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一)

2020年06月03日 8918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转自西交一附院妇产科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盆底支持组织缺陷和损伤性疾病,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及女性尿失禁,是妇科常见疾病。这类疾病虽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积极进行防治。我国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显示:妊娠分娩是盆底发生损伤及缺陷的第一位独立危险因素。以提肛肌为主的盆底支持结构因妊娠分娩而受到激素影响和过度牵拉,这些异常的作用可以对上述结构发生形态和功能上的改变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后这一特定时期的特殊改变决定了在产后开展盆底肌肉锻炼的重要性。
一、盆腔器官脱垂的病因:
(1)分娩损伤:为盆腔器官脱垂的最主要病因。在分娩过程中产程延长及手术助产可使盆底肌肉及筋膜过度伸展,甚至出现撕裂。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或大便干结增加腹压,会促使子宫脱垂的发生。多次分娩会增加盆底组织损伤及器官脱垂的机会。
(2)长期腹压增加:长期慢性咳嗽、习惯性便秘、排便困难、经常超重负荷、盆腹腔巨大肿瘤或大量腹水等均可使腹腔内压力增加,迫使子宫向下移位,造成子宫脱垂。
(3)盆底组织发育不良或退行性变:子宫脱垂偶见于未产妇甚至处女,是因为先天性盆底组织发育不良,常合并其他脏器(如胃)下垂。绝经后妇女因雌激素水平下降,盆底组织萎缩退化,可发生子宫脱垂或促使子宫脱垂加重。
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原则:
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与分娩产伤、腹压增加及组织退化有关,其预防措施包括提倡晚婚晚育,做好计划生育,避免多产;准确处理产程,避免产程过长尤其是第二产程过长;提高助产技术,保护好会阴,必要时行会阴切开术;有产科指征者应及时剖宫产结束妊娠,预防难产发生;避免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适当进行产后盆底功能恢复训练,提倡做产后保健操,以促进产后盆底肌肉和筋膜张力恢复;积极治疗慢性咳嗽和习惯性便秘,避免长期腹压增加。
治疗原则:盆腔器官脱垂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可以影响到尿道、生殖道和肠道等多个系统的功能,治疗前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和评价。
治疗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症状的类型及严重程度、年龄、是否有内科合并症、是否有生育及性生活要求,以及是否有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定。治疗的目的是尽可能的缓解症状,恢复盆底支持组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