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这些危急重症救治医案告诉你:中医不是“慢郎中”!

2019年04月12日 891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中医学不仅在慢性病的调治和养生康复中具有特色优势,在危急重症的救治中同样大有可为。今天这篇文章向大家介绍6个五运六气理论在危急重症成功应用的案例。读完这篇文章,相信中医药人会增强理论与实践自信,突破“中医是慢郎中”观念的束缚。
中医药人要勇于在危急重症的救治中充当先锋主力,探索出一条以中医药为主导的危急重症救治之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肺部大咯血案
黄某,男,67岁,支气管扩张伴咯血病史,因“反复大咯血3天”于2018年3月12日收住入院,每日出血量超过500毫升,急诊查胸部增强CT+主动脉CTA提示:两肺多发感染,肺气肿伴肺大泡,两上肺陈旧性肺结核,两下肺钙化灶,予抗感染、止血等急诊对症处理后仍咯血不止,遂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后仍反复咯血,每次70~100毫升,13日再次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术后仍间断咯血,15日求治于中医。

诊见:23点自觉燥热,随即开始咯血,至2~4点连续咯血数次,偶有胸闷心慌,时有咽痒,咳嗽,口苦口干,纳差,大便干,面红,舌偏红苔薄微黄干,脉细浮滑数。

处方一为司天麦门冬汤合审平汤:麦冬90克,紫菀10克,桑白皮15克,法半夏10克,淡竹叶15克,白芷10克,潞党参10克,钟乳石10克(先煎),天冬30克,山茱萸10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炙远志10克,紫檀10克,炙甘草5克,生姜3克,红枣10克。2剂。每剂分早饭后、午饭后各服用1次,每次量约150毫升。

处方二为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合乌梅丸加味:川连9克,炒黄芩10克,白芍15克,阿胶珠15克,乌梅60克,细辛3克,肉桂3克(后下),炒黄柏10克,炒当归10克,潞党参10克,花椒3克,干姜3克,制附片3克(先煎),白薇15克,百合20克,侧柏叶20克,鸡子黄1个(自备,冲服)。2剂。每剂亦分2次服,晚饭后、睡前各服用150毫升。

16日查房,诉当晚服用中药后一夜安寐,未发燥热,也没有咯血。但患者于16日17时起又觉燥热,有少量间断咯血,19点42分至21点间又咯血数次,量约300毫升。暂停夜间服药,在上处方一基础上合用白虎汤和小承气汤,加了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枳壳10克,厚朴15克,大黄10克(后下),水牛角90克(先煎)。2剂。急煎,早晚各服1次,每次150毫升。

17日查房,患者诉昨晚未再咯血,稍有咳嗽咳痰,痰黄略有少量暗红色血块,时有呃逆,稍有胸闷、烦躁、口渴、咽痒,胃纳可,精神转好,解稀便5次。咯血得控,给予竹叶石膏汤、橘皮竹茹汤等调养,观察6天,病情稳定出院。

按:本案属大咯血重症急症,开始经西药抗炎、止血及“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均无法有效控制。中医据戊戌火运之年,咯血时正处于“二之气”(客气阳明燥金、主气少阴君火),结合患者临床征象,予麦门冬汤合审平汤抑火救金。又因患者于23点后及2~4点燥热出血,时间上属少阴和厥阴欲解时,故于夜间加服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合乌梅丸方,因顺势调治,肺燥得缓,咯血亦止。第二天转变为下午及傍晚燥热、咯血,已属阳明欲解时,病变由阴转阳,果断变法,加入主阳明的白虎汤和小承气汤,患者咯血之症获除。本案启示,虽为大咯血重症,恰当运用运气思维指导,可以做到“效如桴鼓”。

(史锁芳江苏省中医院)

昏迷无尿案
黄某,女,1945年9月1日出生。2018年7月底开始出现间歇性发热,8月1日凌晨,因过量服用艾司唑仑后摔倒,当时神志不清,急诊送入我院。患者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史,行冠状支架植入。入院后经吸氧、抗感染等治疗,神志转清,但左足第五趾坏死,较多脓性渗液,局部疼痛剧烈,反复高热,体温波动在38℃左右。至8月8日患者拒绝进食,出现无尿,全身水肿,尤以双下肢为甚,呼吸急促,腹膨隆,叩诊呈鼓音;查血象:WBC15.18×109/L;肾功能:尿素氮36.66mmol/L,肌酐679umol/L,血钾6.82mmol/L;心电图示ST段改变;CT示:心包积液,两侧胸腔积液,双肾萎缩。速尿用至200毫克并微泵24小时维持至9日仍无尿,患者已呈昏迷状,家属要求请中医会诊。参照龙砂医学流派主要传承人、山东临沂市人民医院李玲主任指导胡淑占医师救治一严重心衰肠麻痹案(见下文),予以戊戌年的司天麦冬汤合静顺汤再加小承气方。

处方:剖麦冬140克,法半夏10克,香白芷10克,野西洋参40克,生姜片10克,大红枣10克,炙紫菀15克,炒甘草30克,淡竹叶10克,桑白皮12克,制附子60克(先煎3小时),宣木瓜20克,怀牛膝15克,云茯苓20克,净萸肉30克,诃子肉10克,西防风10克,炒枳实30克,制川军30克(后下),川厚朴30克,炒当归10克。当晚通过鼻饲服药1剂,嘱停用一切西药。

