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抓住6个月的黄金康复期,让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法效果更显著

2020年09月14日 819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拥有 14 亿人口的中国,中风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中风后,患者往往会遗留偏瘫、失语、认知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有的甚至会丧失生活的自理能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风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近日,勃林格殷格翰旗下霁达康复和由其支持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共同发布了《2018-2019年度康复临床成果及质量报告》。报告证明,对于中风患者而言,在6个月的黄金康复期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功能康复的效果。所以,抓住6个月的黄金康复期,可以让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了解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法,看看这位患者的成功案例

6月5日,是吴阿姨在霁达康复支持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治疗的最后一天。她在治疗师的陪伴下认真做着训练。每当动作不到位,治疗师纠正她时,吴阿姨都会露出调皮的笑容,眼角还会不自觉瞄一瞄坐在不远处的女儿。

吴阿姨82岁高龄了,在患病前性格非常开朗,虽然年事已高,但买菜、做家务一点问题都没有,还能常常约上闺蜜去喝个下午茶。3个多月前,吴阿姨因高血压引起脑梗死,刚来这里的时候只能坐在轮椅上。脑梗死还引发了她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平衡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障碍、手指精细能力较差等后遗症。要强的吴阿姨不甘于躺在床上被儿女全天照看的生活,所以在她患病后第一时间就被家人送到了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霁达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

“我想自己能够走起来!”这句话吴阿姨和临床团队首次沟通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她这一强烈意愿在临床团队来看特别宝贵。临床团队为吴阿姨制定了强化下肢肌力为主的康复方案,同时增加步态平衡、辅助性器械等训练;上肢以精细和手功能训练为主,后期加入模拟日常生活场景的训练。

     在吴阿姨和临床团队的努力下,吴阿姨的康复速度也一直远超预定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的肌力训练后,吴阿姨从站不起来到可以辅助站立,逐渐过渡到了独立站立,第一个月就能保持独立站立10分钟以上!入院第57天,吴阿姨记忆犹新。治疗师那天对她说了一句,“来,胆子大点,你今天可以试着自己走路啦!”在治疗师鼓励和少量帮助下,吴阿姨战战兢兢迈出了她的第一步。没想到,走得还挺稳当。直到第三个月,吴阿姨不仅能够走,还能跨越和拾取障碍物。

除此之外,吴阿姨的上肢精细功能也有所提高,她很喜欢打牌、画画、折纸和绣花等作业治疗课程。平日里,护理团队组织的集体文娱活动,她更是当仁不让的积极分子。

 

抓住6个月的康复黄金期,让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法更加有效

吴阿姨这个病例,是质量报告跟踪调查患者中的其中一位,也是巨大中风人群中的一位。该份报告由勃林格殷格翰旗下霁达康复和由其支持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共同发布,该份报告证明,对于中风患者来说,在发病后6个月的黄金康复期内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大大提高功能康复的效果。

 

康复报告如下:

中风发生后,6个月是黄金康复期

报告追踪了多位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霁达康复医学科接受德国模式中风康复治疗的患者,证实了,发病0-6个月内入院的患者,经过早期有效、专业的康复治疗后,早期巴塞尔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率高达78.6%,FIM指数改善率(功能独立性评定指数,衡量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的能力)可达28%。

 

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法中,患者主动意识也很重要

作为《2018-2019年度康复临床成果及质量报告》发起人之一,来自德国的专攻神经康复领域专家、现任霁达康复医疗负责人舒乐博教授表示,德国神经康复模式因规范程度高、效率高、强度高等特点被公认为是国际领先标准之一,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康复也存在一定差异。

首先是康复理念。中国患者偏爱被动治疗,很多人将希望寄托在临床团队和康复方案上。同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患者家属对爱的理解多数为承担和帮助。其实,康复医学不同于其他科学,在康复过程中,专业的临床团队加上患者心理上的积极主观配合的治疗意识是取得最好疗效的关键。在德国康复模式中,非常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临床团队会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情感支持、家属教育、康娱活动、激励机制等方式,引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主动性,持续性和激励状态,从而实现康复目标的达成;

其次是患者的康复管理。德国康复模式更强调全程化,通过设立核心团队会议制度,专案康复管家制度,简洁且高效的数据管理系统平台等,创建了一个完整的交流和汇报体系,从而保证了多学科临床团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标准上的一致性。临床团队可以基于共同理解和认识,帮助患者制定阶段性,连贯性的康复目标和方案。

舒乐博教授介绍,团体治疗和个性化生活情景康复是德国康复模式里的两个亮点。德国康复模式将患者是否能够参与日常生活,家庭、社区和社会活动视为终极目标。

团体治疗是将功能状况相近的患者组成3至5人的小组,通过治疗师的安排,共同进行训练。过程中需要组员互动,互助和竞争,激励患者更好达成康复目标。霁达康复结合中国文化特点设计了33项团体治疗活动,涉及活动能力,手部活动,沟通交流等多个方面。

个性化生活情境康复,则将目光落在了康复的“终点”:患者最终需要回归家庭和社会。这一治疗方法是根据患者的功能水平,个体意愿和生活爱好进行训练内容的制定,非常贴近个人生活,分成个人生活自理,个人技能练习和社会参与三个板块,帮助患者独立完成生活上的行为,循序渐进地回归生活。

 

 

 

在谈及制作报告的初衷时,舒乐博教授表示,他们希望借助临床数据,让更多的医生、患者和家属意识到,中风后生存的着眼点不应仅局限在保存生命,还要尽早且最大化的恢复功能,提高生活品质,重返社会,过更有意义的生活。同时,他也强调,中风6个月以后也不能放弃治疗,康复治疗仍可带来获益的可能,康复永远为时不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