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母乳性黄疸如何应对?

2019年07月03日 957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几年,随着母乳喂养的宣传,纯母乳喂养的宝宝逐渐增多,母乳引起的婴儿黄疸也渐渐增多。如果你家里有一个小黄人,你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吗?你想了解什么是母乳性黄疸吗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杨东新

朋友及同事们的常问:“孩子都满月了,怎么黄疸还不退啊,后来一问才知道宝宝是母乳性黄疸,吃母乳的宝宝为什么会发生黄疸呢?我们应当怎么办呢?

我的回答: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指出,要降低婴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关键在于提高母乳喂养率。过去,母乳性黄疸在母乳喂养儿中并不多见,近些年随着新生儿疾病谱改变和诊断技术水平提高,母乳性黄疸发病率也大大上升。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因为喂养母乳而出现,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其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过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果继续哺喂母乳,则黄疸会在高水平状态下持续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缓慢下降,如停止哺喂母乳48小时,胆红素会明显下降50%,若再次哺喂母乳,则胆红素又见上升。母乳性黄疸多在生后3-7天发生,缓慢加深,1-2 个月时颜色最深,和橘子皮的颜色一样,婴儿能吃能睡,精神状态并无异常。

引起母乳性黄疸的3个原因

1.胆红素的肝—肠循环增加,致使未结合的胆红素在肠道内的吸收增加。

2.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较牛奶中多且活性强,使肠道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引起黄疸。

3.新生儿摄入不足,肠内蠕动减少或开奶延迟,肠道菌群建立晚,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可使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

母乳性黄疸的分型

1.早发型母乳性黄疸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特点是容易被忽视,因为其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似,胆红素的最高值会超过生理性黄疸。

2.迟发型母乳性黄疸

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特点是经常在生理性黄疸之后紧跟着发生,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

母乳性黄疸的特点

1.宝宝是母乳喂养,足月儿多见。

2.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期间,即出生后2-14天发生,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失。

3.黄疸以轻、中度为主,重度少见(大于或等于342umol/L),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多见。

4.患儿一般情况好,肝脾不大,肝功能正常,HbsAg阴性。停母乳48-72小时后黄疸明显减轻,如再喂母乳黄疸反复。

母乳性黄疸应对策略

1.母乳性黄疸较轻者无需特殊处理,对足月健康儿,增加喂养次数,刺激肠蠕动,减少胆红素吸收可预防早发性母乳性黄疸。

2.可改用其他乳制品,必要时可以与光疗配合。暂停期间宜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分泌,待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母乳吸出来后,在装有56水的容器中加热15分钟——当酶被破坏后,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减少,必然可减轻黄疸。 

3.黄疸较重的患儿可暂停母乳喂养2-3天,如果黄疸出现明显下降,基本可确诊母乳性黄疸,3天后无明显降低者,可排除母乳性黄疸恢复母乳喂养,纵然胆红素再次轻度上升,也不会比以前高。

4.若停哺母乳有困难,则可服益生菌制剂(如培菲康、妈咪爱、整肠生等)口服1周,每日3次,每次1包,多数也能使黄疸逐渐消退。

5.如果宝宝黄疸长时间不退,应该抱婴儿去医院看儿科医生。因为母乳性黄疸和其他能引起婴儿皮肤发黄的疾病容易混淆,如:感染、溶血、肝炎等,专业儿科医生能通过检查和化验,把它们区别开来。

6.哺乳妈咪自己要适当减少膳食中脂肪的比例,对防治宝宝的母乳性黄疸有一定帮助。

   特别提醒:

1.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患儿体重增加正常,因此家长尽可放心,不必带着宝宝反复去医院求治。

2.如果宝宝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但全身状态仍然很好,一般考虑是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天,如果黄疸减轻就可以确定是母乳性黄疸。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