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医学科普集锦

2023年06月19日 100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吸烟致人体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吸烟致视网膜黄斑病的发病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刘健康教授带领刘中博、孙立绢与美国科学家2006年合作完成一项研究,从分子细胞水平揭示了吸烟导致视网膜黄斑病的发病机制,为防治视网膜黄斑病和老年性失明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该论文已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眼科学研究及视觉科学》上发表。南京市第二医院老年病科滕长青

研究发现,吸烟时产生烟雾的主要成分—丙烯醛是一个线粒体毒物,它可先引起主导感光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氧化损伤,进而产生膜电位和酶活性降低等,导致线粒体的功能衰弱,故影响了眼球各个组织的正常代谢,逐步引起视网膜黄斑的各种病变,最终可能导致失明。研究还证实,由丙烯醛造成的线粒体损伤可被a-硫辛酸保护,证明线粒体营养素对吸烟造成的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因此,预防视网膜黄斑病有效方法是拒绝吸烟和避免吸入二手烟。

(二)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是一种进行性脑组织退行性变性疾病,常以记忆障碍为最初表现,之后逐渐出现语言及定向障碍,最终不能独立生活。其病理变化是患者的胆碱能神经元(直接影响智力水平的一种神经细胞)出现了淀粉样变性,导致神经细胞分泌的胆碱酯酶神经递质减少,影响了神经信号的传递所致。

经中国科协批准,国际老年痴呆协会中国委员会确定每年的9月17日为“中华老年痴呆防治日”。

 据调查显示: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四城市,65岁以上的老人,老年痴呆的患病比率已超过6%。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只有20%的老年痴呆患者前往医院就诊,正确诊断率仅为23%,治疗率仅为1%;65岁以上发病率6%左右,75岁以上发病率10%,85岁以上20%。很多人把老人健忘、活动减少、抑郁、有幻觉等表现,认为是岁数大了,并不在意,而这些正是老年痴呆的早期临床表现。因此,建议65岁以上的老人应定期接受精神健康检查如智力量表测评和磁共振海马检查(海马体积减少),以早期发现老年痴呆的征兆,及早干预。

(三)关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从而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舒松一共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90%,其中又分为老年性骨质舒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人到老年后必然会出现的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是女性在绝经后到61岁以前发生的骨质疏松。第二类是继发性骨质疏松,占10%,是由于疾病、药物等其他因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第三类是特发性骨质疏松,较罕见,主要见于8-14岁青少年或成年人,多有家族遗传史或由哺乳原因引起。

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今年预计达1亿,占总人口的7.69%,有6000多万人患骨量减少。女性在35岁以前、男性40岁以前,骨峰值越高越好。具体办法是营养、运动和光照,三点缺一不可。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可能有多种不同治疗方案,要因人而异。进入老年期的男性和女性,最保守的评估是均已进入骨量减少期,这时需要药物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或综合治疗。

(四)关于适应性高血压

血压通常呈阶梯性缓慢上升,由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逐步升高,患者对这种缓慢升高的血压逐渐适应,即使血压已经很高,也无任何症状,像正常人一样一如既往地工作和生活,故而得名。

这种血压其实潜伏着巨大的危险性,最常见的后果就是突发脑出血、多发腔梗或大面积脑梗塞、室壁瘤破裂、腹主动脉瘤破裂和急性心肌梗塞等可致猝死的疾病发生。

此病多发生在不经常测血压的人群中,有的人几年甚至一辈子都未测过血压,平时看似很健康,却突然猝死。另有虽然知道血压很高但无症状,患者不认为自己有病,常不愿意接受降压治疗,最后导致严重后果。

(五)关于中老年人正常血压范围内的高血压

通常认为,收缩压(高压)≥140mmHg、舒张压(低压)≥90、mmHg就是高血压,而高压< 140mmHg,低压< 90mmHg就是正常血压,不需要降压治疗。其实不然,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不少血压<140/90mmHg的中老年人,已经有了头疼、头晕、头涨、头沉、脖子发硬等由血压升高引起的相关症状,还有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发生了心、脑、肾及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如房室肥大、心脏缺血、房室内传导阻滞、腔隙性脑梗塞、肾实质缺血改变、视网膜出血和渗出等。

临床上,应纵向分析对比一个中老年人的血压较20年或30年前增高了30 mmHg,已经对靶器官造成了损害,我们认为同样应该诊断为高血压病,同样需要正规降压治疗。

(六)关注血压波动性高血压

早在1987年,国际高血压联盟进行了一项研究,证实了血压水平相同的几组高血压病人中,血压波动较大者,其靶器官损伤也较大,从而揭示了血压波动性高血压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目前认为,即使血压正常的单纯性血压波动增高,也会导致心肌肥厚、血管重构和肾脏损害,这种现象被称为“锯齿效应”。

无论是高血压还是正常血压的变异度升高,均与无症状性心梗和无症状性脑梗有关,特别是血压的晨峰现象与心血管事件的清晨危险和中风有密切关系。所以提倡全天侯降压至正常范围,保证夜间血压适度降低,避免晨峰现象,并有效控制觉醒及恢复直立活动时的血压陡升,从而避免“锯齿效应”的危害;另外根据人体生物钟的不同和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提倡个体化用药平稳降压来消除血压变异度,从而有效控制晨峰血压,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清晨危险发生几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