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12条结果

  • 早期复极综合征又称“提早复极综合征”,是心电复极异常的一种,为生理性心电图变异,多数情况下早期复极综合征为良性临床过程,但由于其心电图改变的机制与病理性Brugadar综合征、特发性心室颤动及急性心肌缺血有相似之处,故对其良性的一面有新的认识。同时其临床表现呈非特异性改变,极易误诊为其他器质心脏疾病,故其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别称 提早复极综合征 英文名称 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ERS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常见症状 J点抬高,ST段斜型抬高,T波高耸,胸前导联,基本节律,心电图改变 病因 近些年,随着心电图的广泛应用ERS的检出率不断提高,认为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
    林锐波 副主任医师 2018-07-28 20:39:33
  •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心电复极的变异:有学者认为早期复极综合种系因心内膜下部分心肌在整个心室除极尚未结束便提早开始复极,多见于前壁,故ST段移位以及T波高耸以V2~V4为显著因而称之为早期复极综合征。2.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健康青壮年运动员,绝大多数有心动过缓睡眠时,ST段升高更为明显。但用阿托品并不能使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特征性心电图消失,而运动或体力应激时随心率增快时ST段可降至正常甚至全部的早期复极综合征特征消失,故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迷走神经的影响减弱有关。另外还可能与附加的房束道以及与心外膜机械刺激有关,但至今尚无组织学的发现加以证实。T波高耸但不对称,V3可以看到明显的J波。除了
    陈圣法 副主任医师 2017-11-11 22:35:37
  • 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塞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冠状痉挛遗传性通道病长QT综合征(LQTS)短QT综合征(SQTS)Brugada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儿茶酚胺能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心肌病饮酒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心肌炎心力衰竭非保留射血分数(EF)收缩性心力衰竭(EF小于35%)瓣膜病主动脉瓣狭窄先天性疾病法洛四联征
    崔聪 主治医师 2020-09-22 08:45:39
  • 差异性传导。十三、-QSR波形态变化,见于:多源或多形性室早;房早或房性心室颤动(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早搏与融合波并存;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室性并行心律;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十四、-Q波变异,见于:左束支传导阻滞;高度顺钟向转位;心肌梗死(心梗);心肌病;室间隔肥厚;右心室肥大;预激综合征。十五、-ST段压低,见于:心肌供血不足;急性非Q波型心梗;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肌病;低钾血症;洋地黄作用;心室肥大十六、-ST段抬高,见于:急性心梗;急性心包炎;早期复极综合征;室壁瘤(持续抬高3~6个月);变异性心绞痛。十七、-ST段延长或缩短,见于:低血钙:ST段延长;高血钙、心动过速:ST段
    余俊 副主任医师 2018-11-08 07:57:01
  • 认为大致正常。ST段抬高,V1 V2 V3导联抬高0.25mV以内是正常。而其它胸导联抬高不应该超过0.2mV。st段改变不等于冠心病常见的st段抬高的病因:冠心病  心肌梗死,变异性心绞痛,冠脉夹层,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积液,心包炎,室壁瘤,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Burgada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肺梗死,主动脉夹层,急腹症,颅内出血,气胸。冠心病st段压低的原因: 冠心病  心绞痛,冠脉夹层,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积液,心包炎, 室壁瘤,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肺梗死,主动脉夹层,急腹症(胆囊炎,胰腺炎),颅内出血,气胸,甲亢
    赵保营 主治医师 2017-09-16 22:07:06
  • 病变的发生。分型分级分型:1:表浅型:心肌桥薄而短,对冠脉血流影响小,多数无缺血症状。2:纵深型:心肌桥厚而长,对冠脉血流影响大,多数有缺血症状。根据心脏收缩期冠脉受压程度,分三级:I级:狭窄50%常无症状。II级:狭窄50%-75%可有缺血症状。III级:狭窄75%多有缺血症状,甚至发生心肌梗塞及猝死临床表现患者一般在30岁以前长期无症状。最常见症状为不典型胸痛和劳累型心绞痛。重者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律失常及猝死。诊断心电图:无特异性;表现为ST段下移,胸导联T波低平或倒置;20%患者表现为早期复极综合征。冠脉CT:可见心肌组织覆盖于冠状动脉上,但不能判断血管受压程度。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及冠
    刘品 副主任医师 2018-04-18 16:15:39
  • 这样一种关系:心肌缺血,可以表现为心电图“ST段改变”、“T波改变、T波低平”、“ST-T改变”,但也可以没有;心电图出现“ST段改变”、“T波改变、T波低平”、“ST-T改变”,可以是心肌缺血导致,但也可以不是。这说起来有点拗口,似乎是废话,但两者之间,确实就是这样一种联系。也正因为如此,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才能体现出医生的价值和水平,可根据具体病情,综合评估,适度检查(心脏彩超,甲状腺功能等等)。有些医生,动不动就根据这种心电图表现直接作出“心肌缺血”的结论,完全不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实在是太过武断。可以肯定的是,多数情况下,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无明显症状的心电图上轻微的“ST-T改变
    陈波 副主任医师 2020-01-07 10:52:48
  • 加压肢体导联(aVL、aVR、aVF,Goldberger,1942)(图3)。图3 标准12导联心电图示意图A:6个肢体导联;B:6个胸前导联三、一步一莲花,不觉入梵境1903年,心电图开始用于临床。1906年,Ein thoven先后记录了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早搏等心电图。1908年,心电图开始用于诊断心房肥大、心室肥大,从此心电图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新的心电图波与心电现象相继被发现。其经久不衰的历程酷似一步一莲花,逐渐入梵境。1930年,预激综合征被发现,随后列夫(Lev)病、长及短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早期复极综合征、J波综合征、Epsilon波等新的临床
    胡茂荣 主任医师 2018-07-30 13:40:46
  • ,使其远端可能存在的收缩期狭窄显示不清,造影技术亦可影响诊断。在造影表现上,心肌桥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假性心肌桥相鉴别。  4.2 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的变化无特征性。由于心肌桥多发生在左前降支的中远段,因此收缩期壁冠状动脉受压时主要影响左心室前侧壁,心尖部的血供,心电图的特点为V3~V6或V4~V6导联ST~T改变,而一般不影响V1和V2导联[7]。部分导联上可出现病理性Q波及室间隔纤维化的表现,还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早期复极综合征。国内近年有报道在101例心肌桥中有55例心电图有缺血性ST~T改变,占54.5%,其中Nobel I级者心电图阳性率最高,33例运动平板试验中阳性率18.2%,其中
    林锐波 副主任医师 2018-07-28 20:40:01
  • 减量,换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EXTRACT-TIMI 25为依诺肝素与多种溶栓药物(阿替普酶、瑞替普酶、替奈普酶)的联合应用提供了证据。依诺肝素用法:年龄<75岁,先静脉注射30 mg,随后1 mg/kg皮下注射,每12 h 1次,可使用8 d;≥75岁者,不用静脉负荷量,直接0.75 mg/kg皮下注射,每12 h 1次,可使用8 d。无论年龄,肌酐清除率<30 ml/min者,给予1 mg/kg皮下注射,每24 h 1次。但仍需强调的是,在AMI的早期救治中,低分子肝素不宜常规替代普通肝素,可于溶栓24 h后应用依诺肝素。如果溶栓前应用磺达肝癸钠进行抗凝,则每天继续皮下注射磺达肝癸钠2.5
    曾海 主任医师 2019-02-10 21:48:06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