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77岁老人通过导管技术换上人工心脏瓣膜 伤口只有2厘米

2019年01月14日 620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腾讯网

“手术当天晚上就能正常吃饭了,平躺也不喘了,胸也不闷了,我真的太幸运了,这样大的手术,伤口只有2厘米,效果还这样好。”田东明(化名)哽咽着说,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本来命悬一线,但在大坪医院心血管外科术后第二天,自己就能自由下床活动了。


今年77岁的田东明,是一名心脏瓣膜病患者,传统手术换心脏瓣膜需要开胸,但大坪医院心血管外科采用的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伤口仅2公分,术中出血量仅30毫升。


命悬一线却难以承受开胸手术

入院前,田东明被胸闷、憋喘的症状折磨了1年多,稍一活动,慢慢走几分钟的路,他都憋喘得不行,甚至不能平卧在床上,起床时需要助力才能缓慢起身。

在当地医院进行治疗时,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中度关闭不全。虽对症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田东明慕名来到大坪医院心血管外科。

入院后,根据心脏超声、胸片等检查结果,田东明被确诊为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钙化狭窄伴关闭不全,此外还有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炎、肺气肿、腔隙性脑梗塞、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如不及时手术,病人将性命攸关。但若通过传统开胸手术将狭窄的主动脉瓣换成人工瓣膜,田爷爷又因为年纪大、病情复杂,根本无法承受开胸手术的打击。”经治医生宋毅说。

就在此时,田东明在院内发生心衰,针对如此凶险的病情,大坪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钟前进带领手术团队,对田东明心脏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影像学评估,并结合其病史和外周血管条件,进行了周密的术前计划,立即决定为其实施TAVR手术。专家团队还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并发症做了充分准备及应急预案。

什么是TAVR?

据了解,传统外科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需要建立体外循环,使患者心脏停跳,医生在静止的心脏上进行手术。而TAVR则是在心脏正常跳动的状态下,通过股动脉输送人工瓣膜——瓣膜就位后释放——人工瓣膜膨胀张开,替换原来重度狭窄的主动脉瓣。

手术原理说起来容易,但操作起来远不止这么简单:

1.心脏不停跳

患者心脏不停跳,心外、影像、麻醉各团队必须高质量地无缝对接,释放瓣膜。

2.宝贵5秒钟

医生人为诱导心脏处于室性心动过速状态,不让其有效射血,避免血流冲击把瓣膜冲跑,为主刀医生争取到宝贵的大约5秒钟操作时间。

3.精准精准再精准

主刀医生必须要准确地把人工瓣膜放在瓣膜口。位置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过低会造成心室出路梗阻,过高会造成严重、致命性的血流梗阻,一旦影响到给心脏供血冠状动脉的开口,患者便会有生命危险。

没有了刀光血影,避免了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手术顺利完成,田东明胸闷憋气即缓解。经过医护团队精心护理,田东明术后第三天便康复出院。

【小科普】

心脏瓣膜病

通俗地讲,人的心脏就像是一台发动机,分为四个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

主动脉相当于心脏的输出管道,与左心室相通。主动脉瓣相当于连接左心室与主动脉间的“阀门”,阀门打不开(即瓣膜狭窄),就会导致心脏工作失常,心肌劳损,造成胸闷、气促等心功能衰竭的表现,也就是临床上的心脏瓣膜病。

“相比传统开胸换膜手术,TAVR手术不需要体外循环,可避免体外循环造成的全身性损伤;不需要停跳心脏,心肌功能保护好;不需要输血,手术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ICU留驻及住院时间短,”钟前进表示,TAVR手术是心血管领域的最新技术,部分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因为手术风险高或有禁忌症而无法接受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TAVR是这些患者的有效治疗措施。

据了解,近年来,TAVR技术发展突飞猛进,TAVR手术治疗成为继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药物治疗后的第三种治疗模式,在欧美指南中,TAVR治疗已被列为外科手术风险中高危患者的替代治疗方案。(通讯员王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