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胆囊有问题,千万别拖到变成癌再治

2019年07月17日 927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李大夫,我胆囊息肉好多年,一点症状没有,是不是不用管它?”

“李大夫,我胆囊结石从来没犯过,B超报胆囊壁有点厚,这种要处理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李照

“李大夫,我现在什么感觉都没有,怎么报告就说是我胆囊癌了呢?”

……

门诊中会碰到很多这样关于胆囊的问题,在胆囊疾病中胆囊癌的发病率尽管很低,我国胆囊癌发病率占同期胆道疾病的0.4%-3.8%,位列消化道肿瘤发病率第6位,可是患者5年总生存率仅为5%,是一种恶性程度非常高的疾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很多人闻之色变,临床上大部分胆囊癌都是因胆结石就诊被发现,今天我们就聊聊关于胆囊癌我们应该知道哪些。

1、胆囊癌有哪些危险因素?

与胆囊癌发生最直接的危险因素是胆石症。胆囊结石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胆囊结石人群的13.7倍,在胆囊结石患者中,单个结石直径>3 cm 者患胆囊癌的风险是直径<1 cm 者的10倍!

目前已经证明,炎症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胆囊癌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很多患者都是在长期的胆囊结石伴胆囊炎的基础上发展成胆囊癌。瓷化胆囊是慢性胆囊炎的一种少见表现,其特点是胆囊壁出现壁内钙化。此类患者胆囊癌的发病率为2%-3%

其次,胆囊息肉也与胆囊癌密切相关。胆囊息肉一般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在非肿瘤性息肉中最常见的就是胆固醇性息肉,恶变率低,而肿瘤性息肉多与长期胆囊的慢性炎症刺激胆囊粘膜相关,有潜在恶变可能,

胆囊息肉具有恶变倾向的特征如下: (1) 息肉直径≥10 mm( 约1/4 发生恶变);(2) 息肉直径<10 mm 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3) 单发息肉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 增长速度>3mm/6个月)。年龄>50 岁胆囊息肉患者。

其余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有先天性胆管囊肿、胰胆管合流异常和胆道系统感染

因此,为了预防胆囊癌的发生,出现下列危险因素时应考虑行胆囊手术切除:(1) 直径>3cm 的胆囊结石;(2) 合并有胆囊壁不均匀钙化、点状钙化或者多个细小钙化的胆囊炎以及瓷性胆囊;(3) 胆囊息肉直径>10mm; 胆囊息肉直径<10 mm 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单发或无蒂息肉且迅速增大者增长速度>3mm/6 个月)(4) 合并胆囊结石、胆囊炎的胆囊腺肌症;(5) 胰胆管汇合异常合并胆囊占位性病变;(6) 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

2、胆囊癌有哪些表现?

很多早期胆囊癌的患者大多没有临床表现,大部分仅有胆石症或胆囊炎的表现,如右上腹不适、右肋部疼痛伴肩背放射等。当发展到进展期胆囊癌时可出现疼痛、厌食、恶心或呕吐、体重下降。30%-60%的胆囊癌患者的起病表现为胆道梗阻所致黄疸,通常原因为肿瘤直接压迫胆管,大多数出现黄疸的患者在临床上已经是晚期。

腹部超声是发现胆囊癌的主要检查手段,若患者有可疑超声表现,包括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的肿块、胆囊和肝脏的分界消失、胆囊息肉大于1cm等,则需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通常是采用CTMRI/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进行检查。

抽血化验可能会发现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或胆红素升高(TBIL)。癌胚抗原(CEA)或糖类抗原19-9(CA19-9)等血清肿瘤标志物通常会升高,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它们不具有诊断价值。

3、胆囊癌如何治疗?

90%的胆囊癌病理类型是腺癌。腺癌一般起自胆囊粘膜,随着生长而侵入胆囊壁。由于缺乏明确的肌层,使得容易出现早期淋巴及神经侵袭,胆囊癌最常转移至腹膜和肝脏,这时已经属于晚期胆囊癌。

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胆囊癌的方法。对于已经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即使完全切除,术后效果也不佳。对进展期胆囊癌只能进行姑息治疗,目的是缓解疼痛、减轻黄疸以及延长生命,令人沮丧的是一般进展期胆囊癌中位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

对于无明显转移的不可切除肿瘤患者,可选择化疗(包括5-FU,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等,常用的有GMOX方案),同时可联合放疗、靶向治疗(厄洛替尼)以及免疫治疗来延长生命。

对于出现黄疸,不能切除的胆囊癌患者一般优选PTC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下放置支架。

总之,胆囊癌恶性度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此类疾病治疗的主要原则,了解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及早对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进行监测和处理才能防患于未燃,千万不要等到成为进展期胆囊癌再做处理。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