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ERCP术后胆道感染分析

2017年10月19日 1386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胆胰疾病治疗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但是由于ERCP是一种侵入式操作,术后会引发一些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胆道感染。国外ERCP术后感染率为0.5%-8.0%,而国内报道的感染率为0.35%一20.4%。


ERCP术后胆道感染诊断标准:患者术前无胆道感染现象,术后7天内出现体温升高(体温≥380C),白细胞计数异常(WBC≥10x109或者WBC<3x109),并且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排除肺部等其他部位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发热。


胆道感染分析:


1、良恶性原发病ERCP术后胆道感染情况:

243例ERCP术后感染患者中,术前检查为恶性的130例,术后发生胆道感染30例,感染率为23.08%;良性的113例,术后发生胆道感染7例,感染率为6.19%,两组术后胆道感染率有差异。


2、不同梗阻部位ERCP术后感染情况:

243例中,高位梗阻121例中,术后发生胆道感染30例(24.79%);低位梗阻患者122例中,发生胆道感染7例((5.74%),两组术后胆道感染率有差异。


3、不同ERCP操作时间术后感染情况:

243例中,90例ERCP操作时间<30min,术后发生胆道感染5例(5.6%);153例操作时间)30min,术后发生胆道感染32例(20.9%),两组术后胆道感染率有差异。


4、其他因素对ERCP术后感染的影响:

包括年龄、性别、是否置入胆道支架、支架的材质,各因素比较发现无差异。


5、胆道感染病原学分步ERCP术后感染的病

原学分析显示,以G-菌为主要致病菌。

本研究结果表明,ERCP术后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是否置入胆道支架、支架的材质无关,而与疾病的良恶性、发生梗阻的部位、ERCP操作时间长短有关。对ERCP术后病原菌分析发现,感染的致病菌中,以G-菌为主要致病菌种。高位梗阻一般是由肝门部胆管癌或者恶性肿瘤侵犯肝门部所致,这样引起的肝内胆道系统互不交通,临床上一般很难在所有梗阻的胆管内放置支架引流,一旦细菌侵入便很难排除,因而ERCP术后很容易引起胆道感染。而低位梗阻引流则相对容易,引发的术后感染自然较少。ERCP操作时间延长,可能是由于梗阻部位高,操作难度大,操作附件反复进出,带入细菌的可能性增大引起感染。因此,与ERCP操作相关的医疗器械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对于使用过的器械,退出时应进行消毒处理,避免污染。作为ERCP操作医务人员,应该在保证效果的情况下,不断完善操作技术,减少操作时间。


本文选自尹红,西南国防医药2016年5月第26卷第5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