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脊索瘤——科普文章

2018年07月13日 763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病因

从组织发生学来看,在胚胎期间,脊索上端分布于颅底的蝶骨和枕骨,部分达颅内面,并与蝶鞍上方的硬脑膜相衔接,在枕骨部分可达该骨下面(即舌咽面),一部分亦可位于颅底骨与咽壁之间。脊索的下端分布于骶尾部的中央及中央旁等部位。当胎儿发育至3个月时脊索开始退化和消失,仅在椎间盘内残留,及所谓的髓核。如果脊索的胚胎残留在上述部位滞留到出生以后,可逐渐演变成肿瘤。因此,脊索瘤好发于这些部位,均匀分布于颅底、脊柱和骶尾部,一般以上的骶尾部肿瘤是脊索瘤。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陈鑫

脊索瘤较少见,年发生率为0.08/10万-0.08/10万。脊索瘤病理分为三型:

1)普通型 又称典型型,最常见,占脊索瘤80%-85%。瘤内无软骨或其他间质成分。多见于40-50岁。

2)软骨样脊索瘤 占脊索瘤5%-15%,镜下特点除上述典型所见外,尚含有多少不等的透明软骨样区域。

3)间质型 又称非典型型,占脊索瘤的10%,含普通型成分和恶性间充质成分,镜下表现为肿瘤增殖活跃,黏液含量显著减少并可见到核分裂象。少数肿瘤可经血液转移和蛛网膜下腔种植转性播散。本型可继发于普通型放疗后或恶变。常在诊断后6-12月死亡。

临床表现和分型

虽然脊索瘤在组织学上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大多数进展缓慢,却具有高度侵袭周边组织和容易局部复发的特点,与恶性肿瘤无异。

颅底脊索瘤常起自斜坡中线,在硬膜外呈缓慢浸润生长,沿中线向前可侵犯鞍区,向后方可压迫脑干,向侧方侵入鞍旁海绵窦,向下可突入鼻腔或咽后壁。

临床表现

颅内脊索瘤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平均可在3年以上 头痛为最常见的症状,约70%的病人有头痛, 有时在就医前即已头痛数年, 常为全头痛,也可向后枕部或颈部扩展。头痛性质呈持续性钝痛,一天中无显著变化。如有颅内压增高则势必加重,脊索瘤的头痛与缓慢持久的颅底骨浸润有关,头痛也可再发。

根据脊索瘤的临床表现  可分为:

1)斜坡型:主要表现为一侧的Ⅵ~Ⅻ颅神经损害的症状,同时可伴有对侧的长束损害表现。因常压迫第3脑室后部和导水管使之向后上方移位,故可伴有一定程度的脑积水,但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因肿瘤生长缓慢而不明显。

2)鞍旁型:主要表现为以外展神经受累为主的Ⅲ~V颅神经损害的症状。

3)鞍内型:表现为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及垂体功能紊乱。男性可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女性则表现为闭经

诊断及鉴别诊断

成年患者有长期头痛病史 并出现一侧展神经麻痹者,应考虑到脊索瘤的可能,但确定诊断尚需借助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

脊索瘤应与脑膜瘤相鉴别。同部位脑膜瘤可引起局部骨质受压变薄或骨质增生,而少有溶骨性变化。DSA常见脑膜供血动脉增粗,有明显的肿瘤染色。

如脊索瘤向后颅窝生长应与桥小脑角的听神经瘤作鉴别。听神经瘤在颅骨平片和CT上主要表现为内听道的扩大和岩骨嵴的吸收。MRI常有助于鉴别诊断。

鞍区部位的脊索瘤需与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相鉴别。后两者多不引起广泛的颅底骨质的破坏,垂体瘤在影像学上一般表现为蝶鞍受累扩大,鞍底变深,骨质吸收。颅咽管瘤CT上可见囊壁有弧线状或蛋壳样钙化,通常不引起邻近骨破坏,且两者脑神经损害多局限于视神经,而脊索瘤多表现为以展神经障碍为主的多脑神经损害,影像学上多见颅底骨质溶骨性改变和瘤内斑点状或片状钙化。

向下长入鼻咽部的脊索瘤因其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特征与向颅底转移的鼻咽癌相似,鉴别诊断主要依靠鼻咽部的穿刺活检。

鞍旁型或长向中颅底的脊索瘤与软骨肉瘤鉴别比较困难,免疫组化染色很有帮助,脊索瘤对多种组织标记物均显示阳性,如:Cyto-K6/7 EMA7/7、CEA6/7、GFAP0/7、Des0/7、α-AT7/7、Lyso4/7 而软骨肉瘤则均显示为阴性。

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仍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最佳手术方案是沿肿瘤边界完整切除。但脊索瘤解剖位置深,手术暴露困难,加之起病隐匿,病程较长,患者来诊时肿瘤已经广泛侵犯颅底,因此手术全切难度很大。由于脊索瘤对放射线不敏感,常规放疗通常只起到姑息性治疗的作用,放射外科的长期疗效仍不明确。目前认为,以保护神经血管和患者生存质量为前提,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结合辅助放疗,是颅底脊索瘤最佳的治疗模式。

放射外科治疗

包括γ-刀、质子刀和X-刀等。特别是质子刀可采用大剂量分割治疗,综合放射外科和常规放疗的优点,显示了安全性和有效性,适用于手术后神经血管重要区域的残余肿瘤。

其他治疗

包括热疗、90Y局部埋藏治疗及化疗等,但疗效不肯定。

药物治疗

化疗药物一直被认为对脊索瘤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近年来,国外有文献报道将靶向药物应用于脊索瘤的治疗中。靶向治疗用于脊索瘤可能有很好的治疗前景。

疾病预后

颅底脊索瘤是少见的骨性肿瘤,它在组织学上属于良性肿瘤,但具有以下恶性特征:位置深在,容易侵犯颅脑及重要神经血管;浸润性生长,多数无明显包膜;偶可发生转移;不易彻底切除,术后复发接近100%;患者多于确诊后数年死亡。因而一旦确诊颅底脊索瘤,即应按照恶性肿瘤对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