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17岁少女身上居然长了“大蜈蚣”?原因是

2021年10月18日 8463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生活中难免有各种意外,一不小心我们的皮肤就会留下难以磨灭的疤痕。

        17岁的婷婷,在高一的时候曾意外摔伤手臂,做了一次手术。

        当她坚强地走出疾病的阴霾,迎接新生活时,却发现手术切口的位置留下一条蜈蚣状的瘢痕。

        丑陋无比的红色瘢痕留在她的手臂上,必须穿长袖才能遮住,即使是夏天也不敢漏出。爱美的天性让婷婷对这个瘢痕越发的在意甚至有些抑郁。

        为何只是一次小手术却留下严重的瘢痕?

        其实是因为婷婷属于瘢痕体质。瘢痕体质的人在人群中比例极小,其表现为伤口愈合后,表面瘢痕呈持继性增大,不但影响外观,而且局部疼痛、红痒,瘢痕收缩还影响功能运动。

        瘢痕体质者身体任何部位损伤后,都能出现瘢痕增生,常见情况有以下两种。

        增生性瘢痕

        是指皮肤创伤愈合后,瘢痕仍继续增殖,通常出现在创伤或手术后。表现为淡红或红色,有毛细血管扩张,坚硬,边缘隆起,并局限在创伤边缘以内,局部可有痒痛感。

        经过一段时间后,充血减退,毛细血管减少,瘢痕趋于柔软,有些最终可以平复,色泽转淡,痒痛症状减轻或消失。

        可见瘢痕表面上皮萎缩,瘢痕内大量结缔组织增生,毛细血管扩张,炎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多。

        瘢痕疙瘩

        临床治疗困难,中医称为蟹足肿或巨痕症,常表现为形状不规则、红或暗红色、高起、坚硬的结节。

        多发于瘢痕体质者,常出现在胸、颈、肩、耳垂、手臂、背部,病因可能与家族遗传、手术、烧伤等因素有关。

        瘢痕疙瘩的特点是具有持续性强大增生力,实质上是皮肤的一种纤维组织肿瘤。

        与增生性瘢痕不同,瘢痕疙瘩生长超过原始创伤的边界,倾向于向周围正常皮肤侵袭性生长,创面修复的增殖期延长。

        瘢痕疙瘩很少见自行回缩,搔抓后易破溃而继发感染,甚至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瘢痕增生怎么治疗?

        一般的增生性瘢痕可通过手术切除,以瘢痕切除缝合、皮片移植和皮瓣移植最为常见,尽可能全部切除瘢痕,再辅以药物注射治疗、放射治疗等。

        但是瘢痕疙瘩就完全不是这么一个概念了,治疗瘢痕疙瘩非常不易。如果做手术切除,则极有可能越切越大。一般会通过放射治疗使瘢痕缩小和变软。

        小面积的瘢痕疙瘩可以采用激光、冷冻和X线照射,大面积的则可采用音频电疗来减轻患者的痛痒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瘢痕疙瘩痛痒症状严重时,可用手拍打或采用冰敷的方法(注意时间别太长,以免冻伤皮肤)。

        如果瘢痕严重时,要注意减少对此处的刺激,避免反复摩擦导致发生感染。另外,平时饮食上也要注意,少吃刺激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得瘢痕疙瘩增生更快。

        邓主任在这里提醒大家:

        非瘢痕体质者也可能在身体任何部位损伤后出现瘢痕疙瘩。平时一定要注意防止外伤、烧烫伤、打耳孔等,尤其是免疫功能差的部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