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慢性肾脏病,老年人需警惕的“富贵病”!

2016-10-28 来源:微医

       慢性肾脏病(英文简称CKD)素有“隐形杀手”和治疗中的“富贵病”之说。这是因为它是一种隐匿、顽固的疾病,一旦延误了诊治,患者最后只能依靠巨额费用进行透析治疗来延续生命。

       提及慢性肾脏病,不少人以为就是慢性肾炎、肾衰,其实不然。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有两个:

       1.肾损害≥3个月,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X光)、病理检查、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来检查肾脏是否受到损害;

       2.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73m2≥3个月。

       慢性肾脏病包括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肾衰竭、尿毒症等。按疾病轻重可将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其中1到4期是慢性肾脏病的早期阶段,5期为终末期,多会发展为尿毒症。

早期多无症状,尿常规检查是关键

       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很多人早期是无症状的,而中晚期表现出症状时,就已错过了可以逆转的治疗阶段。

       大众多了解肾脏损害时的一些症状,对于及时及早发现慢性肾脏病是非常重要的,若出现疲劳感、腰酸、眼睑浮肿、脚踝水肿、皮肤瘙痒、面色灰暗、夜尿增多、尿液的泡沫增多或者红色血尿以及血压增高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因为这些都是慢性肾脏病的早期信号。

       尿液对肾脏疾病的检查具有早期发现、性价比高的特点。因为绝大多数肾脏疾病是从尿液的异常开始的。所以一旦尿液检查出现尿蛋白、潜血(隐血)、红细胞、管型等异常指标,应该立刻找肾病专科医生诊断。

       肾病专家魏连波教授建议,正常人最好每年定期做一次尿常规检查(若检测出尿液中有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则说明肾脏有问题)、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者肾功能检查,必要的话还要做B超;而有糖尿病的患者,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微量白蛋白,适时了解自己的病情,积极接受规范化的治疗。

水肿消了、尿蛋白正常不等于肾病好了

       对慢性肾脏病早期、持续的治疗是预防肾衰竭的有效方法。而很多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发现水肿消失了,尿蛋白也正常了,以为肾病好了,就不治疗了,这是个大误区。

       在临床医学上,蛋白尿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被称为疾病完全缓解,只有这种状态持续2年还不复发,才能叫做治愈。因此对CKD需要持续的治疗。

65岁以上老年人风险大

       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肾脏功能是逐步退化的。肾功能从40岁以后每年会下降10%,达到80-90岁后肾小球滤过率(GFR)仅为年轻人的一半。

       那些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有肾脏病史、动脉粥样硬化、尿路梗阻、前列腺增生和年龄大于65岁的人群都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需要定期做肾脏检查,最好是半年检查1次。

当心药物对肾脏造成损害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都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特别是老年人的肾脏。但老年人多病吃药在所难免,而且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也需要长期服药控制。

       专家提醒在服用药物时老人要遵医嘱,应注意:用药前检查肾功能和尿液;同类药物尽量选择毒性小的;服药期间勤喝水,密切观察肾功能;发现问题及时求医。

来源:中国家庭报 老年人要警惕慢性肾病

《中国家庭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和微医集团联合主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家庭司、流行人口管理司支持办报。每周一、周四出刊,每期24个版,全国发行,统一刊号CN11—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