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663,871条结果

  • 青春期抑郁是一种让人很头疼青少年疾病,那么青春期抑郁该如何调节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看看调节青春期抑郁的好办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调节方法1、有青春期抑郁症的孩子,要每次产生一个错误想法时,就及时记录下来,再写一个较为实际的答案,从实践中检验自己的错误想法,从多角度分析问题。2、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确的教导,让孩子承认自己有青春期抑郁症,多关心孩子,通过倾诉、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帮助孩子消除焦虑情绪,增强信心树立理想。3、多接受阳光与运动对于抑郁病人的效果不错;多活动活动身体,可使心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放松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或多或少改善一个人的心情。4、规律与安定的生活是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快,不要陷入自设想像的心理漩涡,尽量学外向,尽可能多和朋友交流。心理健康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许多变化,如情绪容易波动,爱慕异性,兴趣易转移等。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与别人相似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相似。当听到月亮时,联想到太阳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应。但联想到死亡,就让人难以理解。这种情况出现多了,就应注意他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如果一个人的想法、言语举止、嗜好、服饰等,与别人相差太大,则他的心理可能不够健康。与年龄相符人的行为是随着身心的发育而变化的。各种年龄的人,在想法、兴趣、行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应是精力充沛,活跃好动。而少年老成的学生,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不大健康的。善于与人相处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乐观进取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适度的反应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青春期抑郁是一种青少年很常见的疾病,所以大家不需要过度紧张,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才是最关键的,最后祝大家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以上的文章就是关于“青春期抑郁症”问题,给大家做的详解介绍!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在在线咨询医院的医生!
    项春兰 主任医师 2024-03-28 10:08:19
  • 面肌痉挛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事实上,诊断面肌痉挛,问诊和做表情相当重要。通常,大夫会让患者做快速睁眼-闭眼、龇牙以及不停鼓气等动作,其实是在检查面神经5个分支的功能。如果患者不能做好这些动作,就说明相应的面神经功能有问题。大夫再结合患者讲诉的患病过程和症状,大致就可以推断是不是面肌痉挛了。  但是,由于94%的面肌痉挛都是从眼皮跳动开始的,如何才能知道这是真正的面肌痉挛,还是单纯的眼皮跳呢?时间是最好的检验方法。因此,一般情况下,大夫会告诉患者三个月后再来复查,看抽动范围有没有扩大到嘴角、脖子等部位;如果三个月内病情进展很快,就不要等到三个月,患者要尽快再次就诊。  可是,毕竟等三个月很难受,有没有什么办法立马就能确诊呢?  面肌痉挛的诊断主要靠医生看到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患者仍需要进行头磁共振检查。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有专门针对面肌痉挛的磁共振检查方法(3D—TOF和FIESTA检查序列)。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条件,也应该行头磁共振平扫检查,其目的在于:(1)了解有无导致继发性面肌痉挛的颅内病变,如肿瘤、脑血管畸形(AVM)、颅底畸形等;(2)明确有无与面神经存在解剖接触的血管,显示出血管的类别、粗细以及对面神经的压迫程度。  面肌痉挛应该如何治疗?  药物、肉毒素、射频治疗等方法是很多患者在治疗时的常用方法,这些方法能够减轻面肌痉挛症状,但是治疗也存在很大弊端。药物治疗初期有效,但是经常服用,患者会产生耐药性,而且药物副作用大。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有效时间在3-6个月,需要反复注射,但是长期治疗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射频治疗损毁神经系统,因此,一般不是首选手术治疗方法。  面肌痉挛首选:显微血管减压术  根据临床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面肌痉挛患者是由于面听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的压迫所引起的,因此可通过微血管减压术找到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血管后将其游离,在血管与神经之间垫入Teflon棉团,在消除引起面肌痉挛的病因后面肌痉挛会立即或逐步停止。据统计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治愈率98%。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唯一的根治面肌痉挛的方法。
