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转发:血液科念珠菌感染治疗

2018年12月16日 1051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11-15
      报告者:德国朱利叶斯-马克西米利大学乌尔曼(Ullmann)

      欧洲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性疾病学会(ESCMID)组织专家团队以最新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制定了念珠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并预计分别于今明两年先后发表。在10月25日-28日召开的亚太临床微生物暨感染病会议上,大会特别安排了ESCMID念珠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专场。

      为寻找念珠菌感染的最佳诊断工具,以尽早开始抗真菌治疗,ESCMID欧洲真菌感染研究组(EFISG)的专家们通过综述现有证据资料,撰写出了念珠菌感染不同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及精确性的指南。该指南中包括侵袭性念珠菌病,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阴道念珠菌病,口咽、食道及念珠菌血症的微生物学检测等内容。

      对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仍是造成合并症发生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念珠菌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预防性抗念珠菌治疗仅推荐用于接受异体干细胞移植的患者。
ESCMID指南:血液科念珠菌感染治疗

      对于念珠菌血症,推荐使用棘白菌素类药物[如阿尼芬净(anidulafungin,AⅠ)、卡泊芬净(caspofungin,AⅠ)、米卡芬净(micafungin,AⅠ)];不应使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amphotericinB-deoxycholate);由于在部分欧洲国家中流行病学发生了变化,推荐使用氟康唑的级别仅为CⅠ。在发生念珠菌血症后,推荐拔除中心静脉导管;若临床须留置导管,则可选用伊曲康唑(CⅡ)。

      对于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推荐使用脂质体两性霉素B治疗8周(AⅢ),氟康唑>3个月,或者其他唑类抗真菌药物。粒细胞输注仅用于伴有粒细胞减少的念珠菌病患者(CⅢ)。

      对于侵袭性念珠菌病高危新生儿,可预防性使用氟康唑(AⅠ)、制霉菌素(BⅡ)或乳铁蛋白±乳酸菌(BⅡ)。若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则新生儿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治疗将变得更为复杂,可以考虑使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BⅡ)、脂质体两性霉素B(BⅡ)、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CⅡ)、氟康唑(BⅡ)、米卡芬净(BⅡ)和卡泊芬净(BⅡ)。

      对于罹患侵袭性念珠菌病儿童的治疗,现有研究证据较少。根据成人研究结果推演出的推荐意见有,可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CⅠ)、脂质体两性霉素B(AⅠ)、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BⅡ)、米卡芬净(AⅠ)、卡泊芬净(AⅠ)、阿尼芬净(BⅡ)、氟康唑(BⅠ)和伏立康唑(BⅠ)治疗。

更多阅读
[精华贴]血液科肺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
2010BCSH血液病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侵袭性真菌感染管理指南
2010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三次修订)
0
为您推荐

2017年意大利共识指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及接受HSCT患者HBV再激活的筛查、监测、预防和预防性治疗的建议

【APCN&CSN2018】王莉:血液透析与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相关性脑梗死研究进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