10日,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精神好转,24小时尿量1355毫升,至11日尿量已达2750毫升;鼻饲流质约1960毫升。13日,双下肢水肿消退,复查肾功能:尿素氮12.21mmol/L,肌酐181umol/L,血钾3.34mmol/L。15日拔除鼻饲管,自主流质饮食,保留导尿引出尿量3500毫升。复查CT:心包和胸腔积液消失;左下肢疼痛口服止痛片已能缓解。通过中医中药康复治疗,于9月底出院。

按:患者持续高热不退为火象,是年戊戌,故用了针对戊年火运太过的麦冬汤。患者全身浮肿,脉极沉细,考虑为大量使用抗生素损伤了阳气,又值戌年太阳寒水司天,故配用了该年的司天方静顺汤加西洋参,并重用附子回阳救逆。又因患者昏迷,二便不通,急需通下而加入了小承气汤。三方合用,使病人转危为安,彰显了司天方在临床急危重病应用上的重要作用。

(倪君江苏省江阴市青阳医院)
多脏器衰竭亡阳绝汗案
张某,1949年12月12日出生。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病史。2018年11月6日因心梗入院,予溶栓治疗,11月7日出现脑梗,后来出现脑出血、房颤,经治疗好转,于12月8日出院。

出院1天后自觉感冒发热咳嗽,下肢浮肿,于12月10日再次入院,经西医治疗体温降至正常,下肢浮肿消失,胸腔积液减少,但至13日觉胸闷气短,身冷,上半身尤甚,前胸及后背冰冷感,急请中医科会诊。

笔者于12月14日凌晨被请去会诊,患者刻下体温36℃,上半身冷汗出,触诊皮肤潮湿,虽用厚被覆盖加三个热水袋取暖,摸其双下肢仍冰冷,咳嗽无痰,口干不欲饮,舌质紫红,舌尖红,舌中根部厚腻苔略黄而干有裂纹,舌下静脉紫暗较著,左手寸、尺脉俱沉弱,关脉浮大,右手脉略好,病人时昏睡、时苏醒。

笔者认为此患者病情危急,遂于清晨6点在全国龙砂微信群上求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至7点有龙砂医学流派弟子推荐了顾植山教授在安徽救治一重症老年病人用过的处方如下:剖麦冬100克,熟附片60克(先煎3小时),野山参1克(另炖,兑服),炙紫菀15克,法半夏10克,宣木瓜20克,云茯苓10克,净萸肉30克,炮干姜15克,诃子肉6克,西防风10克,江枳实20克,川厚朴20克,熟川军(后下)10克,西当归15克,桑白皮15克,赤白芍各15克。水煎分2次服。

患者于当天下午服药约1小时后冷汗消失,微微温汗;两个半小时后,皮肤及四肢有温热感,汗退皮肤干爽,颜面由白转红润,说话由少气懒言转为微笑应答,可握手致意,并且出现饥饿感,不需用热水袋取暖,原来裹着棉被出冷汗,肩部怕冷,此时被子已经正常盖至胸部,左手关脉不再浮大,厚腻舌苔明显变薄。

12月15日,患者原方按前服法再进,精神、食欲好转,冷汗消失,皮肤干爽,全身温热感,面色红润,有饥饿感,左手浮大之关脉消失,仅尺脉弱,寸关脉平和,右手尺脉恢复,厚腻舌苔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有裂纹。患者出现一日内排稀便5次故减熟川军,1剂药分4次服2天,后予4剂巩固治疗。

12月16日,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双手三部脉均恢复正常,二便正常。

12月27日患者病愈出院,随访至今身体康健。
(张丽解放军230医院)
严重心衰肠麻痹案
患者,男,1933年11月出生。2018年7月26日,笔者在外地,家属电话求治,诉病情如下:因全身水肿,心衰,肠麻痹入院,予强心利尿等措施病情未能缓解,且渐加重,住进重症监护室,已下病危通知。刻下:全身水肿,腹胀严重,伴有腹痛,无大便(平素大便稀),已2天未进食,呃逆,不排气,亦无肠蠕动,检查有少量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咳痰带血丝,神志尚清,舌、脉家属无法提供。笔者当即请教了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李玲主任,李玲指导拟方如下。

处方:麦冬140克,炙紫菀10克,清半夏10克,炙甘草30克,西洋参30克,熟附子60克(先煎3小时),宣木瓜10克,怀牛膝15克,云茯苓10克,净萸肉30克,淡干姜15克,诃子肉10克,西防风10克,江枳实30克,川厚朴30克,生川军20(后下)克,西当归10克,桑白皮10克,赤芍30克。1剂。

当天晚上,医院见病情危重,催其家属将病人拉回家中,准备后事。到家后,才开始给病人服中药,服药半剂后,即有排气,排出大便后腹胀腹疼明显减轻。1剂服完,全身水肿即消,病情趋平稳,第三天已能进少量米粥、面条和蛋糕等食物。数日后随访,仅有轻微胸闷腹胀。

按:上方乃司天麦门冬汤、静顺汤与小承气汤的合方。患者就诊时间为戊戌年,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故咳痰带血,司天麦冬汤可抑火救金。根据患者平素便溏,可判断脾土不足,就诊时太阳寒水司天,阳气不令而致水肿,该年的司天方静顺汤有温阳利水之功,重用附子和西洋参,可助回阳救逆而治心衰。肠麻痹二便不通,急需通下而与小承气汤三方合用,使患者阳明降,腑气通,心阳复,水肿消,胃纳开,转危为安。

(胡淑占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化雨镇卫生院)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微信公众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