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放射科的正确打开方式是这样的~

2017年11月16日 1093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从患者进入放射科开始,一步一步为大家做一个介绍,揭开放射科的神秘面纱。

信息录入 

一进入放射科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登记室或者登记窗口,这是患者开始检查前的第一站,登记室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申请单初步确认患者的检查是否需要预约,如果预约就会告知您具体的预约检查时间和地点。

放射科有很多空腹检查项目,还有一些检查需要停药才能做——比如患者做CT增强扫描前需要停止服用二甲双胍、苯乙双胍48小时以上并一直持续到检查后的48小时,预约的患者一定要遵照医生的指导停药或者换用其他药物替代并按照预约时间到指定检查室;如果您要做的检查无需预约,医生会根据您的检查项目对您的信息比如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等进行电脑信息的录入。

现在,很多医院采用信息化管理,有些信息的录入是由门诊收费部门完成的,而且,各个医院的信息系统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医院信息系统包括: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临床信息系统(C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放射学信息系统(RIS)等,信息录入是患者成功完成检查的第一步,没有这些信息,患者的图像不能归档,有时候个别患者不理解医生的工作流程,特别是夜班时间的患者或者急诊患者经常会说:“你先给我检查完,我再去缴费,别耽误时间!”,甚至有极个别不理智的患者因此和值班医生发生冲突,怨医生不交钱不给看病,殊不知影像学的片子不像我们平时的照片,有我们个人的面部信息可以辨认,试想一下,给你一堆正常成年人的骨头你能从里面挑出谁是谁的吗?更何况大部分患者的片子是需要存档比对的,没有完整的信息录入会给以后的复诊带来麻烦,因此,配合医生完成准确的信息录入是为您以后的复诊提供方便,故而希望患者认真配合。

正确认识电离辐射 

已经完成了信息录入的患者会被医生告知去哪一个检查室,进入检查室之前,我们可能会看到大大小小的电离辐射警示标志,一般来说,像候诊室、走廊都是安全区域,X线和CT检查室在检查中是会存在电离辐射的,电离辐射的大小和我们的检查项目有关,原则上做检查时仅留患者在检查室,除非患者神志不清醒或不能配合时我们才会留家属在检查室内,并且会为家属提供合适的防护装备,碰到过有患者家属因为惧怕电离辐射而拒绝陪护患者的,这对于患者来说很不安全,因为检查时如果患者发生跌落或者因呕吐物窒息等紧急情况,技师就算从操作间跑到检查室也不一定来得及,更何况医院都会为家属做防护,家属最好能听从技师安排妥善陪护患者。

拍片检查 

X线 

说到检查,我们先从拍片说起吧!有些患者会抱怨:我的伤口明明在这里,拍片时医生都没让我的伤口对着镜头!我们知道大部分的X线检查体位是正侧位,因为射线是具有穿透性的,故而正位一般来说就是前后或后前方向穿透人体成像,侧位就是左右或右左方向穿透人体成像,具体射线出入方向放射技师会根据医生开具的申请单来确定,只要你的伤口在投照范围之内,即便不是面向镜头也会被射线穿透显示出来。有些X线检查需要摆特殊的体位,如骨盆摄影的蛙氏位、膝关节摄影的负重位、鼻窦摄影的瓦氏位等,患者只要遵从技师的要求,就可以拍出清晰满意的X线片。X线造影检查包括最常见的钡剂食道、上消化道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等等,大部分检查是需要预约和空腹的,请患者听从医生的安排认真配合检查。

CT 

CT检查因较X线平片检查有较高的清晰度和分辨率而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检查,很多患者根据检查部位和病情需要做增强扫描,增强扫描的意义就在于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使不同的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产生密度和显影时间的差异,利用这些差异我们更容易分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特别是对于较小的病变,会提高检出率,因此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会开具平扫、平扫+增强等检查申请单,也希望患者能谨遵医嘱进行检查。现在大部分医院都开展了CT血管造影如冠脉血管造影、头颈联合血管造影等,较介入血管造影相比具有非创伤性、危险性相对较小,并发症较少等优势,但因为可能有造影剂外渗、碘剂过敏反应等,一般需要家属陪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为造影剂是通过高压注射器注入血管,平均注射速度达3-4毫升/秒,所以很有可能会发生造影剂外渗的情况,局部红肿、疼痛是比较常见的症状,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做一个局部的外敷处理即可,碘剂过敏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就要立即终止检查并对症处理或急救,CT室的护士一般都有这方面的经验,遇到特别危重的患者相关科室如急诊科等也会一起投入抢救。很多外伤或肿瘤的患者可能根据病情需要会在短期反复做几次CT检查,利弊相争取其重,医生在生死攸关的时候会以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为考量,也希望患者和家属把电离辐射的危害暂时往后放一放,毕竟保命第一。

MRI 

MRI虽没有电离辐射,但是因为扫描机架就是一块大电磁铁,故而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或者装有义眼的患者不能做MRI,检查时患者也不能携带手机、硬币、钥匙、磁卡、皮带等进入检查室,更不能将病床或轮椅等含有大量金属的物体推进扫描间,网上曾报道过上海某医院患者家属不听劝阻至轮椅被吸附到机架上的事情,所幸未伤及患者。有些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做磁共振的增强扫描,相对于CT增强扫描而言,磁共振的造影剂几乎没有过敏反应,因而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

多久拿结果? 

做完检查之后,我们患者的所有图像会经工作站上传到系统内,诊断室的医生根据患者的图像在诊断工作界面出具检查报告,有些患者说现在拍证件照都立等可取了,我们的检查结果为什么不能快一点?现在一般的X线报告两小时左右可以拿到,但是CT和MRI的报告相对要晚一些,特别是一些大医院就诊患者较多,往往需要第二天才能拿到结果,这和影像医生的阅片量相关,一般的CT和MRI检查交给患者的片子不过几大张,但是扫描时采集的图像一般都是几百幅至上千幅,影像科医生写报告时阅读的是几百幅至上千幅图像,而且需要经过上级医师再次阅读审核,才能出具正式报告,所以时间会稍长一些,大部分的医院是由技术组的技师负责照相,每个病人的每一幅图像都要经过挑选、裁剪、选择合适的对比度和窗宽窗位才能打印,这比照证件照麻烦多了,所以时间也就长一些,因此,希望患者能理解医生的劳动强度和责任,耐心等待至结果出来,如果是急危重患者医生会在检查单注明急诊,相对于普通患者而言,急危重患者出报告的时间较短。

在哪里取结果 

取检查结果一般在取片室,有的医院将登记室和取片室合并,也有的医院采用自助打片,患者只要扫描条码就可以从机器里打印出自己的片子,患者的片子最好妥善保存,因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都是有过程的,为便于医生全面了解病情进展情况,患者下一次复诊时最好携带原来的检查结果和片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