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治疗脑干出血

2016年11月28日 671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很多疾病之间都存在互通性,因此对于本身存在的疾病要好好治疗和调理。像脑干出血这类疾病很多的情况下都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因此这类疾病还是更多的发病与中老年人身上。那么除了高血压这个引发因素以外,导致脑干出血还有什么其它病因呢?

  1.根据血管病理常见有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AVM、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脑膜动静脉畸形、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等。

  2.根据血流动力学有高血压和偏头痛。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3.其他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4.原因不明 如特发性脑干出血。

  此外,有些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的诱因:

  ①血压波动:如高血压患者近期没有服用降压药物,或生气着急等,引起血压增高,以收缩压升高尤为重要。

  ②脾气急躁或情绪紧张:常见于生气、与人争吵后。

  ③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

  ④过分疲劳:如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排便用力、运动。

  传统治疗方法

  多年来临床上对脑干出血均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主要的治疗方式如下:(1)给予呼吸道支持,给予口咽通气管或者气管插管,必要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加强气道管理;(2)行脑室外引流,降低颅内压;(2)应用甘露醇和呋塞米,部分患者联合应用白蛋白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3)给予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如出现消化道出血积极对症处理;(4)给予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和对症等治疗;(5)昏迷患者给予鼻饲饮食,并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6)出现癫痫患者,给予抗癫痫药物对症治疗。

  定向穿刺治疗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脑干出血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需要有特殊的器械和设备,且该技术手术时经路长,即经额或额后顶-侧脑室、丘脑前外侧苍白球区-中脑-脑桥,该入路还有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副损伤,而且存在清除血肿不彻底及止血困难等问题。Backlund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清除一例脑干血肿,取得了较好结果。其优点是手术可以在局麻下进行,定位精确、操作简单、损伤小,但是对于没有完全液化的血肿很难清除。国内有少量小样本回顾性研究报道。

  显微手术治疗

  上个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开颅手术治疗,传统的开颅手术因手术器械和技术的限制,手术副损伤较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常常造成颅神经、脑干核团和纤维束的损伤,致使并发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于现在,开颅手术被认为对治疗脑干出血无益。大多数作者的报道中,手术死亡率都较高,Fewel和Manno等人报道手术死亡率为40-65%。而也有取得成功的零星案例。在严格选择病例基础上,1982年,O'Laoire等人报道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干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991年,Colak等人报道了3例手术治疗成功的患者,这些患者均完全或者近全恢复,但是这三例病人均出血量相对较小。自1980年以来,有关脑干出血的研究停滞不前。近年来,随着显微神经外科学技术的进步,术中神经导航系统及术中超声的应用使我们对微小的病变做到精确定位;术中核磁成像使我们对病变的切除程度可以在术中反复验证病变切除情况;而术中神经电生理技术的使用加强了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显微镜性能的提高,激光刀和超声吸引刀等手术工具的革新,使微创甚至无创切除复杂和深在的颅内病变已成为可能。这些技术的革新,为在以往被认为是“手术禁区”的脑干开展“微创”手术治疗提供了选择和保证。相比较穿刺治疗手术,显微手术治疗的优势在于可在直视下短时间内一次性彻底清除血肿,并且可处理出血的责任血管。其缺点在于其潜在的副损伤可能大于穿刺手术,且必须在全麻下进行,对于年老体弱、患有多种疾病和出现多种并发症患者并不适合。

  关于脑干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国内外报道并不多,目前对于脑干出血的手术指征并无统一标准,李国平等提出手术指征和手术禁忌症为:(1)占位效应明显,脑干出血超过脑干平面1/3以上,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或进行性加重;(2)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情逐渐恶化;(3)有脑室系统受阻表现;(4)意识障碍为嗜睡至中度昏迷。出现下列情况则不考虑手术:(1)脑干出血少量,无明显脑室系统受阻:(2)无意识障碍,或意识障碍重达深昏迷;(3)双侧瞳孔散大固定;(4)生命体征紊乱;(6)有其它手术相对禁忌。

  手术入路的选择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根据血肿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其原则是:(1)手术路径最短;(2)脑干损伤最小;(3)容易清除脑干及其它部位的小血肿;(4)易于解除脑积水及颅内高压;(5)其它神经废损最小。

  手术中应注意(1)显微手术技巧:手术应在显微手术镜下进行(放大3.5~5倍),应尽可能减少手术对脑干的创伤,能通过血肿已达到进入脑干的创道为首选,对于未破脑干血肿,应选择对意识、运动重要的神经核团损伤最少的部位切开组织,切开应以纵形切开,应以显微吸引器吸出血肿,应尽可能在血肿创腔内进行,不要超过血肿腔边缘而损伤周围组织,结合用水冲洗使其血块松动,又达到完全清除血肿的目的,充分清除血肿才能同时达到解除梗阻性脑积水,因为大多数脑干内出血都会不同程度的引起三脑室、中脑导水管或四脑室梗阻。(2)止血:一方面尽可能在血肿腔内进行操作,避免损伤脑干组织引起出血,如遇明显出血,一般用棉片轻压或用止血纱布即可,尽量不用双极电凝止血,除非遇到活动性出血,可考虑吸引出血管后夹住血管后用双极电凝止血(双极电凝开致最小避免电极热传导,并避开脑干组织。

  关于脑干出血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报道很少。国内李浩等报道21例显微手术治疗脑干出血患者,术后随访6-18月,9例患者生活基本自理,7例长期卧床,5例死亡;刘维生等报道11例显微手术治疗脑干出血患者,术后随访6-18月,3例死亡,3例患者生活基本自理,5例长期卧床,此外国内还有少量脑干出血手术治疗的报道。但这些报道均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且未与保守治疗组进行比对研究,无法判断手术治疗的疗效。

  综上,手术治疗对部分脑干出血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但是证据不充分,需要前瞻性研究数据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脑干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如何?如何构建有效模拟临床脑干出血的动物模型?微侵袭手术或者血肿穿刺治疗是否对治疗脑干出血有效?如何在最大限度在保留患者神经功能的基础上手实施手术?其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如何?哪些患者可以通过显微手术获益?如何结合其他治疗,如干细胞治疗、基因治疗等来提高脑干出血的疗效?这些都是未来需要神经外科医生逐步解答的问题。

  从上述的讲解中可以了解到引发脑干出血的病因有很多,或许每个人出现的病因都不一样,因此在预防的时候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脑干出血患者在饮食上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不能忽视这一问题,因为饮食也是病人调理身体的一个关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