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三大要素之一,个头小作用大,人体一分钟离不了

2019年08月22日 915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血小板是骨髓内巨噬细胞生成并进入血液起生理性止血、凝血,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保持血管壁的完整性等作用。一般认为的正常检测结果为100-300 *10^9/L ,低于100 *10^9/L ,则仍称为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达到病理性的降低,可能的原因有

1.血小板生成障碍,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浸润、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等;2.免疫性的血小板破坏过多,如过敏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HIV感染等;3.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过多,如脾功能亢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蛇咬伤,严重烧伤等;4.血小板丢失,如大出血,体外灌注,血液透析等;5.遗传性因素,如Fanconi贫血;6.药物引起,如抗生素(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等),磺脲类降糖药,利尿药物(呋塞米,噻嗪类),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NAIDS类(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化疗药物(如洛铂,奈达铂,阿霉素等)等;7.原因不明,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血小板减少依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4级

轻度减少(50-100*10^9/L),有一定出血风险,中度减少(30-50 *10^9/L)有出血倾向,不能进行任何手术,重度减少(20-30x *10^9/L)出血倾向增加,极重度减少(小于10*10^9/L)。血小板降低可导致患者出血症状,如轻症的鼻出血、皮肤瘀点瘀斑,重者可有呕血、黑便,血尿甚至脑出血,休克等。

如何治疗血小板减少

首先需明确病因。常规的检查如血、尿、便常规,腹部B超,头颅CT等可对于患者出血情况及风险有一定了解,而骨髓穿刺,出、凝血检查,抗核抗体谱,自身抗体谱,免疫球蛋白定量,血小板抗体等对血小板的病因可以有提示作用。当然患者个人的用药史、自身症状等有效信息对病因的诊断也十分重要。明确病因后,可进行有效的针对性治疗:ITP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组人白介素11、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可以促进造血于放射线或化疗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中应用较多;很多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需注意复查及评估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或使用其他药物替代;感染可大量消耗血小板,避免感染、积极处理感染也是有效的预防手段;脾亢进引起的血小板降低进行脾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免疫性因素引起则需免疫抑制药物、血浆置换等降低免疫损伤;当治疗无效时也可考虑造血干细胞移植。当然对于存在大出血的倾向的,对症预防也相当重要,可静脉给予输注血小板、丙种球蛋白等,保胃抑酸治疗也是预防胃出血的一种手段。此外,病人需注意避免粗糙、坚硬的食物,可选择鱼虾、牛奶、豆制品等有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患者的穿着也需柔软、棉质避免摩擦,行动也需小心,避免磕碰,并及时发现新出现的出血灶或症状并向医生报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