    王景 主治医师 2024-03-28 10:03:38
  • 近期,在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6位脑膜瘤患者咨询手术治疗,得到了一样的治疗方案。  赵天智主任介绍:这位患者的肿瘤肿瘤附近没有很重要的颅神经,离中脑水管还有点远。从患者提供的检查资料对比,肿瘤大小没有太大变化,继续随访观察,如发现肿瘤长大则手术治疗。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患者提供的检查资料及患者无症状,建议继续随访观察,如在观察过程中,出现症状或肿瘤变大,及时手术治疗。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患者提供的检查资料,核磁上面颅脑内并没有看到明显的问题,蝶窦里面好像有一点异常,最好能再做个增强核磁,另外到耳鼻喉科就诊,听听他们的意见。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患者的检查资料,病变引起水肿还比较明显,而且占位体积比较大,应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是开颅手术,但它也是一种微创手术,就是在开颅手术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去保护神经、血管、脑组织,减少它们的创伤,这就是微创的开颅手术。手术一切顺利,做完手术是和正常人一样。  赵天智主任介绍:这位患者是已经做脑膜瘤手术,但出现脸部麻木,以及呕吐,走路漂移等症状,建议放射治疗,控制生长。  赵天智主任介绍:从患者提供的检查资料,肿瘤变化不大,可以继续观察,每隔一年做一次核磁。  脑膜瘤的治疗方法该如何选择?脑膜瘤是颅内较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较缓慢,病程周期较长。部分患者发现症状时,已经生长10年甚至几十年。还有部分患者发现脑膜瘤后,观察20-30年后都不会生长。因此对于生长较慢的良性脑膜瘤,治疗方案有以下几种:  1、手术:治疗最彻底,根据切除程度,可以分为彻底切除、次全切和近全切。虽然手术治疗效果最彻底,但是手术也有缺点,理论上任何手术都存在一定风险,最严重的是生命危险。头颅手术风险相对其他手术更大,可能会引起昏迷、偏瘫,以及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感染、术后癫痫、头痛等。但是如果患者手术顺利,虽然上述风险理论上存在,并非一定会发生;  2、放疗:常使用伽玛刀治疗,如果脑膜瘤体积较大,可能需进行适形放疗。放疗优点在于无创,仅需使用射线进行照射,缺点是存在脑膜瘤控制不住再生长的情况。因脑膜瘤如果被放射线照射后再生长,局部如果有重要神经和血管,可引起粘连,如果再去做手术,会极大增加手术难度。医生在给患者选择伽玛刀时,需考虑到患者对手术能否接受,评估患者身体条件,如心、肺等其他基础器官能否耐受手术,以及是否有恐惧手术的情况;  3、观察:临床上通过影像学判断脑膜瘤,如果生长较缓慢,同时无明显临床症状,可以先观察。当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或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脑膜瘤增大,此时再考虑手术或伽玛刀治疗。
    赵天智 副主任医师 2024-03-28 09:59:14
  • 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是指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至少两年后结石形成的原发部位在正常的胆总管,而不是胆囊切除时已存在、切除胆囊时或肝内胆管结石掉入胆总管的结石。关于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标准判定如果患者符合以下所有标准,可认为是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既往行胆囊切除术,伴或不伴有胆总管探查:(2)行胆道手术治疗后至少2年无胆道结石相关症状;(3)胆总管内为软的、易碎,淡褐色的石头或胆泥;(4)没有证据表明残留过长的胆囊管或既往手术造成的胆管狭窄。关于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病情况国外Konsten报道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病率为1.5%,其长期随访351名胆囊切除的患者中5人出现原发性胆总管结石。Girard等报道行胆囊切除后的患者有1%~4%的几率出现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如行胆总管探查则可达10%左右。YooShinChoi等分析1938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统计原发性胆总管的发病率为1.3%。关于胆囊切除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二者间的关联分析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胆囊切除会增加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病风险,但支持此观点的临床数据却鲜有报道。吴硕东等回顾性研究发现患者行胆囊切除手术后发生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4.2%,明显高于上海普通居民胆囊切除手术后2%。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胆道外科学组在《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8版)》中提到胆囊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包括:胆源性腹痛、胃肠功能紊乱、残余小胆囊和残余胆囊结石及胆总管残余结石,并未提及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目前研究结论多基于有限的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循证等级不高,亟待开展大样本量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以客观评价胆囊切除对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病的影响。