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胆囊炎症疾病所致胆内瘘20例分析

2019年08月10日 873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临床资料
本组共20例。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30~83岁,平均53岁。胆囊炎病史2~35年,平均16年。梗阻性黄疸(轻~中度)均反复发作1-6年。入院时15例伴胆管炎,其中7例伴梗阻性黄疸,1例伴小肠梗阻。B超、CT和手术证实全部病例均有胆囊结石和胆囊萎缩,其中2例伴肝总管结石,5例伴胆总管结石。
1.1胆瘘类型及术前诊断:胆囊胆总管瘘4例:MiRiZZi综合征7例,均为胆囊肝总管瘘;胆囊十二指肠瘘6例;胆囊结肠瘘3例。
1.2手术方法:MiRiZZi综合征行胆囊切除、瘘口缝合修补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T”形管引流3例,胆囊切除、胆囊壁瓣修补瘘口加胆总管“T”形管引流2例,胆囊切除加瘘口修补8例,胆石性肠梗阻的l例行结石取出后肠梗阻解除,6个月后行胆囊切除加瘘口修补。
1.3结果:本组20例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18例获随访,随访6~27月(平均15个月),均未发生胆管炎,B超未发现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
2、讨论
本组术前获诊者均为胆囊肠瘘,而胆囊胆管瘘无l例确诊。根据经验,对有下列情况的胆囊炎症疾病应考虑胆瘘可能:①胆囊萎缩者;②重症胆管炎经非手术治疗缓解者;③胆管炎反复发作或频率增加者;④梗阻性黄疸反复发作者。术前诊断要依靠B超、cT、X线和ERCP检查。胆囊肠瘘的特征为胆道内积气,B超和CT均可发现此征。此征的发生率一般不足1/2,个别报道为2/3,本组为1/3。但此征并非胆囊肠瘘的独有,故尚应作X线钡餐、钡灌肠或ERCP检查。若见到造影剂返流进胆囊或ERCP发现十二指肠有异常开口并与胆囊相通即可确诊。本组3例即靠钡餐、钡灌肠检查获确诊。胆囊胆管瘘术前检查则很困难,B超和CT的价值均很有限,ERCP是主要的诊断手段,但敏感性亦仅25%。有人认为PTC(经皮肝穿刺)对诊断可能更有帮助,但有关的报道极少。故胆囊胆管瘘术前诊断尚无更好办法。结石性肠梗阻的术前诊断也很困难。本组1例虽有长期胆略管炎病史,且于右下腹触及包块,但冈对此病人认识不足,仍未获诊。我们认为,因造成肠梗阻的结石直径通常>2.5CM,本组的1例为3.5CM。故应仔细检查腹部有无包块,并行B超检查了解包块性质和胆管病变情况,对结肠性梗阻者,必要时可行纤维结肠镜检。
胆囊肠瘘一般可行瘘口修补和胆囊切除术即可。但对胆囊胆管瘘的术式尚有不同观点,主要为胆囊切除加胆总管“T”形管引流,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我们认为若胆总管下端通畅,采用胆囊切除加胆总管“T”形管引流即可,若胆总管下端狭窄,则应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对胆管壁缺损较小者,可根据壁损的部位,或直接利用该缺损,或缝合缺损后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或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对胆管壁缺损较大者,一般多用胆囊壁瓣修补,我们认为,对胆管壁缺损较人的处理应根据其部位而定。缺损位于胆总管者,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后,胆囊壁瓣修补并行胆总管”T”形管引流,或总管空肠吻合。因结石性肠梗阻伴有较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故术式应根据病人情况而定。
本文选自蔡光荣等,第十九届全国肝胆胰外科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