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赵刚的发布

  • 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是指因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至少两年后结石形成的原发部位在正常的胆总管,而不是胆囊切除时已存在、切除胆囊时或肝内胆管结石掉入胆总管的结石关于胆囊切除术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标准判定如果患者符合以下所有标准,可认为是原发性胆总管结石:(1)既往行胆囊切除术,伴或不伴有胆总管探查:(2)行胆道手术治疗后至少2年无胆道结石相关症状;(3)...

  • 四、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引起大肠癌发生的机制胆囊结石引起大肠癌的机制:(1)胆囊结石引起胆囊慢性炎症,导致胆囊萎缩,或胆囊颈部的小结石阻塞胆囊管后,胆囊浓缩和储存胆汁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或者消失可,从而使得排入肠腔的胆汁量增加,肠腔中胆汁酸的浓度也相应增加如前所述在不健康饮食刺激下,肝脏合成与排泄的胆汁量增多,进而使胆汁酸循环总量随着增加,胆汁酸的肝肠循环...

  • 二、目前国外关于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与大肠癌发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国外关于其关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回顾性分析相关病例进行研究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尸体解剖观察二者关系的尸体解剖资料研究,在分子水平研究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成分改变及大肠癌致癌物等关系的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及前瞻性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其中早期主要围绕于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的研究,近年...

  •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及人民膳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某些地区女性发病率达到15%目前外科治疗胆囊结石最主要的方法是胆囊切除术,随着微创外科时代的来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胆囊结石的治疗人们开始关注到胆囊的功能以及胆囊切除术对人体的影响,由此引起人们对胆囊切除术后消化功能紊乱、肠道炎症、肿...

  • 2.2体质因素作为重要辨病依据体质是机体因为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的盛衰偏颇所形成的素质特性,是对个体身心特性的概括其根据个体的形质、机能、心理等因素,每个个体存在差异性体质形成受先天、年龄、性别、精神状态、生活、饮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干变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通过机能、心理等差异现象表现出来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由来己久,始见于《内经》,其中可找到系统的...

  • 子宫肌瘤和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常合而为病,临床上对于二者合病的相关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不在少数,多认为与雌、孕激素的失调及催乳素、细胞免疫等因素相关,而对于同时合并甲状腺结节或慢性胆囊炎的研究尚不多见甲状腺结节临床多无明显症状,患者多是从体检或例行检查中发现,部分患者临床可以引起气管、食管压迫症状其病因较为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主要认为与遗传...

  • 常规超声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诊断中的不足:(1)由于图像分辨率的限制,常规超声不能清晰显示PLG附着区域胆囊壁情况(2)常规超声对PLG血流显示率低(3)胆囊癌早期可表现为体积较小、形态规则,常规超声难以对其进行鉴别(4)患者体形肥胖、患者呼吸动度较大、胆囊位置较高、胆囊内结石后方声衰等因素可影响对病变的显示,影响诊断结果超声造影(CEUS)在PLG诊...

  • 2、CEUS在良性PLG诊断中的价值对于胆囊腺肌增生症,有研究报道,CEUS能够显示部分病例的罗-阿氏窦,表现为增强的病变内部存在着散在分布的数个小的无增强区胆囊腺瘤是由胆囊黏膜内的腺体细胞、黏膜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增生而形成的肿瘤性良性病变有文献报道,动脉期出现的“偏心性增强”这一CEUS表现有助于将胆囊腺瘤与其它非肿瘤性良性PLG区分开来,但该结论仍有...

  • 慢性胆囊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03

    发布时间:2024-02-04

    综合以上资料,目前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报道,认为病属热证、实证者较多,主要采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等法治疗而对于属虚证者则论述少而简略近年有学者注意到清法、下法等传统治法亦有乏效,难以满足不同证型病人的需要且久用攻伐之品,耗伤正气,病尤难愈这提示我们要提高慢性胆囊炎的疗效,就不能局限于“肝胆气郁”、“湿热致病”之说,应根据临床实际而有所创新我们根据历...

  • 慢性胆囊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02

    发布时间:2024-01-29

    治疗方面,西医多采取非手术和手术两方面的治疗措施非手术治疗包括对于单纯性慢性胆囊炎,针对其细菌感染,采用广谱抗生素来治疗,但疗程长,且疗效不佳,易复发最大直径小于05cm的胆固醇结石、胆囊收缩功能良好者,多口服胆汁酸制剂,加大胆汁的分泌量,使胆管内压力增大,松弛括约肌,加速胆汁的排泄但结石完全消融率低,有较高的复发率,且对胆色素结石几乎无效体外冲击波碎石,虽...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