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放射科报告椎管狭窄,我该怎么办?

2017年02月07日 1158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临床上,有些病人因为种种原因拍颈椎或者腰椎的X线片时,放射科的报告有时会写上“颈椎管狭窄”或者“腰椎管狭窄”,面对这样的放射线报告,病人该怎么办呢?

       很多原因可以导致椎管狭窄。最多见的原因是退变性的颈椎或者腰椎的椎管狭窄,由于颈椎或者腰椎的退变老化,而后出现椎间盘向椎管内的突出、椎体后缘骨刺形成、黄韧带的肥厚、关节突关节的增生等组成椎管四壁的结构的退变增生等,从而导致的退变性的椎管狭窄。其它较少见的原因还有脊柱的结核、肿瘤、外伤等原因导致的椎管狭窄,还有由于先天原因导致的先天性椎管狭窄等。

       椎管狭窄可以压迫相应部位的脊髓或者神经根,从而出现相应的肢体麻木、无力、疼痛甚至瘫痪以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但退变性的椎管狭窄有一个发生发展的缓慢过程,一般来讲,25岁至30岁以后,人体的脊柱椎间盘、椎间关节可以开始出现退变增生等老化表现。很多人虽有颈椎或者腰椎的椎管狭窄,但一直到去世都并不出现压迫脊髓神经根的相应症状,既使出现症状,多数人也是到了四五十岁以后才开始出现相应表现。因此,很多中老年人由于体检或者单纯的颈肩腰背疼痛而进行颈椎或者腰椎的X线片检查时,都可以发现颈椎或者腰椎的退变增生、椎管狭窄的影像学的表现,然而他们却没有脊髓神经根受压以后出现的肢体往往无力疼痛以至瘫痪的症状。放射科医生根据他们的拍片所见,在发放射科报告时,会如实地写上颈椎或者腰椎的退变增生、椎管狭窄等等表现。然而这些颈椎或者腰椎的退变增生、椎管狭窄等影像学表现,由于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因此没有临床意义,对于骨科医生来说,无需处理,病人也不必大惊小怪。

       另外,放射科医生和临床骨科医生,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对同一问题的认识也有差距。放射科医生更加关注于影像学上所见到的退变增生老化、椎管狭窄等人体结构的变化,因此放射科医生见到这些变化都要如实地描述;而临床医生则更加关注这些人体结构变化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这些结构变化的临床意义,如果病人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临床医生则认为这些影像学变化有临床意义,如果没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则这些结构变化没有临床意义,不必处理。同时,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放射科报告不是给病人看的,而是给临床医生看的,为临床医生的正确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和参考,而并不决定临床医生的诊断。因此,病人不必对放射科报告中的某些字句断章取义,过于忧心忡忡,杞人忧天。

       还有一种情况,病人由于腰椎椎管狭窄症而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原有症状明显缓解以至消失。但术后复查X线片或者CT、核磁共振时,有时放射科的报告还会写上“椎管狭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腰椎椎管狭窄分为中央管狭窄和神经根管狭窄,中央管狭窄往往并不出现相应临床症状,而神经根管的狭窄却易于出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相应的临床症状,同时病人的临床症状往往还和腰椎的不稳定有关。因此,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接受手术时,医生会切除突出的椎间盘,拓宽狭窄的神经根管,某些病人还需要进行内固定手术,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而与症状无关的中央管狭窄无需处理。这样术后复查拍片时,中央管狭窄依然存在,因此有时放射科医生可能会在报告上继续写上“腰椎管狭窄”。

       因此,对于放射科医生的报告,病人应当认真地请教临床骨科医生的结论性意见,听取骨科医生的解释,而不应当对报告中的字句望文生义,否则只能徒生烦恼。

(张立医生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谢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