眼视网膜动脉明显变细,呈铜丝状,A:V=1:2,交叉压迹明显,黄斑部较暗,中心凹光反射消失。血压180/106mmHg。患者高血压已10多年,素有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夜寐盗汗,口苦咽干;舌质红,苔少,脉弦数。证属阴虚阳亢,血不归经。治法:平肝潜阳。方剂:地龙煎(经验方)。药物组成:地龙10g,生地黄30g,山药20g,白芍10g,泽泻10g,牡丹皮10g,酸枣仁10g,栀子10g,生龙骨20g(先煎),石决明20g(先煎),桑椹30g,知母10g,黄柏10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                              

 并配合口服复方降压胶囊,每次1粒,每日3次。          

 服药10剂,睡眠佳,盗汗止。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0.5。右眼玻璃体积血部分吸收。眼底图象模糊可见。原方去生龙骨、生石决、墨旱莲,加丹参10g,再服16剂,头晕减轻。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6。右眼底出血完全吸收。血压146/86 mmHg。嘱服知柏地黄丸2个月,调理巩固。       

 3.清肝泻火法                          

 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丹溪曰:“气有余便是火”。肝又藏相火,故肝郁易化火,肝经实火,发作急,来势猛。治法:清肝、凉肝、泻肝、泻火,以苦寒之品,直折其势。                           

 案例:急性视神经乳头炎                     

 孙某,男,30岁。197685日就诊。右眼突然失明3天,伴头痛,以右侧为甚。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视神经乳头炎”。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1.2。双眼外观正常。眼底可见,右眼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突起约2D,视盘周围有少量渗出物,动脉正常,静脉怒张。患者性情急躁,稍有不顺则怒,3天前因事情不遂而怒,次日右眼失明。头晕目眩,前额胀痛,口苦咽干,食欲不振;舌质红,舌苔黄厚而腻,脉弦数有力。证属肝经实火。治法:清肝泻火。方剂: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加减。药物组成:龙胆10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10g,生地黄20g,车前子(包煎)10g,泽泻10g,当归10g,钩藤10g(后下),蔓荆子10g,石决明(先煎)20g,甘草5g。        

 服药4剂后,诸症见好,右眼视力:0.04,前方已获效,再以原方减黄芩,加郁金10g,又15剂,右眼视力提高到1.0。嘱服逍遥丸1个月,以善其后。 

 4.滋养肝肾法                           

 肝藏血,肾藏精,肝赖肾精的滋养,肾得肝血而精充。肝开窍于目,瞳神属肾,肝肾阴虚,精血亏损,目失濡养。“虚则补之”,“损者益之”,采用滋养肝肾法。                                

 案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彭某,女,24岁。1977326日就诊。1977116日突然视力下降,曾在外院诊断为“双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左眼底出血”。经治疗左眼视力由手动/眼前,恢复到0.2,昨天早晨起床时又突然失明。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光感。双眼外观正常。右眼底可见颞上支静脉有白线包绕,静脉轻度曲张,粗细不匀,下方有2块约1/3视盘大小不规则出血,呈暗红色,周边部可见大小不等的灰白色且边缘不清的斑块。左眼玻璃体积血,眼底一片黑,无法窥见。手热心烦,口干欲饮,夜热盗汗;舌质红,苔黄,脉细数。证属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迫血外溢。治则:急则治其标。先用凉血止血法。方剂:犀角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水牛角15g(先煎),生地黄20g,赤芍10g,牡丹皮10g,黑栀子10g,大蓟炭10g,茜草炭10g,大黄炭10g,白茅根15g。             

 服药6剂,视力:右眼1.0,左眼0.02,仍五心烦热,夜热盗汗。证属肝肾阴虚。治法:滋养肝肾。方剂:清肝明目汤(经验方)加减。药物组成:生地黄30g,山茱萸6g,柴胡6g,白芍10g,山药10g,泽泻10g,茯苓10g,知母10g,黑栀子10g,酸枣仁10g,桑椹30g,墨旱莲15g。            

 连服20剂,证有好转。视力:右眼1.5,左眼0.6。上方加减再进30剂。双眼视力均达1.5。右眼底正常,左眼玻璃体轻度混浊,周边部静脉血管部分伴有白线。嘱服杞菊地黄丸2个月。19805月随访,未见复发。      