4、关于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病机理。目前研究大多认为胆囊切除后Oddi括约肌与胆囊之间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被破坏,出现Oddi括约肌代偿肥厚,胆总管出现扩张、胆汁排泄能力减弱和胆汁淤积。进而继发胆道感染,以上因素相互作用致使胆管结石形成。也有不同观点认为:虽然胆囊切除术后会出现Oddi括约肌在功能方面的障碍,但Oddi括约肌尚在于一种规律蠕动以加速胆汁排泄和维持胆管正常压力。同时胆囊切除后出现的胆总管扩张,并非真正的扩张,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研究认为胆囊切除术后病人在3个月左右复查胆总管直径较术前有所增大,术后6个月逐步回缩至正常水平。对于需手术切除的病变胆囊多己丧失减缓胆汁排泄压力的作用,胆管出现代偿性扩张,或许由于去掉病变胆囊对胆管继发炎症的影响,相对于术前胆总管的增宽多可回缩。本文选自:杜开放,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病调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原文链接地址: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病调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主任医师 2024-03-28 09:53:02
  • 肢体功能障碍是脑瘫患儿面临的最大问题,很多患儿上肢功能障碍多表现为手部动作的发育迟缓或不正常,不正常的动作模式往往是几个发育层次的复合,其原因在于患儿的认知和社会心理层次鼓励他尝试做超过他运动能力的活动,而不能完成活动所产生的感觉--运动压力导致他把自己迟缓的动作发育形态叠放在一起。  我们一直强调脑瘫患儿应尽早进行手部功能的康复训练,原因有两点:一是手部运用的阶段因素:视觉接触物件及自己双手一用手接触物件一抓握能力--置放能力--操作物件,每阶段都是另一阶段的基础,故越早训练就越能尽早达到较高的阶段;二是避免阻碍其他功能发展:手的功能是密切连接着其他功能的尽早训练就可以避免其他功能受到阻碍。  我们知道,手部动作的发育是由握到伸,从笨拙到灵巧。因此脑瘫患儿手部动作的训练也必须按发育的顺序去进行。在进行脑瘫康复时,针对手部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以功能较好的手为中心进行,不可勉强患儿一定要使用右手,以免增加训练的难度。  脑瘫患儿手指康复训练方法:  1、指间的外展、内收(大拇指除外)  准备动作双手平放在桌子上,例如:食指练习时,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贴住桌面不动,食指在大拇指和中指的水平面内,先移到拇指再移到中指来回运动。其他手指依此类推。目的是锻炼手指的分离运动,其他手指不动,一个手指运动。  2、对指尖  让孩子把双手伸出来,用大拇指的指肚分别依次的去和其他四指的指肚相对,为了提高趣味性,可以在孩子的指肚上用彩笔点上颜色。  3、抗阻力抬手腕  大人一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一手在孩子的手背处施加阻力,要求孩子的手心面和手臂成直角,然后主动抗阻力抬起,手背面和手臂成直角,手指和手背是一个平面。  4、手功能操  (准备动作双手平放在桌子上)  (1)抬手腕五指并拢以手腕为支点,手臂不动,手抬起落下,手指和手背是一个平面  (2)收分手指五指由并拢到打开,再有打开到并拢,手掌不离开桌面  (3)大拇指分合大拇指除外的四肢并拢保持不动,大拇贴桌面作外展内收的动作  (4)转手腕五指并拢以手腕为支点,手臂不动,手掌贴桌面内转外转  如果上面的动作孩子完成时有抬高手腕或是掌心拱起的现象说明手指分离差还需要作一些手指和手腕的被动牵拉。  5、印手指  准备动作双手平放在桌子上,五指分开,例如:拇指练习时,其余四指不动,拇指单独在垂直面上抬起落下,其他手指依此类推。  6、手指的被动牵拉  大拇指除外,例如:食指的练习,大人一手控制住其余四个手指,另一手的三指捏住孩子食指靠近手掌的关节处用力牵成和手心成直角  7、对掌根  让孩子把双手伸出来,用大拇指的指尖分别依次的去点其他四指的掌根处,为了提高趣味性,可以在孩子的掌根上用彩笔点上颜色。  家长在康复训练可将行走训练和手指训练交替进行。祝愿脑瘫患儿早日能够实现生活自理。
    常崇旺 主治医师 2024-03-28 09:44:35
  • 脑血管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等,其共同特点是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导致患者的残疾或死亡,发病率占神经系统总住院病例的1/4~1/2。  目前,我国脑卒中每年死亡165万人,现存脑卒中病人700多万,发病率每年上升8.7%。脑血管病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残疾病,在我国已经跃居首位。特别是脑动脉瘤,属于脑血管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存在潜在的破裂风险,所以脑动脉瘤被称为脑内的一颗“不定时炸弹”!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特点,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其实,脑血管病可防可治,关键是提前预防。专家提醒:抽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经常熬夜、劳累等高危人群,定期做脑血管筛查非常重要!  检查那么多,该如何区别这些检查呢,今天特别邀请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影像科主任孙海辉给大家讲解常用的脑血管检查方法:CTA、MRA、DSA。  孙海辉主任指出,DSA属于创伤性检查,CTA和MRA属于无创检查。因此,首选检查往往是MRA或CTA检查,如果通过MRA或CTA检查,考虑有脑血管疾病的情况,特别是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时候,还是需要通过DSA检查最后明确诊断。如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可以急诊行CTA检查,如发现脑动脉瘤,可以行DSA检查,同时行介入治疗。  