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王坚:术业精深 勇闯生命的雷区

2016-04-06 来源:微医集团

6月的一天,一名70多岁的老太太在家属搀扶下,来到上海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主任医师王坚的专家门诊。患者因食欲减退、上腹疼痛至医院求诊,但检查结果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直径近10cm的巨大的胰头肿瘤,占位挤压致使胆总管及门静脉移位。病情不容乐观,肿瘤还与下腔静脉粘连、与十二指肠及胰头分界不清。如果进行手术切除,一旦出现大出血,就可能危及老人的生命。

对于外科医生而言,肝胆胰肿瘤手术一项都是高风险的挑战。因为胆道、胰腺肿瘤被称为癌中之王,患者生存率不高。加之胆胰区域空间狭小,包埋着诸多重要大血管,涉及多个重要脏器,被称为“生命禁区里的地雷”,这令很多医生望而却步。

 

看到患者痛苦的表情和家属祈求的眼神,王坚毅然将患者入院,他对患者病情全面评估分析后,召集团队制定了周密治疗方案,并为患者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复杂肠粘连松解术。经过10多个小时努力,手术团队成功完成这台高难度的手术。患者经过精心的医疗护理,术后2周就顺利出院。这位曾被其它医院判死刑的老太太,得益于王坚团队高超的医术与精准的决策而重获新生。

“精准外科”:做手术就像雕刻艺术品 

类似这般“险中求生”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近年来,王坚带领团队开展肝胆胰领域一系列顶尖的高难度手术,接治的危重胆胰肿瘤患者中既有80岁高龄的老者,也有20多岁的青年,既有中晚期肿瘤患者,也有复杂胆道损伤和严重胆石症患者。这支手术团队最大特色就是秉承“精准外科”理念,以微创手术为核心,挑战肝胆胰领域别人不能治的疾病,不敢做的手术,为危重的胆胰肿瘤患者开辟一条新的生路!

王坚解释说,精准外科的内涵在于以最小创伤侵袭为患者创造最理想的治疗效果,借助微创、腹腔镜和机器人等高新技术,通过精确的术前评估,精密的手术规划,精细的手术操作和精良的术后管理,有望使重症患者在接受精细化、微创化的手术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和生存年限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说,最小的创伤、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最快速的康复是体现“精准外科”手术的三大特点。

和传统手术不同,微创、内镜、机器人等高新技术已逐渐成为外科手术发展趋势。王坚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微创不仅仅应用于美容,也不仅仅是大家理解的“切口小”的问题。譬如说医生用机器人做切除手术,术中出血多,切除了不该切除的脏器,造成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即使手术切口很小,那就不能称之为微创手术。微创一定是建立在精准外科的基础上,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用最小的创伤,最少的出血量,给患者带来最快速的康复。

以精益求精的医术,做出漂亮完美的手术,是王坚矢志不渝的追求。王坚曾经讲过非常经典的话:“我们要把每一台手术都当作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来精雕细琢。”身为外科医生,他把用好手术刀当做神圣的职责。他说:“因为患者的生命只有一次。患者把生命交给医生,就是对医生莫大的信任。只有把每一台手术当做艺术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才能做好高质量的手术。”

 

在王坚领导下的胆胰外科团队,目前拥有国内一流的胆道微创技术,能熟练运用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对肝外胆道结石进行微创治疗,成功率在90%以上,能施行经皮经肝胆道穿刺(PTC)、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D)和经窦道胆道介入治疗,每年完成胆道微创治疗1300例,并且在机器人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胰体尾切除、脾切除、肝切除和腹壁疝修补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医者仁心:敢于挑战医学上的难题

 

面对社会上复杂的医患矛盾,王坚觉得在疾病和困难面前,医生要勇于承担责任,时时刻刻给患者信心与力量。而术前与病人和家属沟通非常重要,因为就像坐飞机,不存在百分之百的安全性。只有做好医患沟通,与家属讲清可能遇到的风险。当医生与病人携手共同面对,才有了最终战胜疾病的可能。

 

王坚经常对患者说,“我们在同一个战壕里,我们要相互扶持,并肩作战。”曾经有一位患者,胰管结石引发上消化道出血。当时患者生命垂危,身体状况很差,血色素只有3.5克,白蛋白16克。如果动手术就要冒极大的风险,但是患者很信任医生,鼓励医生大胆做手术。这就使王坚排除一起杂念,成功实施全胰腺切除手术,最终挽救患者的生命。王坚表示,“由于患者的信任,让医生做决策的时候,完全关注的是医学因素,不去考虑其他干扰因素。有了患者的鼓励和信任,医生就更有勇气去承担,更有信心去闯关!”

