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眼科常用中药临床应用.清热燥湿药. 2.黄连

2019年05月29日 85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⑵黄连

性味归经:苦,寒。归经: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①用于眼睑红肿灼热,疼痛,黑睛生翳。常与黄芩、黄柏配伍用于治疗急性睑腺炎、急性泪囊炎、化学性眼损伤、眶蜂窝组织炎、细菌性角膜炎等化脓性炎症。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明亮

可酌情选加金银花15g、蒲公英15g、野菊花10g、连翘10g,以清热解毒;或加枳实10g、皂角刺10g,以加强消瘀散结之效;患处红肿热痛甚者,加郁金10g、乳香10g、没药10g,以助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欲成脓未溃者,加皂角刺6g、穿山甲6g、白芷10g,以促脓溃破;大便秘者,加大黄10g(后下)、芒硝10g(后下)、厚朴10g,以通腑泻热。

②用于阳明胃经积热,致眼胞红肿,硬结有压痛。常与黄芩、连翘配伍治疗睑腺炎或睑板腺囊肿伴有炎症者。清胃汤《审视瑶函》(栀子(炒黑)、枳壳、苏子、石膏(煅)、川黄连(炒)、陈皮、连翘、当归尾、荆芥穗、黄芩、防风、生甘草。)

胃经积热甚者常于方中加玄参10g、半夏10g、浙贝母10g、夏枯草10g,以助清热化痰散结;睑肿甚者加金银花10g、连翘10g,以清热解毒消肿;大便秘者,加大黄10g(后下),以清热通便。

③用于治疗心火炽盛,迫血妄行,湿热黄疸,痈疮疔毒证。常与黄芩、大黄配伍治疗睑缘炎、睑腺炎、眦部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泪囊炎、翼状胬肉、角膜炎以及眼内出血等泻心汤《金匮要略》(黄芩、黄连、大黄)。

兼见口舌生疮,烦躁口渴,便溺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症。可酌加石膏10g、栀子10g、黄柏10g,以增泻热之力;如属化脓性眼病,可加金银花10g、蒲公英10g,以增解毒之功;目赤疼痛,胬肉色暗红者,合导赤散,加玄参10g、川芎5g、茺蔚子10g,以清热利尿,凉血通络;大便不结者,去大黄。

④用于外感风热,邪客心肺,经络瘀滞,所致眦部红赤,胬 肉增生,赤脉密布,胬肉攀睛等 。常与生地、栀子配伍治疗翼状胬肉进行期。洗心汤《审视瑶函》(黄连、生地黄、木通、炒栀子、甘草、当归尾、菊花)。

眼痒加荆芥10g、防风10g、蝉蜕10g、玄参10g以祛风清热;眵多可加金银花10g、蒲公英10g,以增解毒之功;

⑤有关黄连治疗眼病的论述: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药性论》: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

.《本草图经》:黄连治目方多,而羊肝丸尤奇异。盖眼目之病,皆血脉凝滞使然,故以行血药合黄连治之。血得热则行,故乘热洗也。

.《心》云:泻心经之火,眼暴赤肿及诸疮,须用之。苦寒者主阳有余,苦以除之。

.《本草》云: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

.《本草经疏》:其主热气,目痛眦伤泪出,明目,大惊益胆者,凉心清肝胆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苦寒。主热气,除热在气分者。目痛,眦伤泪出,明目,除湿热在上之病。

⑥现代药理研究

.黄连含小檗碱7~9%、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已碱、非洲防己碱等生物碱,尚含黄柏酮、黄柏内酯。

.峨嵋野连中分离出小檗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以及两种非酚性生物碱,两种酚性生物碱。

.抗菌:抗菌谱较广,对痢疾杆菌的抗菌作用最强,优于磺胺。对金黄色葡萄菌球、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链球菌、人型结核杆菌也有较显著的抑菌 作用。此外,体外试验黄连素和黄连煎剂对钩端螺旋体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抗病毒:对多种流感病毒、以及新城病毒有抑制作用。

.抗原虫:黄连煎剂、黄连素在体外和体内均有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故也可治疗阿米巴痢疾作用。

.抗真菌:作用与黄芩相似,但黄连效力较强。

.药用毒性

小檗碱的治疗量相当安全,副作用也很少,长期服用也未见任何障碍,一次口服小檗碱2.0g或连用黄连粉100g未见任何副作用。在动物试验中,毒性也很轻,给小鼠口服不易致死,腹腔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0.01g/kg,亦有测得其半数致死量为0.066g/kg(黄柏或黄连则各为0.52,0.73g/kg)。

猫口服0.1g/kg可引起全身抑制,呕吐,于8~10天后死亡,呼吸由兴奋转向麻痹,死亡前可发生惊厥。小鼠腹腔注射硫酸小檗碱的半数致死量为24.3mg/kg。四氢小檗碱给小鼠灌胃、皮下及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940mg/kg、790mg/kg及100mg/kg。

盐酸小檗碱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24.3mg/kg。小檗碱最严重的毒性为心脏毒性,在临床可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100mg于葡萄糖溶液中滴注,病人有出现头昏、气急、心律紊乱、循环呼吸吸骤停等,并有死亡病例报道。过敏反应也较多见,小檗碱针剂(0.1%)2~4ml,有出现全身搔痒、荨麻疹、体温升高、心慌、关节疼痛、呼吸迪促、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严重的可致血压下降出现过敏性休克。

应用注意事项:阴虚烦躁,脾虚泻泄,五更肾泻,产后血虚,痘疹气虚,慎用。本品大苦大寒,服用过多,偏性为害;虚性妄投,反伤中气,久用伤胃。

用量:内服6-10 g,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