 5.舒肝祛瘀法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瘀血阻络,血脉不畅,致目失血养而成暴盲。病情急重,急需攻伐,行气破血,以治其标。但因“不知克敌者存乎将,祛邪者赖乎正”,若瘀滞渐行,则应加入补气、活血之品,扶正祛邪,调整机体气血功能。                              

 案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任某,男,30岁。1976105日就诊。左眼鼻侧下方突然看不见5天,曾在外院诊断为“左眼视网膜动脉阻塞(颞上支)”。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0.02。双眼外观正常,左眼视神经乳头颞侧边缘,颞上支动脉显著变细,该处网膜色泽淡,黄斑部暗,中心凹反光不清。血压146/108mmHg。左侧额部及眼眶胀痛,伴胸闷心烦,心悸失眠,入暮潮热;舌质紫暗,舌下有瘀点,脉涩。证属气滞血瘀,脉络阻滞。治法:舒肝祛瘀。方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药物组成:生地黄30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6g,桃仁10g,红花6g,牛膝10g,柴胡10g,桔梗10g,三棱10g,莪术10g,水蛭5g,青皮10g,甘草5g,三七粉3g(兑服)。                       

 服药20剂,症见好转,左眼视力0.6/上方。原方去三棱、莪术、水蛭,加黄芪30g,党参15g,又22剂,诸症若失。双眼视力均1.5。左眼底可见视盘颞上支动脉有白线包绕,黄斑部上方有少许黄色渗出物,中心凹光反射清晰。血压130/86mmHg。嘱服杞菊地黄丸2个月,以善其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 

 体会                              

 1.暴盲与青盲的区别在于,青盲是逐渐失明,本病是突然失明。本病具有“外不伤于轮廓,内不损乎瞳神,倏然盲而不见也”的病症特征。凡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失调,邪气阻塞脉络,精气不能上注于目,遂可成为暴盲。  

 2.目虽赖五脏六腑之精华滋养,但与肝的关系尤为密切。足厥阴肝经,连目系,上出额;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灵枢•脉度篇》云:“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素问•金匮真言论》云:“肝,开窍于目”。《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肝受血而能视”,这说明眼能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与肝有密切的关系。肝为刚脏,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肝喜条达,主疏泄,对气机的升降调畅,血液的贮藏调节,有重要的作用。“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肝伤则目失所养,眼目不利甚至失明。                   

 3.本病来势急,病情复杂,但主要是由于气血阴阳失调所致。朱丹溪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有六郁之说。肝郁则疏泄失常,气机失调,升降不利,由于气郁而致气滞,横窜脉络则心痛、乳房胀痛。肝病及胃,则脘痛嗳气;肝病及心,可致心脉不通,心络瘀阻,则胸痹;肝病及肺,化火刑金,肺阴受损,可咯血;肝病及肾,肾阴受损,每致阴虚阳亢。故暴盲一证,须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若气郁则疏肝;气滞则行气;气郁化热,则清其郁热;肝经实火,则直折其火;阴虚阳亢,则平肝潜阳;血瘀阻滞脉络,致成血瘀者,急用大剂破血祛瘀、疏肝行气之剂,继用活血化瘀、调肝理气之剂,血脉渐通,再用益气养血、补肝明目之剂。肝郁化火,火郁络脉,致血不循经,溢于络外,初起火旺者,凉肝止血;久病阴虚者,滋补肝肾。眼底出血所致暴盲,初起易治,反复发作难疗,调理肝肾,尤为重要。               

 临床治疗,根据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轻重,眼底的改变,实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辨证的基础上,如眼底有视网膜动脉阻塞或静脉阻塞,加水蛭、红花、苏木、丹参活血化瘀;如有明显视网膜水肿,加车前子、茯苓、泽泻、木通利水消肿;如眼底出血为新鲜者加生地黄、牡丹皮、墨旱莲、栀子炭凉血止血、滋阴降火;如久病,眼底出血暗红,或有结缔组织增生加三棱、莪术、炙鳖甲活血祛瘀,软坚散结。这样把全身症状与局部体征相结合,才能应手取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明亮,张健,张湘晖,张清编著.张怀安眼科临床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