CT血管成像(CTA)检查  脑血管CTA检查,就是通过CT检查的方法得到脑血管的图像,以便判断有无脑血管疾病,比如动脉瘤、血管畸形、血管狭窄或闭塞等。  CTA与MRA检查的主要不同点在于:CTA有射线辐射,同时必须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才能实现血管成像,既然需要静脉注射造影剂药物,就存在药物过敏的可能(非常低),而MRA是磁共振检查,没有射线辐射,一般不需要注射造影剂。  另外,脑血管CTA检查适合于所有择期病人(门诊病人)和急诊病人检查,尤其是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包括出血性卒中及缺血性卒中等)脑血管CTA检查具有诊断及时、速度快、准确性高的特点,为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脑血管MRA一般适用于非急诊情况,进行脑血管病的筛查。▲ 头颅CTA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动脉瘤伴近端局灶性轻度狭窄▲ 飞利浦高端CT Brilliance iCT (128排256层)  脑血管磁共振(MRA)检查  MRA是基于饱和效应、流入增强效应、流动去相位效应显示血管,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以及血管病变(动脉瘤、动脉畸形等)。  MRA包括直接MRA与增强MRA(CE-MRA),二者各有优势。直接MRA不用对比剂,简便无创,成本低,对于显示血管非常有其实用价值,已经成为临床不可少的检查方法。CE-MRA对血管腔的显示比直接MRA更为可靠,出现血管狭窄的假象明显减少,血管狭窄程度的反映比较真实。对于脑血管病高危人群来讲,定期做脑血管磁共振(MRA)检查非常重要!▲ MRA显示颅底动脉多发局灶性狭窄▲ 飞利浦全数字磁共振成像系统Ingenia3.0T MRI  脑血管造影(DSA)检查  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它是应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两次成像完成的。在注入造影剂之前,首先进行第一次成像,并用计算机将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储存起来。注入造影剂后,再次成像并转换成数字信号。  两次数字相减,消除相同的信号,得知一个只有造影剂的血管图像。这种图像较以往所用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图像,更清晰和直观,一些精细的血管结构亦能显示出来。  对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动脉及分支的显示,能清晰观察到脑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能清晰观察到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团大小、形态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能清晰观察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形态及血管壁硬、软癍块。  脑血管造影术是检查脑血管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成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相比前几种检查,它的最大不足是有创性,当其它检查发现可疑病变时,行DSA检查是必需的。▲ DSA检查确诊:梭形动脉瘤▲ DSA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总结:CTA、MRA与DSA的比较  与DSA相比,MRA与CTA具有无创、价格便宜、快速等优点,其可靠性接近传统DSA血管造影。MRA与CTA相比,质量略差,但CE-MRA质量又有明显提高。  DSA与其它比较,诊断价值要优于B超、CTA或MRA检查,这些检查可以作为DSA检查前的筛选工具,但不能完全替代。  通过DSA检查,我们能够准确地了解血管病变的数目、位置、大小、形态、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也可初步预测或了解疾病的发展。其独特优点是:  1、超选择性血管内显影。  2、动态显示脑循环全时程及血管代偿情况。  3、3D显示更多的解剖细节,脑血流动力学显示动力学信息(4D-DSA)。  “医生,我要预约做磁共振。”“我们下午就可以给您安排检查,过2小时后就能拿到检查报告。”“真的?这么快!我还以为起码要排队一个礼拜呢!”孙海辉主任介绍:“在医院高效的工作流程保障下,目前到医院做影像检查,基本实现当天预约、当天开单、当天检查。同时,影像科还承诺,门诊患者检查一般2小时后出诊断报告,住院患者24小时后出诊断报告,急诊检查30分钟内出报告。这既可以帮助解决很多危重患者需要紧急进行CT、MRI等影像检查,却又难以及时检查的困难,又省去患者(尤其是门诊患者)再次往返医院取检查报告的麻烦。”▲ 快速高效的检查诊断,是患者得以及时治疗的“法宝”  脑血管病是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323学科建设计划”3.0版“重中之重”建设学科之一,医院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目前医院常规开展脑血管病的预防及规范化治疗,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置入、WEB扰流装置置入等),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烟雾病颅内外血管重建术,颅内外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静脉窦血栓形成微导管接触溶栓术,静脉窦狭窄支架置入术,复合手术下硬脑膜动静脉瘘栓塞,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及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等,以及神经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治,造福患者的同时,获得了业界的认可和好评。  凭借着过硬的医疗技术、先进的设施设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便捷的就诊流程,医院被国家卫健委脑防委评为“示范防治卒中中心”,并成为长三角卒中专科联盟单位、长三角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单位。“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更是获得了上海市首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称号。  (文章部分来源: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健康号 2024-03-28 09:31:29
