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萎缩性胃炎一定会变成胃癌吗?

2018年07月03日 1202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萎缩性胃炎一定会变成胃癌吗?

医学知识的广泛普及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得不引起高度关注,慢性萎缩性胃炎就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几乎每位患者在得到这个诊断后都“心有余悸”,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和巨大的经济花费。那么,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会变成胃癌吗?


首先慢性胃炎分类是以病理切片(胃粘膜组织学检查为标准的,分为浅表性胃炎(也称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型。萎缩被定义为胃腺体减少,有2种类型:(1)化生性萎缩:胃腺体被其他组织的腺体替代;(2)非化生性萎缩:胃黏膜腺体被纤维组织或纤维肌性组织替代。这种解释非专业人员是不理解的,这里解释一下“化生”名词,是一个部位的表面细胞被其他部位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十分繁杂,主要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80%~95%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Hp感染,感染持久会使部分患者发生胃黏膜萎缩和肠化。吸烟、饮酒、熬夜、胆汁反流等因素,焦虑和抑郁、免疫紊乱、体弱多病及老龄化、胃癌家族史等,也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


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是依赖内镜和黏膜活检后病理切片检查的,没有病理切片检查是不能诊断萎缩胃炎的。对于萎缩性胃炎,大家担心的是有无癌变风险,这是个专业性非常强的问题。目前医学上认为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要发展成胃癌,一般经历肠化生、轻度异型增生、中到重度异型增生(也称上皮内瘤变)的过程。先是有严重肠化生,化生严重广泛容易出现异常增生,异性增生严重就容易癌变了。这是目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的合理解释。国外研究从发生概率上做了认为:萎缩性胃炎胃癌年发生率为0.1%,如伴有肠上皮化生则胃癌发生率为0.25%,如伴有轻中度异性增生胃癌的发生率为0.6%,重度异性增生则为6%,这只是个概率推断,对某个患者来说则意义有限。因此应该对萎缩性胃炎进行正确的评估和风险控制,即不能扩大化又不至于漏掉早期诊断,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减轻病人的精神负担。


针对患者自身的萎缩性胃炎的类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内镜随访。中华医学会的建议是:不伴有肠化和异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每1~2年行内镜和病理检查;活检有中-重度萎缩或伴有肠化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每1年左右检查一次;伴有轻度异型增生,或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根据内镜检查和临床情况缩短至每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重度异型增生患者需立即复查胃镜和病理,必要时行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当然这些工作需要有较多专业经验的医院和医师的指导。


实际上,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是没有特效治疗的,一些治疗能将萎缩胃炎逆转的报告都有夸张的成分,患者的症状与胃粘膜病变的程度是不一致的,有些患者诊断了萎缩性胃炎并治疗后症状反而加重了。有些与功能紊乱有关,有些则与恐惧和焦虑有关。所以萎缩性胃炎诊断是一样的,但是治疗却大相径庭。治疗方法主要有:一般的病因治疗如根除HP,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和心情调节。如戒烟限酒,新鲜饮食、养成阳光快乐、积极向上的良好个性对疾病的恢复也是有益的。焦虑与抑郁也是萎缩性胃炎症状难以缓解的深层次原因,多是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才能识别并给予指导和治疗。


总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系统性问题,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患者有一个理性准确的认识至关重要,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和盲目手术。且不可自行钻研专业书籍或者道听途说,使用偏方,这样不仅花费多、疗效差,更会带来沉重心理负担,影响疾病的改善。这里善意地提醒大家,非医疗专业人士对疾病的理解与医疗专业人员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况且专业医师之间也有不同的见解,建议大家不要嫌麻烦,多看几个医生比多吃几付药更安全放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