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疑问医答】听神经瘤确诊后该怎么办?—颅脑肿瘤专家赵天智

2021年12月01日 805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日前,在颅脑肿瘤专家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发现听力下降10天,做了磁共振检查确定为左耳听神经瘤,现寻求治疗意见”

  赵天智主任介绍:目前对于听神经瘤治疗首选手术,手术对于面神经功能的保留率相对较高,经过一段时间,一般都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只要肿瘤不是太大或者少数其他情况,手术过程中我们就不用太担心会出现“颜面”问题。

  听神经瘤多数发生于听神经的前庭神经,随着肿瘤生长变大,压迫桥脑外侧面和小脑前缘,充满于小脑桥脑角内。肿瘤大多数是单侧性,少数为双侧性。属良性病变,即使多次复发亦不发生恶变和转移,如能切除,常能获得永久治愈。

  典型的听神经瘤症状的发展顺序:

  1、病情一开始有头昏、眩晕、耳鸣、耳聋等前庭神经及耳蜗神经受损症状。

  2、额枕部头痛伴有病变侧枕骨大孔区不适。

  3、小脑性共济失调、动作不协调。

  4、病变相邻颅神经损害症状,如病变侧面部疼痛,面部感觉减退或消失,面部抽搐、周围性面瘫等、传导束异常表现。

  5、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不清等,颅内压增高症状,直到最后阶段吞、咽困难,脑疝危象而至呼吸停止。

  听神经瘤临床诊断方法:

  1、病史:典型的听神经瘤具有上述渐进性加重的临床表现。

  2、神经耳科检查:由于病人早期仅有耳鸣、耳聋,常在耳科就诊。常用的是听力检查及前庭神经功能检查。

  (1)听力检查:有4种听力检查方法可区别听力障碍是来自传导系统、耳蜗或听神经的障碍听力测验,第Ⅰ型属正常或中耳疾病;第Ⅱ型为耳蜗听力丧失;第Ⅲ、Ⅳ型为听神经病变音衰退阈试验。如果音调消退超过30dB为听神经障碍,短增强敏感试验积分在60%~100%为耳蜗病变,双耳交替音量平衡试验有增补现象的属耳蜗病变,无增补现象的属中耳或听神经病变。

  (2)前庭神经功损害现象、反应完全消失或部分消失。这是诊断听神经瘤的常用方法。但由于从前庭核发出的纤维经脑桥交叉至对侧时位于较浅部,容易受大型桥脑小脑角肿瘤的压迫,健侧的前庭功能也有10%左右病人能检查:听神经瘤多起源于听神经的前庭部分,早期采用冷热水试验几乎都能发现病侧前庭神经功能可以受损。

  听神经瘤的主要评估指标:

  1、面神经功能评估:可采用多种分级系统或量表对面神经功能加以评估。目前,通常采用House-Backmann(HB)面神经,将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及2年的面神经功能分别进行评估,判定面神经状态,决定进一步治疗。

  此外,根据掌握程度,还可以选择性使用区域性HB分级系统、面神经分级系统2.0(FNGS 2.0)、Sunnybrook量表、Terzis量表等,对面神经功能进行更为精细地评估。面神经临床电生理检查可作为面神经功能评估的参考指标。

  2、听力:采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A0-HNS)听力分级法,根据纯音平均听阈和言语识别率进行术前、术后听力评估。术后听力保留率以听力水平C级以上(含C级)为统计依据,术后听力良好率以听力B级以上(含B级)为统计依据。

  3、肿瘤切除范围评估:可分为全切除(total removal)、近全切除(near total removal)、次全切除(subtotal removal)和部分切除(partial removal)。其中,全切除是指术中肿瘤全切,影像学无肿瘤残余;近全切除仅限于为保留面、听神经完整性,在神经表面残留小片肿瘤,影像学无肿瘤残余。

  次全切除者仅限于为保留面、听神经核、脑干等结构的完整性,在这些结构表面残留块状肿瘤;部分切除者,其残留肿瘤较大。残留肿瘤大小用互相垂直的直径表示(如5mm×4mm),同时注明残留肿瘤位置,如内听道内残留、桥小脑角内沿神经残留、脑干表面或小脑表面残留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