  • 儿童的发育历程充满奇妙的色彩,生长激素在此过程中扮演着核心角色,不仅是生理过程的关键调控者,更是驱动成长的原动力。现在在这里,我们聊聊平时很多家长都密切关注的生长激素,我们将深入探讨生长激素在我们长高之路中的关键性、作用机制及影响其分泌的各种因素,揭示其在儿童成长中的神秘面纱。1. 生长激素的关键地位在儿童发育的各个阶段,生长激素是必不可少的激素,对骨骼生长、肌肉发育以及新陈代谢的调节等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孩子成长,生长激素的分泌逐渐增多,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达到峰值,助力骨骼与肌肉的发育生长,让孩子们逐渐茁壮成长。同时,它还促进蛋白质生成,增加细胞数量和体积,为全身各部位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活力。2. 生长激素的作用机制生长激素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这些反应涉及蛋白质合成的促进、细胞增殖的加快以及脂肪和糖的代谢,进而全面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在骨骼发育上,生长激素能够刺激软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骨骺板的扩大,从而使骨骼变得更长更坚实。同时,它还调节脂肪和糖的新陈代谢,影响孩子的体重和体质状况。3. 影响生长激素的因素 a) 遗传因素:遗传在决定儿童身高上起到关键作用,所以父母的身高也是决定孩子身高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身高又与生长激素紧密相关。遗传信息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和作用,从而塑造个体的身高和体型特征。 b) 营养状况:健康的营养摄入是儿童发育的基础,营养不足或过量都会干扰生长激素的分泌和功能。均衡饮食能提供必要的营养,保证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与作用,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 c) 睡眠质量:生长激素在夜间分泌最旺盛,特别是晚上9点至凌晨1点。优质的睡眠有助于维持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因此,确保孩子得到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至关重要。 d) 体育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够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的质量与力量,提升新陈代谢的水平,有助于骨骼的发育。因此,家长应鼓励孩子参与适量的运动活动。如跑步、跳绳、打篮球等。综上所述,在孩子的发育历程中,生长激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是生理机能的调控核心,更是驱动孩子全面成长的关键动力。父母需重视孩子的睡眠质量、营养摄取、体育锻炼以及心理健康,这些因素均能影响生长激素的有效分泌和功能发挥,从而确保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当遇到生长激素相关问题时,家长应该保持理智,及时去医院咨询生长发育专家的意见。让我们一起深入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为他们的明天打下牢固的根基!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健康 健康号 2024-03-28 09:29:33
  • 揭秘儿童成年身高密码成年身高是反映儿童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形成涉及到复杂的遗传、营养、环境和心理因素。本文通过深入浅出的科普方式,并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剖析影响孩子成年身高的关键因素,以便家长和教育者们能更为科学地引导孩子的身高发育。【遗传因素与临床案例】遗传在决定孩子成年身高中起着主导作用。以临床案例为例,小杰(化名)的父母均为中等身高,父亲身高175cm,母亲身高163cm,按遗传规律预测,小杰的身高应在一定区间内。然而,小杰在良好的营养、运动和睡眠条件下,最终成年身高达到了180cm,高于父母平均身高,这是因为他较好地发挥了遗传潜力,同时也受到了其他非遗传因素的良好影响。【营养因素与临床案例】营养是身高发育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比如,小花(化名)在婴幼儿期由于母乳喂养不足,加之后续辅食添加不合理,导致钙、蛋白质等关键营养素摄入不足,生长发育一度滞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家长对其饮食结构进行了科学调整,增加优质蛋白质和钙质的摄入,小花的身高增长逐渐恢复正常,这个例子凸显了营养因素对身高发育的决定性作用。【环境与生活方式因素与临床案例】阳光、运动和睡眠等环境与生活方式因素同样对身高发育产生重大影响。小阳(化名)来自日照充足的地方,从小就热爱户外活动,坚持每日锻炼,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尽管其父母身高并不出众,但小阳凭借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青春发育期成功突破遗传限制,实现了较高的身高增长,这有力证明了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对身高发育的积极促进作用。