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说说血液问题:血小板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

2018年06月15日 8776人阅读

  在血液科临床上,有关并发血小板性疾病,关乎巨核细胞问题,多是血小板减少症与血小板增多症。有人会问:血小板少了会出血,那么血小板越多是不是越好呢?答:并非这么理解,血小板超过正常范围,都是异常情况,需要积极找寻病因,该治疗需尽快治疗!

  说说血液问题:血小板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巨核细胞虽然在骨髓的造血细胞中为数最少,仅占骨髓有核细胞总数的0.05%,但其产生的血小板却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因血管创伤而失血时,血小板在生理止血过程中的功能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创伤发生后,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子。第二段主要是促进血凝并形成坚实的止血栓子。



  在血液检验中,血小板计数的概念是指计数单位容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为100~300×10^9/L(有些会偏差些,但大体是这个范围)。

  一、血小板增多

  当血小板数值大于400时即为血小板增多,这个时候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可以随访观察,如若长期数值高于500,建议进一步做骨髓穿刺检查。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前者是因为发展缓慢,早期病死率低;后者是因为疾病数值过高产生的并发症风险,进展为其他的恶性血液肿瘤性疾病。

  在血液临床上,血小板增多常发生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情况;也可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二、血小板减少

  当血小板数值低于100即为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上,这种情况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戈谢病等,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出血时间延长,严重损伤或在激状态可发生出血。当血小板计数<50×10^9/L时,轻度损伤可引起皮肤粘膜紫癜,手术后可以出血;当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常有自发性出血。



  站在中医角度,简解板低与板高

  从中医角度辨析而言,血小板减少属于“血证”范畴,依照中医医理“脾统血、肝藏血、肾藏精”辨析,予以调肝扶脾益肾辨治有益于减缓出血,稳定血小板,进而促进提升;

  而血小板增多症,属于“血积”范畴,依照“肾虚血瘀”、“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医理辨析,施以益肾活血、疏肝化淤、行气通络等有益于防治血小板增多性血栓发生,进而平衡数量促进减少。

  不同的个体病情有不同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手段,无论是血小板增多还是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上均有达到临床康复病例,需要树立康复信心,接受正确治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