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AME专访|王述民教授:从科幻到现实,机器人手术探索之旅

2018年11月06日 785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AME专访|王述民教授:从科幻到现实,机器人手术探索之旅

和所有突破性创新一样,医用机器人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阶段。1994年,第一款能用于微创手术的医用机器人产品Aesop机器人诞生,作为最初级的医用机器人,其具有简单扶镜功能;1995年,Zeus手术机器人系统实现医生远距离控制机器人进行精细手术操作和稳定的器械抓持等动作;1997年,美国Intuitive Surgica公司推出Da Vinci系统并在2000年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人体;2006年解放军总医院引进国内第一台达芬奇机器人并由该院高长青教授团队在2007年完成了国内第一例机器人心脏手术;2011年,沈阳军区总医院引进了东北最早的一台手术机器人,并开始了其在普外科、胸外科、心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等多科室的应用探索之路。据沈阳军区总医院王述民教授介绍,机器人手术具有以下优势:沈阳军区总医院胸外科许世广


一,安全性更高。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手术视野为三维立体图像,手术视野图像被放大10~15倍,提供真实的16:9比例的全景三维图像,具有电视胸腔镜所不具有的优势,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保证患者顺利“下台”。


二,操作更精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操作手臂腕部有可自由活动的手术器械,每种器械有具体的手术任务,如夹紧、转动、缝合和组织的操纵,有7个自由度,模仿外科医生手和手腕的动作,具有比人手所具有的5个自由度更加灵活的优势,使得手术操作更加灵活、方便;该系统具有人手抖动消除系统和动作定标系统,可保证机械臂在狭小的手术野内进行精确的操作,举例说明,在肺癌、食管癌手术中,借助机器人手术系统,可以更彻底地清扫淋巴结,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


三,微创化。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进镜口troca直径仅为12mm,操作孔troca直径仅为8mm,手术创伤明显减小、术中对肋间神经的压榨性创伤明显减轻。借助机器人,手术切口可以缩小,出血少,术后疼痛感较轻,恢复快。


四,减少医生手术疲劳。机器人手术中,术者是坐着来遥控机器人的,可以减少其脖子、肩膀和腰的负担,极大地减轻医生手术疲劳度,患者也能从中获益。


尽管机器人手术存在缺乏血管牵拉等问题的内反馈、价格高、有学习曲线等缺点,但王教授仍充分肯定了机器人手术的前景。目前,美国已有2000多台达芬奇机器人,而国内仅有36台,王教授认为,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开放与支持,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引进机器人手术系统,但需注意的是,开展机器人手术对医疗机构的规模、患者数量都有一定要求,医疗机构须已具备成熟的胸腔镜技术和经过专业机器人手术培训的技术人才。王教授回忆起自己从香港培训归来,于2011年3月4日开展自己首台机器人手术——一例右前上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情景,在培训时都是在动物上做实验,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谨慎、谨慎、再谨慎!”


迄今,王教授已开展机器人手术520余例,成功率为100%,手术台数居亚洲之首,由其主编的英文医学专著 Robotic Thoracic Surgery 亦在今年由AME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编委团队汇聚了39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机器人手术专家(图1),开篇即为全球单孔胸腔镜开拓者、西班牙单孔胸腔镜手术集大成者 Diego Gonzalez-Rivas 教授执笔的 “Evolving thoracic surgery: from open surgery to single portthoracoscopic surgery and future robotic”,全书涉及了机器人手术中的麻醉、手术费用、肺切除术、纵隔切除术,内容翔实、图文并茂。谈及这本书,王教授亦是充满了自豪:“近年来,我们中国在机器人手术领域拿出了成绩,也获得了国际专家的认可,这是这本书诞生的重要条件之一。机器人手术还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这次主编这本书,可谓是将自己这几年在这个领域积累的经验、遇到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倾囊而出,供胸外科同道借鉴,也欢迎各位对文章的观点进行批评指导,共同进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