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胆总管结石的中医治疗01

2022年09月18日 1160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胆总管结石的中医病因病机学研究概况
古代文献中虽无“胆总管结石”病名,但最早对胆总管结石相关症状的描述见于《内经》,如《灵枢·胀论》中就有:“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肝胀者,胁下满而痛胀”的记载。依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黄疸”、“胁痛”、“胆胀”等病证范畴。高绥林等认为本病因肝气郁结,脾胃湿热,胆气受阻而致。其病机是湿热壅滞,气郁邪结,使胆腑气血郁聚,湿热壅结,胆的“中清”和“通降”受影响。胆气不通则痛,湿热煎熬胆汁,胆汁混浊淤积日久则凝成结石。尤海玲等认为胆石症病因病机为气血不和,气血瘀滞,湿热熏蒸肝胆。患者多过食甘肥,脾胃失于运化,湿热熏蒸。胆汁外溢而发黄;湿热蕴结,灼
津化而为胆石。故在临床中将胆石症患者分成为肝胆气滞证、肝胆湿热证和瘀血阻滞证。
2、胆总管结石的中医治疗
2.1内治法:
易新平将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以下五个证型进行治疗。1.肝郁气滞,治宜疏肝解郁,利胆排石。常用药:柴胡、香附、白芍、延胡索、郁金、鸡内金、枳实、金钱草等。2.肝瘀胆滞,治宜活血化瘀,利胆排石。常用药:乳香、大黄、丹参、威灵仙、当归、川芎、郁金、鸡内金、白芍等。3.肝胆湿热,治宜清热化湿,利胆排石。常用药:龙胆草、全栝蒌、丹皮、黄芩、郁金、海金沙、败酱草、金钱草、虎杖、公英、白花蛇舌草等。4.胆腑郁滞,治宜通腑通降,利胆排石。常用药:柴胡、大黄、枳实、川楝子、金钱草、郁金、茵陈、公英、紫花地丁等。5.肝郁脾虚,治宜疏肝健脾,利胆排石。常用药:茯苓、党参、金钱草、黄芪、白术、炒谷芽、麦芽等。
赵世运将胆石症分为四种中医证型进行论治,收到利胆、排石、止痛的效果。具体分型为1.肝胆气滞:治以舒肝利胆排石,方药疏利排石汤(枳实、白芍、柴胡、炙甘草、金钱草、香附、郁金、鸡内金、绵茵陈、威灵仙);2.肝胆湿热:治以清热利湿,方药清利排石汤(生大黄、枳实、黄芩、丹参、金钱草、郁金、鸡内金、绵茵陈、虎杖、芒硝、厚朴、蒲公英、川芎、甘草);3.肝肾阴虚:治以滋阴柔肝,通降排石,方药滋阴排石汤(生地黄、辽沙参、当归、枸杞、天冬、川楝子、金钱草、枳壳、白芍、女贞子、草决明、石斛);4.气滞血瘀:治以活血通瘀排石,方药通瘀排石汤(金钱草、莪术、三棱、枳实、川芎、桃仁、白芍、延胡索、王不留行、五灵脂、鸡内金、山楂)。
2.2外治法:
《灵枢·口问篇》提出:“耳为宗脉之所聚”。陈公达在耳穴上选取胰胆、十二指肠、胆囊、肝、胆总管等穴位,用王不留行籽为贴压物治疗胆石症100例。方法:用75%酒精清毒后行贴压,每穴压3分钟左右,以穴位疼痛难忍,耳廓发热而不能触摸为度,每次饭前垂直用力压一次,忌揉搓。一般五天为一次,十次一疗程。经本法治疗100例,治愈85例,显效8例,无效7例。耳穴贴压治疗胆石症临床疗效明显,而且操作简单、安全、无创,患者易接受。热熨法能将药物随热传入体内,直达病所,具有温通经脉、解痉止痛、舒张胆道作用,有利于胆石排出。
韩海俊对50例胆石症患者,采用手法点穴治疗,疗效满意。患者先仰卧位,术者手成虎掌,在患者中脘引导至中极穴,至腹中出现肠鸣音为止。再将食指对准结石区,以腕为轴,适度点按,240次/分。足三里、日月、胆俞、中脘、胆囊穴等,每穴2分钟。再让患者左侧卧位,右手抱头,医者右手从上脘、脐中,左手从渊液到章门,反复拍打,200次/分。5分钟后令患者俯卧,从大椎以下偏右拍到肾俞,持续5分钟,结束治疗。结果42例患者结石完全排空,总有效率100%。
本文选自:刘志新等,胆总管结石的中西医临床研究概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