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骨包虫病

2018年01月06日 1252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创建人: 曾海 主任医师 重症医学科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 审核人 专家委员会 提交时间 2018-01-05 10:29:37

疾病介绍

骨包虫病指细粒棘球或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骨骼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占所有包虫病的0.5%~4%,其中以脊柱和骨盆包虫病最常见(占60%以上),其次可见于肩胛骨、肋骨、四肢长骨等部位。

 

疾病知识 

症状

临床上骨囊型包虫病最常见,而骨泡型包虫病则极为罕见。包虫在骨内生长缓慢,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产生症状。由于其起病隐匿及骨包虫的特殊生长方式,当包虫完全局限于骨组织内部时,患者通常无任何临床症状,或仅有局部轻微疼痛。

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困难,患者往往就诊时已属中晚期,通常造成极其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病因

主要病因感染细粒棘球或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骨骼中导致

 

检查

1.X线检查:表现为局限性溶骨性骨质破坏。

2.CT扫描: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骨质破坏,病灶边缘锐利清晰,囊肿内或囊壁可出现钙化。

3.MRI检查:T1WI呈囊状、多房性低信号,其囊壁与肌肉等信号或呈略低信号,而子囊呈明显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与脑脊液相似,簇集呈"葡萄串样",其囊壁与囊内容物均呈高信号,且囊内容物信号明显高于囊壁,当囊内充满大小不等的子囊或排列于囊壁周边时,整个病灶呈玫瑰花状或车轮状。当包虫囊肿合并感染后,T1WI和T2WI均明显增强信号,以T2WI增强更为明显。骨泡型包虫病MRI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与结核和肿瘤非常相似。T1WI呈混杂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边缘欠清,无典型的囊性或多囊性改变。其次,包虫侵入周围或椎旁软组织时,囊壁外可见均匀一致、连续低信号的外囊,同软组织包虫病的MRI表现相似

4.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病变部位的囊性占位,并可对病变性质和发展变化进行实时监控

5.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核素扫描可显示受累部位的病变,但难以判断其性质 

6.组织病理学检查

7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免疫血清学检查

 

诊断

一、诊断 :主要根据流行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


二、鉴别诊断:

  1. 脊柱结核;患者有局部疼痛,少数有神经根激惹症状,可合并截瘫。结核患者多有全身症状,如午后低热、夜间盗汗、消瘦疲倦、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等全身症状。脊柱可出现后凸畸形,下腹部可触及包块。X线片可见椎体骨质破坏,CT及MRI检查可见死骨形成、椎间隙变窄、椎旁脓肿形成等。

  2. 脊柱肿瘤:椎体及附件肿物多为转移性肿瘤。这些肿瘤均可压迫神经组织引起症状。症状出现处多无外伤史,呈进行性加重,神经损害严重程度与肿瘤大小有关,休息症状不能缓解。累及骨性结构的肿瘤在X线片和CT片上多可见溶骨性或成骨性破坏,累及椎管内或软组织的肿瘤应首选MRI检查。 

  3. 化脓性脊柱炎:临床上较少见,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和老人也可发病但甚少。脊椎感染可由椎体中心或边缘向椎弓扩展,也可先有椎弓感染再向前扩展至椎管和椎体。病变累及椎管内可产生神经根和脊髓受压症状,造成根性神经痛和截瘫。影像学检查与脊柱结核相似,X线片可见椎体骨质破坏,CT和MRI检查可见椎旁脓肿形成。

 

治疗

  • 药物治疗

  • 手术治疗:1.扩大根治性切除术;2.腔内病灶清除联合残腔清理术;3.稳定性重建。

  • 治疗并发症:1.术后残腔积液、感染;2.神经损伤;3.术后复发。

 

预后

早期明确诊断积极规范化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延误治疗、晚期患者或者有严重并发症如术后残腔积液、感染、神经损伤的患者预后不佳。

 

预防

在高发病区开展普及教育。集中使用砒奎酮对犬行化疗可消灭成虫,纠正和家犬密切接触的生活习惯。

 

健康问答

骨包虫病好发于哪些部位?

骨包虫病指细粒棘球或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骨骼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占所有包虫病的0.5%~4%,其中以脊柱和骨盆包虫病最常见(占60%以上),其次可见于肩胛骨、肋骨、四肢长骨等部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