【心理因素与临床案例】近年来,心理因素对身高发育的影响逐渐得到重视。小雪(化名)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但由于长期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导致睡眠不足且常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结果显示,她的身高增长曲线相对平缓。经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干预,改善了她的心理状态,调整了作息,小雪的身高增长得以恢复,这体现了心理健康对身高发育的影响不容忽视。总结来说,影响孩子成年身高的因素繁多且相互交织,包括但不限于遗传、营养、环境与生活方式以及心理状态。通过临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合理地关注并干预这些因素,将有助于孩子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身高发育潜力,迈向理想的成年身高。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健康 健康号 2024-03-28 09:28:47
  • 儿童孤独症:真实案例的启示与干预措施一、引言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是一种影响社交互动和沟通能力的神经发育障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孤独症的认识加深,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得到了关注和帮助。然而,孤独症儿童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社交障碍、语言沟通困难、重复刻板行为等。本文将通过分享一个真实案例,探讨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和干预措施,以期为家长和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二、真实案例分享:小明的故事小明是一个5岁的男孩,他从小就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特点。他不喜欢与人交流,常常独自玩耍,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小明的父母注意到了他的异常表现,带他去了多家医院进行检查。经过一系列的诊断和评估,小明最终被确诊为孤独症。三、儿童孤独症的诊断孤独症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医生的专业评估、家长的细致观察和儿童的行为表现相结合。目前,孤独症的诊断主要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的标准,包括社交沟通障碍、限制性重复行为以及可能伴随出现的其他症状。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通常会使用一系列的评估工具,如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和孤独症诊断访谈-修订版(ADI-R),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儿童的症状和表现。然而,诊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有些儿童可能表现出某些孤独症的症状,但并不完全符合DSM-5的诊断标准,这可能导致他们被误诊或漏诊。四、儿童孤独症的干预措施针对儿童孤独症,有多种干预措施可供选择。心理干预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旨在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促进正常行为的形成;认知疗法则帮助儿童提高认知能力,增强社交技能。教育干预也是孤独症儿童康复的重要途径。特殊教育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特点设计课程,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融合教育则鼓励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一起学习,促进社交互动。在药物治疗方面,虽然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愈孤独症,但一些辅助性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如抗精神病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此外,家庭和社会支持也是孤独症儿童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培训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社区资源则可以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更多融入社会的机会。五、案例分析与总结以小明为例,经过专业的诊断和评估后,他开始了系统的干预治疗。心理干预帮助他逐渐改善了社交技能和沟通能力;教育干预使他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得到了针对性的教育支持;药物治疗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的焦虑症状。在家庭和社会支持方面,小明的父母积极参与家长培训活动,学习如何更好地支持和陪伴孩子;社区资源也为小明提供了参与社交活动的机会和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治疗,小明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开始主动与人交流、参与集体活动、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和好奇心。虽然小明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但他的进步为家人和社会带来了希望和信心。六、结语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通过分享小明的真实案例,我们深入了解了孤独症儿童面临的挑战以及诊断和干预措施的重要性。未来的研究和实践需要继续关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需求和发展方向,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未来前景。同时,家长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孤独症的认识和理解,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健康 健康号 2024-03-28 09:28:06