 

作为胆胰外科主任,王坚经常会碰到疑难杂症。他勇挑重担,播洒大爱,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一次,一位50多岁女性胆囊癌晚期患者,手术中发现肿瘤侵犯到邻近组织,手术风险性极高。家属开始同意手术,后来又反悔了。王坚在对病人情况做精准评估分析后,决定帮助患者争取生的机会。他反复劝慰家属不要放弃,在获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最终施行右半肝切除加胰十二肠切除手术。手术非常的成功,使患者延长了生命。

 

王坚说:“如果怕担风险而不做手术、或只做小手术都是不对的。作为一名医生,要勇于挑战极限。没有医生勇于挑战高难度手术,医学就没有进步和发展。我们要对得起病人的信任,对得起身上这件白大衣给我们带来的职业上的神圣的荣誉感。”

有人说虽有其心,难有其力是尴尬,虽有其力,难有其心是悲哀。担当需要勇气,担当需要能力,担当更需要忠诚于医者信仰。而这些,王坚兼而有之。他数年如一日,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以及怀着一颗济世救人的医者仁心,带领着胆胰团队不断创造出胆胰领域的医学奇迹!

“互联网+”:开启团队医疗的时代

 

谈到当下热门的互联网医疗,王坚为我们展示这样的愿景:生病后,人们不再急着出门就医,而是在家中通过互联网连线医生,传送检测数据,与医生视频对话,完成初诊的全过程;救治外地的患者,病人不需要长途跋涉赶到异地医院,而是医生远程遥控着机器人,在异地施行复杂的外科手术……这一切,并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桥段,而是正逐步变为现实的互联网+医疗的新型医疗模式。

 

“互联网医疗是一种崭新的医疗模式,是对医院的有益的补充。比如说,将来初诊分诊、术后护理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这就不需要病人总是跑医院。还有病人信息录入数据库,对今后临床研究非常有帮助。互联网拉近了患者和医者之间的距离,这点非常的重要。”

 

今年,王坚率领的肝胆胰团队加入微医集团。“微医集团”是基于“微医”APP打造的、医生之间的协作组织,它通过互联网为普通患者搭建起由权威专家带领的医疗平台,以团队优势破解“看病难”的问题。它让不同区域的医生之间,资深专家和基层、年轻医生之间形成一个个有效率的协作组织,让医生更好地分配时间、分享经验、共享品牌,共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了分级诊疗。

 

王坚说,“微医是非常好的平台,随着平台建设和更多医生的加盟,将来会实现足不出户在家看病,医生进行异地手术等诸多医学构想。”他认为,现代不是单枪匹马的时代,而是多学科交融的时代,是多名医生分工合作的时代。而微医集团所带来的“团队医疗”的模式,突破了体制层面的壁垒,最大限度的发挥医生技术所长,可以实现合理医疗资源配置,帮助患者精准的找到对症专家,获得个性化的家庭医生式的服务。王坚表示,“就如艺术品不是一个人在画,而是一群人在画。每个人分工不同,这样才能形成精致的艺术品。”

 

不过他也坦言,“互联网+医疗”的模式也面临很多的挑战。因为患者目前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大多不太使用电脑。随着80后、90后、00后步入老年行列,问题就自然迎刃而解。王坚认为,“互联网+医疗”未来遇到最大挑战是诚信问题和隐私保护。诚信系统的建设,是需要全社会合力实现的事情。然而毫无疑问,“互联网+医疗”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大趋势,尤其在手术的诊前诊后,以及健康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