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孔烨:心脏的“绿色手术”是怎么做的?

2016-09-23 来源:手术中心

今年年初,浙江48岁的老洪突发急性胸痛,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是心脏瓣膜病引起的心衰、肺水肿,需要转上级医院做瓣膜置换手术。

在医生建议下,老洪在1月4日转到了上海市胸科医院,而接诊的心外科主任孔烨医生在检查后,“见面第一句就告诉我们可以修复,不需要换瓣,说修复比换瓣效果好,能修的话换了太可惜。我们一听可以修复,都如释重负!”

原来之前,老洪和家人曾打听过,发现置换术的两种选择都不省心:生物瓣膜耐久性差,而机械瓣又需要终身用抗凝药。当得知可以保留自己原本的心脏结构时,老洪一下子减轻了心理负担。最后手术很顺利:“出院时可以用腰部力量自己坐起来了,也不疼,活动自如,身体恢复快得出乎想象。”

“绿色手术”:原生态,更健康

在上海市胸科医院的心外科,像老洪这样的病例还有许多。在心外科主任孔烨的带领下,这个团队拥有目前国内保留瓣叶二尖瓣修复手术技术最大的病例组。

心脏瓣膜是心脏里的单向“阀门”,一旦发生问题,造成“关不紧门”的情况,就会导致心脏功能障碍,进而引发呼吸困难、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引起心脏瓣膜病的原因有多种,除了先天性心脏病外,常见的病因有退行性病变、风湿性疾病、心肌梗死等。

对患者而言,选择修复还是换掉瓣膜,对术后的生活质量、远期的寿命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能成功修复,患者术后和正常人几乎没有差别;但如果进行置换术,尤其是换上一个机械瓣膜,患者预期寿命和同龄的正常人相比,则要差许多。

孔烨主任介绍说:“我们国家的瓣膜外科的传统,是做瓣膜置换。先前我们国家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比较多,瓣膜坏掉了就切除,再装上一个人造的瓣膜。这个手术相对比较简单,是程序化的操作,坏掉了切除换一个、切除换一个。”

而修复则不是这样。修复术是医生通过种种技术,把损坏的瓣膜重建到原来的状态。

“和简单的置换相比,修复术更接近天然,最大化地保留了身体原有的构造,所以也有医生称保留瓣叶的修复术为’绿色手术’,它对患者的损害显然更小。”

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新需求

由于瓣膜修复术涉及心脏三维结构的重塑,在技术上更为复杂,对医生的要求也更高。这个领域的技术是国内医生较欠缺的,而孔烨,在90年代刚回国时就已经开始探索。

90年代,国内送了一批医生到欧美先进国家学习心外科技术,当时二十八岁的孔烨,是这批“种子医生”中相对年轻的一个,并幸运地师从国际著名的心脏外科专家、世界首例人工机械瓣的设计者和植入者Albert Starr教授。Starr教授也是2006年度北美Lasker最高医学成就奖获得者,在其门下的三年求学经历,让孔烨对心脏瓣膜的外科技术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1999年孔烨回国后,就在临床上开展了针对二尖瓣退行性病变的瓣膜成形技术。国际上保留瓣叶的二尖瓣修复手术理念最早是一个法国学者提出的,但在这个理念提出之前,上海市胸科医院就已经在这个方向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专家介绍

点击上图进入医生主页

专家预约咨询热线:95169120

孔烨 上海市胸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心外科主任擅长冠心病、瓣膜疾病、心衰、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等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多次赴美国培训进修,曾师从国际心脏外科专家、北美Lasker最高医学成就奖获得者Albert Starr教授。多省首例不停跳冠脉手术施行者,是中国微创不停跳冠状动脉外科技术和二尖瓣修复成形技术的先驱和开创者之一。