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一封饱含真情的感谢信 一段始于清晨公交车上的“医患缘”

2021年02月18日 8035人阅读

我相信,

这世间从医之人,

都既有着一颗至真至诚的“割股心”,

又有着一颗至善至美的“济世心”。

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可爱的人。

——患者家属 王女士(化名)

  尊敬的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院领导:

  您们好!

  我是一名患者家属,现在我握着笔,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充满感激的。

  我首先要感谢贵院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主任李鲁萍老师。说起我与李老师的相识,也许只能用一个“缘”字概括。

  我与她凌(清)晨同坐一班车,仅仅是一站路的距离。时间久了,就面熟了。后来,我知道她是一名医生。一个非常热爱工作的人。古稀之龄,尚在为医学事业不遗余力地奋斗着、奉献着。我对她非常敬佩。

  2020年11月底,我的母亲突发高血压危象,血压机(计)爆表无法显示数据。我很着急,第一时间联系了李老师。她详细地询问了家母的发病状况后,建议先送家附近医院抢救,第二天转送贵院进行详查治疗。

  于是,在李老师的帮助之下,家母于11月28日住进贵院接受治疗。

  贵院的张静波主任、张琪主任、李楠楠护士长、床位医生(叶京华)等等,都给予家母详细地检查和无微不至地关心与照顾。

  静波主任每每查房都会关切地询问家母的感觉,宽慰家母静养,不要多虑。张琪主任在一系列检查之后,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均与家属耐心沟通,细心讲解,不厌其烦,着实令人感动。

  家母于12月4日接受了“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后效果很好,解决了她十余年的头痛烦恼。目前血压也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家母年迈,血管脆细,静脉输液也是一大难题。留置针也经常发生闭塞情况。然而,贵院的护士们毫无怨言,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插针,确保给到最好的输液效果。

  我相信,这世间从医之人,都既有着一颗至真至诚的“割股心”,又有着一颗至善至美的“济世心”。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最可爱的人。

  蓝十字医院更是一个温暖人心的大家庭。病人与医护人员之间并不存在距离。医生对病人的关爱,每一次查房,每一句问候,一点一滴地凝聚起来,书写成了一个大大的“爱”字。那是用心书写出来的“爱”,自然温暖着每一个人柔软的新房。

  家母在贵院度过的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感受着这样的大爱。

  衷心感谢贵院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在家母住院期间付出的努力:我爱你们!

  新年就要到了,让我们共同期待新年的到来吧。祝蓝十字脑科医院在新的一年里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

  2020.12.17

  患者家属 王女士(化名)

  清晨的公交车 一站路的“缘分”

  最近,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院办收到了患者家属王女士(化名)亲笔书写的感谢信,感谢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李鲁萍主任、神经内科7A病区主任张静波医疗团队、7B脑血管病科主任张琪博士等,协力救治了自己年逾七旬的母亲,使母亲能转危为安。“之所以患者家属最后选择来蓝十字脑科医院治疗,真的可以说是机缘巧合。”李鲁萍主任缓缓道出了个中原委。

  每天清晨5点45分左右,在87路(往中春路方向)姚虹路站的公交车站上,总能见到一个瘦弱的身影,微微探出身子,望向公交车缓缓驶来的方向。她,就是李鲁萍主任。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这是李主任每天来医院上班的日常。

▲ 每天清晨,87路公交车七宝站下车总能见到李鲁萍的身影

  这个时间,天可能还刚蒙蒙亮,车水马龙的吴中路还在“沉睡”,空旷冷清。“卡点上班时间久了,就会遇到熟面孔。像这样的早班公交车,车厢还是空空荡荡的,固定时间乘坐的也就那几个人。”李主任说道。这些“熟面孔”中,就有王女士。

  起初,王女士只是好奇,像李鲁萍主任这样上了年纪的,为何还每天固定赶早班车。一次,她忍不住询问公交车司机,司机告诉她:“别看这位阿姨很瘦弱,她可是脑科医院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主任呢!”这让王女士对李主任有了全新认识。由于王女士也是上班族,深知赶早班车的辛苦,因而对李鲁萍主任的敬业精神肃然起敬。

  虽然王女士每次都在李主任上车后的下一站下车,短短几分钟的接触,很快让两人成了“道伴”,并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

  母亲遇险 她第一时间想到李主任

  两人认识后,常常会就一些共同关心的话题交流沟通。直到一天深夜10点45分,李主任的手机铃声急促地响了起来,在医院忙碌一天的她此时已经就寝。“李老师,我妈妈突然觉得头晕得天旋地转,血压计都爆表了。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你了,请告诉我现在我该怎么做!”电话那头,传来了王女士的紧急求助。

▲李主任突然接到了王女士的来电

  李主任简单询问了患者当时的状况,怀疑其很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高血压危象属急危重症,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可有靶器官损害,甚至危及生命。李主任建议王女士立即将母亲吴阿姨(化名)送到就近的某医院进行急救。为了缓解王女士的焦虑,挂断电话后,李主任又帮忙与该医院取得联系,使患者得以尽快收治入院治疗。经查,患者收缩压高达190毫米汞柱、舒张压100毫米汞柱,经输液治疗后,血压得到了控制,病情暂告稳定。

  多学科联手治疗 患者顺利出院

  然而,两天后,患者病情又出现起伏,血压再次急剧升高。情况危急,王女士与李鲁萍主任沟通,在了解到蓝十字脑科医院有多位医生专家在高血压、脑血管疾病诊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后,便希望将吴阿姨转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治疗。

  李主任立即与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张静波主任取得联系,当天张静波主任正好休息,在了解情况后立即放弃休息赶到医院,将吴阿姨收治入医院神经内科7A病区。

▲张静波主任查房细致入微

  吴阿姨有高血压病史,头晕断断续续也有十多年了,此前在外院曾查出腔隙性脑梗死。张静波主任对其进一步完善了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左侧枕叶皮层部位有陈旧性梗死,为了明确脑梗死的病因,对患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患者多发小血管病变,头晕症状考虑多发血管狭窄造成低灌注导致。

  检查中还发现,其右侧颈内动脉床突段有一动脉瘤,有破裂风险,是一枚“不定时炸弹”。综合来看,患者同时存在缺血和出血两种危险因素,应尽快干预治疗。

▲ 完善检查发现梗塞和动脉瘤

  张静波主任和医院脑血管病科主任张琪博士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沟通了疾病危害和治疗方案,在取得其理解和支持后,由张琪博士团队为吴阿姨开展了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手术,成功解除了“不定时炸弹”。

  成功手术后,张静波主任医疗团队又针对患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了干预,为患者开展降压、稳斑调脂、改善神经细胞代谢、改善循环功能等有针对的治疗,加上病区李楠楠护理团队专业贴心的护理服务,患者病情迅速好转。出院时,吴阿姨头痛头晕明显好转,各项神经功能检查正常。

  吴阿姨的转危为安,顺利出院,始于王女士与李鲁萍主任的“公交车之缘”,病情危重之际,李主任的敬业精神,让王女士放心将母亲托付给她。

  而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科医疗团队的携手努力下,凭借专业的诊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使患者得以成功手术,转危为安,不负患者家属的信任。正基于此,这封感谢信才显得格外的情真意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