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胆外疾病与胆囊结石相关性的研究01

2019年08月18日 906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据报道胆囊结石的患病率为10%~15%,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5F”特征,即女性(female)、肥胖(fatty)、中年(forty)、多产妇(fertile)、家族史(family)。按照胆石成分,胆结石可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性结石,其中胆固醇结石占胆囊结石的70%。国内胆石症的发病情况在20世纪末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胆石类型已从胆色素结石转向胆固醇结石,其转变主要与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有关,而与后者相关的疾病还包括代谢综合征、肝硬化、胃肠道功能障碍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胆囊结石密切相关,不仅具有共同的病理过程,还可能相互促进。
胆囊结石与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以肥胖、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或危险因素在个体聚集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有学者认为胆囊结石也应归属于代谢综合征的范畴。研究发现,肥胖儿童胆石症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以及BMI的增加而升高。国内古应超等研究发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BMI、收缩压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与胆囊结石发生呈负相关。胆固醇结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肥胖、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甘油三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据国外报道,NAFLD患者胆石症的患病率达20%,与非脂肪肝人群有明显差异。在对行手术治疗的胆固醇结石患者行肝活组织检查时发现NAFLD比例可达55%。NAFLD与胆石症互为独立危险因素,二者相互促进。
胆囊结石与肝脏疾病
  大量的临床报道表明肝硬化患者并发胆结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群体,且肝硬化程度越重,肝硬化发生时间越长,门静脉压力越高,脾脏越大,胆囊结石发生率越高,并且肝硬化患者以胆色素及混合性结石为主。国外研究发现,在因肝硬化而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中,胆石病的发生率为24%,并且其发病与年龄及性别无关。国内报道,肝硬化并发胆石症发生率为11.22%~17.60%,充分说明肝硬化与胆囊结石具有一定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胆石症发病率升高的因素可以归纳为:(1)胆汁酸、胆红素的代谢紊乱。肝硬化状态下胆汁成分改变,胆汁酸合成减少。胆汁酸减少一方面使胆汁酸池缩小,胆固醇易于形成沉淀而成石;另一方面,胆汁酸量减少,使助溶作用减退,胆汁中非结合胆红素的溶解度减低,易于引起胆红素钙盐的沉淀而成石。(2)脾功能亢进,导致慢性溶血,胆红素产生过多,与胆汁中钙结合形成结石核心。(3)肝硬化患者体内胃肠道激素水平异常,可影响胆囊排空,促进胆石形成。(4)肝脏对雌激素灭活减少、睾酮转化为雌二醇增多以及血浆中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增高等因素使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有利于胆色素结石形成。雌激素水平增高还可以影响胆囊排空,减少胆汁中胆盐浓度,而使胆固醇易于析出结晶成石。(5)肝脏免疫功能减低,容易造成胆系感染,胆道黏膜充血水肿,缺血坏死脱落,成为结石核心,胆道炎症时胆汁中钙离子含量增多,胆红素钙更容易形成或析出。(6)门静脉高压使胆囊及胆道静脉曲张淤血,胆囊壁黏膜下充血、水肿、增厚,胆囊壁部分纤维化,导致胆囊壁顺应性降低,收缩力减弱,胆囊排空发生障碍。(7)35%-80%的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自主神经病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胆囊排空过程受损也是导致肝硬化胆结石形成的因素之一。
本文选自:李娟,胆外疾病与胆囊结石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临床肝胆病杂志,第32卷第5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