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发布!

2020年02月03日 824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快速建议指南(标准版)》由一线诊治医师和护师、行政管理协调安排人员、指南制订方法学专家、系统评价及文献检索专业人员共同完成,从疾病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治疗、护理、医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给临床医生、社区居民等提供医疗护理及居家照护的相关指导。关于2019-nCoV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治疗,文章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治疗方案

(1)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心率、指脉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压),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内环境稳定(强推荐)

(2)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脏器功能(肝酶、胆红素、心肌酶、肌酐、尿素氮、尿量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强推荐)

(3)有效氧疗,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经鼻高流量氧疗(HFNO)、无创(NIV)或有创机械通气等(强推荐)

①严重呼吸道感染、呼吸窘迫、低氧血症或休克患者氧疗。起始流速5 L/min,滴定流速以达到目标氧饱和度为准(成年人:非怀孕患者SpO290%,怀孕患者SpO292%~95%;儿童:存在阻塞性呼吸困难、呼吸暂停、严重呼吸窘迫、中心性发绀、休克、昏迷或抽搐患儿SpO294%,其他患儿≥90%)

②缺氧性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支持。当鼻导管或面罩氧疗无效或患者出现低氧性呼吸衰竭时可选择HFNONIV。但当患者出现高碳酸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心源性肺水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器官功能衰竭、精神状态异常时不常规采用HFNO氧疗。在使用HFNONIV短时间(1 h)内呼吸衰竭无改善或持续恶化,应立即插管。有创机械通气采用小潮气量(4~8 ml/kg)和低吸气压(平台压<30 cmH2O)。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建议使用高呼气末正压PEEP,需根据FiO2滴定PEEP维持SpO2,以改善肺泡不张和减少吸气末肺泡过度扩张和肺血管阻力。严重ARDS患者,建议俯卧位通气,且时间大于12 h/d

(4)经过肺保护性通气仍难以纠正的难治性低氧血症可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强推荐)

药物治疗

抗病毒药物治疗

(1)目前尚无来自RCT的证据支持特异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疑似或确诊病例的药物;

(2)可考虑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500U,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d)(弱推荐);可考虑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口服,2/次,2/d(弱推荐)

抗菌药物治疗

(1)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加强细菌学监测,有继发细菌感染证据时及时应用适宜的抗菌药物;

(2)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如不能排除合并细菌感染,轻症患者可口服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阿奇霉素或氟喹诺酮类;重症患者经验性治疗需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体,病原菌明确后降阶梯治疗。

激素治疗

激素用于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存在争议,全身性使用糖皮质激素应谨慎。病情进展快或重症患者可酌情使用甲泼尼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考虑每日给予40~80 mg,每日总剂量不超过2 mg/kg(弱推荐)

其他药物治疗

(1)发热对症治疗:体温大于38.5℃,退热可使用布洛芬(口服,每次0.2 g,持续发热可间隔4~6 h使用,24 h不超过4),体温降到38℃以下即可,过低不利于抗病毒;

(2)营养支持治疗:住院患者入院时即根据NRS2002评分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不同营养风险评分患者推荐方案如下:

①总评分<3分,推荐进食高蛋白质食物(如鸡蛋、鱼、瘦肉、奶制品)和含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摄入目标能量为25~30 kcal/(kg.d)和蛋白质量为1.5 g/(kg.d)

②总评分≥3分,尽早给予营养支持。推荐口服营养补充强化蛋白质摄入,2~3/d,≥18 g蛋白质/次。为达到18 g蛋白质/次,在标准整蛋白制剂基础上额外添加蛋白粉。当患者不能通过口服方式补充营养时,应放置肠内营养管;

(3)减少应激性溃疡和胃肠道出血发生率:对有胃肠道出血危险因素患者使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48 h,凝血功能障碍,肾脏替代治疗,肝脏疾病,多种并发症,器官衰竭评分较高;

(4)减少肺部腺体分泌和改善呼吸功能:对于因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喘息加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推荐使用选择性(M1M3)受体抗胆碱类药物,减少肺部腺体分泌松弛气道平滑肌,解除气道痉挛,改善肺通气功能;

(5)减少静脉栓塞发生率:评估患者静脉栓塞风险,对无禁忌证高危患者预防使用低分子肝素或肝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