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自身免疫性肝炎怎么诊断?

2018年10月13日 916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机体对肝细胞产生自身抗体及自身反应性T细胞导致肝脏炎症性病变。
诊断要点:
第一,排除病毒性,遗传性,代谢性,胆汁淤积性及药物损伤性肝病。
第二,转氨酶显著异常,AST:ALT>3。
第三,γ-球蛋白或IgG>1.5倍正常上限。
第四,血清自身抗体阳性,ANA、SMA或抗LMK1抗体滴度成人≥1:80及儿童≥1:20;
第五,肝组织学见界面性肝炎及汇管区大量浆细胞浸润,而无胆管损害、肉芽肿等,提示其他肝病的病变:
第六,女性患者、伴有其他免疫性疾病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可助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炎根据血清免疫学检查分型如下常。
1型:最常见,约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80%。40岁以下女性占多数,以ANA和(或)SMA阳性为特征,SMA或为儿童1型自身免疫性肝炎唯一标志。免疫抑制治疗多数效果良好。
2型:约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4%,儿童多见。特征为抗LKMI阳性,抗IC1也可阳性。此型HCV感染率高。可快速进展为肝硬化,复发率高,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差。
3型:女性患者多见(91%)。特征为抗SLA/LP阳性。在ANA、SMA和抗LKMI自身性阴性患者中,抗 SLA/LP可能是唯一的标志。激素治疗反应与1型相似。
少数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自身抗体阴性,可能存在目前尚不能检出的自身抗体,有人称之为4型。与慢性隐源性肝病的区别是后者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自身免疫性肝炎可与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如PBC、PSC等并存,称为重叠综合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