  • 牛奶,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促进骨骼发育,提高免疫力。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牛奶品种?牛奶中又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孩子应该如何正确饮用牛奶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讨这些问题。 首先,市面上的牛奶品种繁多,有纯牛奶、酸奶、调制乳等。对于儿童来说,纯牛奶是最适合的选择。纯牛奶是指未经过加工处理或仅经过简单杀菌处理的鲜牛奶,保留了牛奶的大部分营养成分。相比之下,酸奶虽然也含有丰富的营养,但其中的乳酸菌可能对部分儿童的肠胃造成不适;而调制乳则往往添加了过多的糖分或其他添加剂,不利于儿童的健康。 那么,牛奶中究竟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呢?首先,牛奶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其中包含丰富的氨基酸,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其次,牛奶中的钙、磷等矿物质对儿童的骨骼发育至关重要。此外,牛奶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D等多种维生素,对维护儿童视力、促进钙质吸收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同时,牛奶中的乳糖有助于肠道益生菌的生长,对儿童的消化系统健康也有益处。 然而,仅仅知道牛奶的营养成分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了解孩子如何正确饮用牛奶。首先,要注意适量饮用。虽然牛奶营养丰富,但过量饮用也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或肥胖等问题。一般来说,儿童每天饮用300~500毫升的牛奶即可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其次,要注意饮用时间。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是最佳的饮用时间,这两个时间段饮用牛奶有助于补充能量和钙质,促进睡眠。此外,不要在饭前或饭后立即饮用牛奶,以免影响食欲或造成消化不良。 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家长还需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有些孩子可能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表现为腹泻、腹胀等症状。对于这类孩子,可以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的牛奶替代品,如豆奶、椰奶等。同时,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家长在给孩子饮用牛奶前,应先进行过敏测试,确保孩子不会对牛奶产生过敏反应。 此外,家长在选购牛奶时,还需注意查看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确保购买到新鲜、安全的牛奶。同时,尽量避免购买添加了过多糖分或香精的牛奶制品,以免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多喝牛奶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诸多好处。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牛奶时,应关注牛奶的品种、营养成分以及孩子的个体差异,确保孩子能够安全、健康地饮用牛奶。同时,家长还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均衡饮食,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增加孩子对牛奶的摄入量。例如,可以将牛奶作为早餐的一部分,搭配麦片、面包等食物;或者在晚餐后给孩子准备一杯温热的牛奶,既有助于消化又有助于睡眠。此外,家长还可以尝试将牛奶制作成各种美味的饮品或甜点,如牛奶布丁、牛奶冰淇淋等,以增加孩子对牛奶的兴趣和喜爱程度。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牛奶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作用,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食物。家长在关注孩子牛奶摄入量的同时,还应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肉类等其他食物,以保证营养的均衡和全面。 通过正确的选择和饮用牛奶,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吸收营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吧!
    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健康 健康号 2024-03-28 09:26:39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