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2018年11月09日 860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范冠杰*  唐咸玉*  唐爱华*  李双蕾*  罗广波*

 

提  要:为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为主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将入选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予糖尿病教育、常规降血糖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治疗。结果表明,治疗8周后,两组均能较好地降低症状学积分、空腹血糖(FBG)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治疗组还能升高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LPO),且能够显著减少UAE,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01),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对照组对SOD、LPO的改善不明显。研究表明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早期DN具有肯定的疗效。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唐咸玉

主题词: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  早期糖尿病肾病/中药疗法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一,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最后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早期治疗可控制病情发展降低死亡率。近年来,我们运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早期DN,并与单用降糖西药作对比观察,以探讨中医治法及其方药在早期DN中的治疗作用。

1.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本组研究对象均按WHO诊断标准[1],确诊为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30-300mg/24h,超过300mg/24h诊断为临床糖尿病肾病[2]。采用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辨证诊断标准(1992年)[3],明确中医证候分型为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者。

1.2  病例选择  随机原则分为中医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年龄40~81岁,平均(58.6±13.12)岁;糖尿病病程0.3~10.5年,平均(5.78±2.04)年;患早期糖尿病肾病时空腹血糖水平6.9~16.7mmol/L,平均(8.18±2.87) mmol/L,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128.8±31.8mg/24h;34例患者中,合并神经病变者11例,眼底病变者8例,高血压及冠心病者9例,糖尿病脑病1例。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38~77岁,平均(49.6±12.60)岁;糖尿病病程1~14年,平均(6.77±1.89)年;患早期糖尿病肾病时空腹血糖水平6.6~17.27mmol/L,平均(9.06±2.99)mmol/L,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137.3±34.6mg/24h。31例患者中,合并神经病变者13例,眼底病变者9例,高血压及冠心病者8例,糖尿病脑病1例。两组间一般情况基本相似,均排除其他引起尿蛋白增加的因素如尿路感染、发热、心衰、糖尿病酮症等,具有可比性(P>0.05)。

 2.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在糖尿病教育、合理饮食的基础上,给予胰岛素、糖适平或糖适平加拜糖平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合并高血压者,用贝那普利10mg/d,或加波依定5mg/d控制血压。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汤剂:生黄芪30g,生地20g,怀山药30g,川芎20g,丹参20g,莪术10g,芡实15g,金樱子30g。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两组均以8周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3  两组患者在临床治疗前开始禁服血管活性药物、抗氧化药物等。

2.4  观察指标:(1)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运用等级症状资料积分法(即将症状按照发生的频率、程度及临床表现的特点,分为重记3分,中记2分,轻记1分,无记0分四级);(2)空腹血糖(FBG),采用真糖法;(3)24h尿微量白蛋白(UAE)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4)过氧化脂质(LPO)含量测定:采用TBA法;(5)血清SOD含量测定: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医学研究所提供,并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

2.  5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 ±s表示,由SAS软件处理。

3.结果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FBG、UAE、SOD、LPO比较( x±s)

 


组别            症状积分    FBG(mmol/L)   UAE (mg/24h)   SOD(Nu/ml)   LPO (nmol/L)

 

对照组

(n=31)

       疗前   16.32±5.28   9.06±2.99    137.3±34.6   54.3±15.2    2.16±0.56

       疗后   12.14±5.33*  7.73±2.19*   121.9±21.3*   58.3±16.1    2.03±0.49

 

治疗组

(n=34)

       疗前   15.69±5.52   8.18±2.87   128.8±31.8    51.9±13.8    2.14±0.51

       疗后   9.38±4.12**△  7.21±2.37*  48.3±14.9**▲   70.4±17.6**△ 1.74±0.46※△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01,※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01。

表1示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能有效降低FBG(P<0.05),二者无明显差异;治疗组UAE显著减少(P<0.001),对照组UAE虽降低(P<0.05),但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SOD及LPO有明显下降(P<0.001、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4.讨论

DN是糖尿病临床常见的主要并发症和致死原因。糖尿病患者一旦进入临床DN期,肾功能将进行性减退,最终进展至肾功能衰竭,故早期诊断与治疗对预后关系重大。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现多认为DN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肾血流动力学、糖代谢紊乱、多种细胞因子、血管活性物质以及遗传背景等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DN属中医学“消渴”“水肿”等范畴,是在DM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早期以气阴两虚多见,气虚则运血无力,阴虚则血行艰涩,血行不畅而瘀阻经脉,瘀血贯穿DN始终。许多研究表明,DN患者绝大部分具有血液高凝状态、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等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均可加速肾功能损害。从中医学微观辨证上,DN患者亦存在着气血瘀滞的病理,治疗上应重视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方中生黄芪补中益气升阳,怀山药益脾阴固肾精,生地滋阴凉血生津,且能制莪术之辛燥,川芎、丹参行气活血,莪术破血化瘀通络,芡实、金樱子敛涩固肾止遗。诸药合用,补虚泄实,标本同治,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效。在糖尿病教育、合理饮食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对防止和延缓临床期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表明,两组均能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有效降低UAE,而治疗组在中医辨证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中药复方,其疗效优于单纯控制血糖、血压的对照组(P<0.001)。

现代研究表明,糖尿病早期肾小球高滤过状态是DN发生的重要因素,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增加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增生,最后发生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致使毛细血管壁静水压增高,是蛋白尿形成的重要机制[4]。黄芪和川芎二者合用具有较好的降低尿蛋白的作用,能减少微量白蛋白尿[5],黄芪还通过抑制肾脏NO的合成,部分地纠正糖尿病早期的肾脏高灌注、高滤过[6]。本研究观察到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可以显著降低UAE,其作用机理可能是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高滤过,纠正肾血流动力学异常,减轻肾小球压力和流量改变所导致的内皮细胞机械性损伤,从而减少肾小球硬化率的发生。方中丹参、川芎、莪术等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DN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血粘度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肾脏的高内压及高滤过。

DN患者存在明显自由基代谢紊乱。由于肾脏自由基防御机能下降,肾脏抗氧化酶活性减弱,出现氧自由基增多及脂质过氧化损伤[7]。本研究发现DN患者SOD明显低于正常水平,LPO高于正常水平。经过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后,血清SOD活性升高,LPO水平下降,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变,表明中药复方具有激活过氧化物歧化酶,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可能与方中所含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药物如黄芪、生地、川芎密切相关[8]。

本临床研究表明,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组方用药,在改善早期DN临床症状,降低症状学积分、FBG、LPO、升高SOD,减少UAE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提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可能通过多途径保护肾脏功能,减轻DN的临床症状,使DN早期的高滤过恢复,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有效地延缓和阻止了糖尿病肾功能衰减的自然进程。

 

参考文献

1.蒋国彦主编.实用糖尿病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94~110

2.沈稚舟,吴淞华,邵福源等主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第1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39~168

3.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消渴病(糖尿病) 中医分期辩证与疗效评定标准.中国医药学报,1993;8(3):54-56

4.刘志红,黎磊石.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中华肾脏病杂志,1999;15(2):120~123

5.于浩,李英,顾连方,等.黄芪和川芎对老年糖尿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7(2):69~70

6.祁忠华,林善锬,黄宇峰.黄芪改善糖尿病早期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3):149

7.Ha H,Kim KH.Role of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Kidey Int,1995;48∶518

8.王拥军 ,何士大 .抗氧化中药的研究现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5):312~31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